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微量血清中和(SN)试验跟踪抽检了同群两种不同免疫程序的12组次共142只鸡的传染性囊病(IBD)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表明,该群1日龄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高达8.3log_2并且较整齐,雏鸡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4.3~5.0天,用SN免疫监测不同的免疫程序及其实际效果,说明在中和抗体滴度降16.0~6.5log_2(15~18日龄)时首免效果最好。该方法准确且敏感性高,可用于鸡群免疫监测,指导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水貂病毒性肠炎血清学诊断方法简介聂金珍,吴威(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132109)(一)琼脂扩散试验(AGP)AGP是水貂病毒性肠炎常用的诊断方法。琼扩沉淀抗体的出现较补体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为早,一般在感染后6天即可检出60%,抗体滴度迅速增高...  相似文献   

3.
超免疫血清 (hyperimmuneserum )是一种含有高效价特异性抗体的动物血清。口蹄疫 (FMD)超免疫血清是采用口蹄疫病毒(FMDV)佐剂抗原作免疫原 ,通过逐次增大抗原含量多次免疫豚鼠 ,使豚鼠不断产生免疫应答 ,从而获得抗FMDV的高效价特异性抗体血清。该血清主要用于FMD的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也可用来生产诊断制剂 ,用于FMDV型的鉴定及易感动物的被动免疫。  我们通过试验 ,以FMDV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制备抗原结合物免疫豚鼠 ,定期采血 ,用补体结合试验监测抗体水平 ,使FMD超免疫血清效价达到 1∶1…  相似文献   

4.
用马动脉炎病毒(EAV)免疫SPF豚鼠,4周后采血做血凝抑制试验(HI),其抗血清可以抑制血凝抗原对小鼠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抗原和抗血清在4℃感作24 h后可以检测到最高的HI抗体效价,同时结果显示HI抗体与中和抗体产物呈正相关.对561份来自新西兰、吉尔吉斯、沙特阿拉伯及内蒙古、新疆的马血清用HI试验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NT)进行EAV抗体检测,HI和NT阳性符合率为94.7%,血凝抑制抗体与中和抗体效价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猪流行性腹泻 (PED)和传染性胃肠炎 (TGE)弱毒二联疫苗 (下称二联苗 )免疫PED和TGE抗体阴性的妊娠母猪 ,仔猪出生后第 7、14、2 1和 2 8d抽取仔猪血样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 ,免疫母猪所产仔猪通过哺乳获得了相当高的血清抗体 ,在出生后第 7d时接近母体的中和抗体水平 ,并随日龄增大而下降。二联苗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和相同株的PED、TGE疫苗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的血清抗体变化基本相似。用二联苗免疫PED和TGE抗体阴性的 10日龄仔猪 ,并于免疫后以 7d的间隔 ( 1月龄内 )或半月 ( 1月龄后 )间隔采取血样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用二联苗免疫抗体阴性的 10日龄仔猪 ,抗体在免疫后第 2 1d(TGE)或第 2 8d(PED)达到最高值 ,但抗体下降缓慢 ,在免疫后第 5月 ,免疫猪血清中仍能检测出抗体。相同弱毒株的PED和TGE疫苗免疫组的结果与之基本相同。提示 ,PED和TGE弱毒株联合免疫在诱导妊娠母猪和小猪产生抗体以及母猪产后向哺乳仔猪传递抗体方面未见有相互影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不加血清的单层细胞培养增殖狂犬病病毒,并浓缩提纯病毒作为中和用抗原。在微量滴定板上建立了狂犬病毒血清中和ELISA法。用该法检测了40份经疫苗免疫绵羊的血清,并与小白鼠中和试验(MNT)进行了比较,结果,ELISA平均滴度为1:26.4,MNT平均滴度为1:25.5,两法滴度相关系数为0.912。该法可代替MNT进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狂犬病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免疫酶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免疫化学测定技术。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人和畜禽的衣原体抗体的检测,只是近几年来才开展研究。自Lewis(1977年)报道了用ELISA法检测衣原体抗体以来。Evans(1982年)和Nancy J.(1983年)又分别报道了用ELISA检测人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之后Evans(1983年)又发表了用ELISA法检测鸭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报告。他们通过ELISA与CF(补体结合反应)和MIF微量荧光试验)比较,认为ELISA是一种简单、方便、敏感的试验方法。用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在国内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的试验。其结果:免疫及强毒感染山羊95%表现ELISA阳性;健康对照山羊均表现为阴性反应;从送检的流产山羊血清样品中,有61%查出了衣原体抗体。  相似文献   

8.
用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病毒研究室研制的猪伪狂犬病(PR)油乳剂灭活疫苗中试产品(9701、9702、9703、9704批)免疫1月龄断奶仔猪,免疫后42 d中和抗体指数到达高峰,180 d后中和抗体效价仍为阳性;于第1次免疫后56 d加强免疫,出现较高的中和抗体并持续至270 d.疫苗置20~25℃3个月、4~8℃18个月,物理性状保持不变,效力试验仍能获得较高抗体水平,对伪狂犬病病毒(PRV)鄂A株强毒的保护率为100%.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以下简称猪瘟犊睾细胞苗)750个对兔感染量(以下简称感染量),在配种前40天至配种后45天内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时猪瘟间接血凝滴度(IHA)4~×( )占10/32、8~×占11/32、16~×占10/32、32~×占1/32;41~43日龄时,IHA滴度4~×占11/43、8~×占21/43、16~×占9/43、32~×占2/43;在55~58日龄时,IHA滴度4~×占9/33、8~×占17/33、16~×占7/33。用600、760、900、1500个感染量分别给20~28日龄、41~43日龄、55~58日龄仔猪实施免疫,免疫后6~8个月时,监测其抗体水平,结果表明:IHA滴度16~×以上者达100%。750个感染量免疫20~28日龄仔猪组,注苗后持续6个月,IHA滴度32~×以上者达100%;8个月时32~×以上者达87.5%,16~×占12.5%。用猪瘟石门系强毒攻毒,获100%保护。试验首次发现:用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明显低于猪瘟乳兔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对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用该苗一头剂(750个感染量)进行免疫,8个月之内能抵抗猪瘟感染或强毒攻击,突破了以往认为仔猪用猪瘟乳兔苗免疫应在45日龄以后的常规,为猪瘟犊睾细胞苗的免疫提供了新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的免疫应答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抵抗巴氏杆菌的再感染均有重要的作用。并应用试管凝集反应、间接血凝(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后鸡和火鸡的血清抗体,并认为此3种方法所检出的抗体滴度与对抗强毒的保护作用一致。本研究优化了检测鸡血清抗体的IHA试验及抗原制备的条件,并比较了IHA滴度与攻毒保护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菌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保藏的C_(48)-1强毒菌株,用前通过小白鼠3代,鸡1代复壮,然后接种于血液马丁肉汤或血液马丁琼脂培养,培养移植不超过3次,菌液10~(-8)稀释0.1ml(含2~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V2-Cap蛋白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检测猪血清中PCV2中和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用该方法与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对353份试验猪血清样品进行平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6.0%;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7.9%,特异性为92.4%,且与其他几种猪病毒参考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该阻断ELISA与血清中和试验的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97 0),其敏感性还优于血清中和试验.用阻断ELISA对PCV2灭活疫苗免疫与攻毒试验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第2周就能检测到PCV2中和抗体,4周后阳转率达100%.另外,用该方法对东北三省不同地区送检的703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73.0%.表明,东北三省猪场中的PCV2感染率较高,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2.
用F-2-BSA人工抗原免疫Balb/c鼠,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6株分泌抗F-2毒素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抗体滴度为2084~×(4H_8)、256~×(6H_9、4H_3、2H_5、2C_8)、16~×(3F_(10));腹水抗体滴度为10~(-9)(4H_3、4H_8),10~(-8)(2H_5)、10~(-7)(6H_9)、10~(-6)(2C_8)、10~(-5)(3F_(10))。用竞争间接ELISA法测定6株McAb对F-2毒素的敏感度为0.8~0.3ng/ml。该抗体与同系物(玉米赤霉烯醇)交叉反应率为9.0%~1.3%。6株McAb均属IgG类。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和冻存复苏后,分泌抗体稳定。纯化抗体在37℃保存12天稳定。  相似文献   

13.
用禽流感 (AI)H9N2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非免疫蛋鸡 ,并于免疫后第 0、3、5、7、9、11、13、15、17、19、2 1、30d分别测定血清及卵黄中的AI血凝抑制试验 (HI)及琼脂扩散凝集试验(AGP)抗体。结果显示 ,免疫后第 7d卵黄中即可检出HI及AGP抗体 ,以后逐渐上升 ,在免疫后第 19~ 2 1d达高峰值 ,与血清的HI抗体水平接近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表明通过对鸡蛋卵黄AIV抗体检测 ,可以进行AI的疫情监测 ,但卵黄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4.
从1990年以来,我们用血凝抑制(IHA)和琼脂扩散(AGP)试验在本省12个县(市),对猪瘟疫苗免疫猪群进行抽样检测血清抗体,结果:IHA法检测的阳性率(达保护抗体滴度)为89.26%(1869/2094);AGP法检测的阳性率(出现沉淀线)为73.84%(1284/1739)。其中黄平、惠水两县分别使用三联苗和猪瘟冻干苗,给田间猪群免疫,均用150个免疫量,免疫后2月检测抗体。两种方法共检测521头(份)血清,均为阳性的有427头(份),其阳性率为81.95%[IHA法的阳性率为86.76%(452/52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Horowitz等(1982)的方法,用超声裂解的日本血吸虫尾蚴粗抗原结合佐剂氢氧化铝凝胶免疫6~8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7周龄的雄性C_(57)BL/6小鼠和2kg重的雄性新西兰兔子。大鼠分为0.2、2、4和8μg四个免疫剂量组;小鼠分为0.2、2和4μg三个剂量组。大鼠和小鼠的免疫途径都是腹腔注射,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0天和第70天各加强免疫一次。兔子分为1μg和10μg两个剂量组,采用腘淋巴结免疫法,并在初次免疫后的第二周和第四周各加强免疫一次。所有动物在最后一次免疫后的第15天采用盖玻片法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大鼠的攻击感染尾蚴数为500条,小鼠为60条,兔子为200条。攻击感染后第30天扑杀动物,用主动脉灌注法回收成虫,并以减虫率表示免疫保护力。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免疫动物均获得部份保护力。大鼠、小鼠和兔子的减虫率分别为33.82~45.14%、23.74~42.55%和16.57~19.92%。经统计学显著性测定,大鼠各组差异十分显著(P<0.01),小鼠和兔部份组差异显著。本文还应用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检测试验动物IgE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活尾蚴免疫组除个别鼠外,均出观阳性反应,第一、二、三次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1:4、1:8、和1:16,但超声裂解尾蚴抗原免疫组和对照组大鼠均为阴性。本试验说明在Wistar大鼠及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病毒3D蛋白对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携带O型FMDVChina 99株P1 2A、部分 2B及 3C蛋白酶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与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纯化FMDVChina 99株 3D蛋白同时经肌肉注射方法接种豚鼠。以MTT法检测豚鼠脾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后的增殖活性 ,以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FMDV特异抗体变化 ,并以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水平。结果表明 ,FMDDNA疫苗与 3D蛋白共同免疫豚鼠后 ,抗体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攻毒后的保护率为 2 5 %。  相似文献   

17.
首次用蜂胶作为佐剂,研制出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ND-EDS)二联灭活苗。在开产前1个月左右,用该苗按0.5ml/只的剂量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蛋鸡,接种后20d测ND抗体(HI法)效价为6.25~7.0(log2,下同),EDS-76抗体(HI法)效价为6.5~8.0。用ND-EDS油乳剂灭活二联苗做对照,进行免疫持续期平行测定对比试验,免疫后180d,蜂胶苗免疫组鸡的ND抗体滴度为8.5~8.7,EDS-76抗体滴度为8.3~8.5,与油苗免疫对照组鸡的ND抗体(8.6)和EDS-76抗体(8.1)效价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0.05)。用禽胚做中和试验揭示,该苗免疫半年后,其保护率仍可达90%以上。田间试验表明该苗安全性理想;免疫4.5月ND抗体效价达9.0,EDS-76抗体效价为8.0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弓形虫自然弱毒株(QHO)速殖子不经任何理化处理,以敏感模式动物小白鼠进行的适宜免疫剂量、有效免疫力产生的时间、适宜攻击剂量和免疫持续期等项试验。结果用QHO株10~1~10~5免疫剂量存活率分别为100%、70%、100%、90%、80%;免疫后第1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后的小鼠可经受10~1~10~4以上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以上,免疫后小鼠经120天以上持续期观察和抗体消长规律测定都可经受10~5大剂量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抗体滴度一直维持在高滴度水平(滤纸IHA法1:32)。证实QHO株是一种典型的弱毒株,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激发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是许多弓形虫(RH、GJS、M-7741、GT-1等株)所不能相媲的一种特异弱毒虫株。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弱毒株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防羊衣原体性流产,McEwen、Stamp等曾用含有多量原生小体的胎衣或者将流产衣原体接种鸡胚卵黄囊制成的各种衣原体苗,接种羊只后可产生高滴度的补体结合抗体。在福尔马林灭能苗中加入矿物油佐剂,一次皮下注射所产生的免疫力能持续3年。 Mitscherlich(1965)、Schoop等(1968)和Nevjestic等(1970)报道了通过鸡胚致弱的活苗免疫成功的经验。据说这种活苗的免疫原性与福尔马林灭能苗相等。这种活苗的优点是注射羊只后在血液中不出现补体结合抗体,有利于在流行病学调查时区分健康羊和受感染的羊,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引起婴儿腹泻的轮状病毒和大肠埃希氏菌为免疫原给妊娠后期乳牛免疫,定期采乳和血,分别用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大肠埃希氏菌和轮状病毒抗体,比较血和乳中抗体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乳牛在免疫前只能在初乳中检出抗体;免疫后在初乳和近2个月常乳中均能检测到抗体,两者呈平行关系,仅乳中抗体效价比血中抗体效价低2个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