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半年前,我的婚姻出现了矛盾,于是我与丈夫分居了。丈夫爱我,我也知道有时婚姻的责任是双方的,但我似乎已经对我们这种长久的生活厌倦了。我们之所以选择分居而不是离婚,是因为我们都无法确定离婚之后会不会后悔。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他———一个英俊浪漫、事业有成、爱好广泛的男人,那时他已经离异三年,有个儿子。我们谈得来,不知不觉地陷了进去。因为他的事业,因为他对过去家庭的责任感,因为他有自己的爱好,虽然我知道他非常爱我,但我更清楚,他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会限制他属于我的时间和感情。我的先生是我大学的校友,我们有…  相似文献   

2.
在我结识的浙江企业家中,李书福是个极富个性的人物。此人极富幻想,却脚踏实地;他的人生充满坎坷,却总能逢凶化吉;他看似大大咧咧,却时时顾及细节;他自称半个文盲,却能用英语与老外直接对话,而且诗作不断……  相似文献   

3.
何士雄 《今日上海》2013,(12):38-43
走进剧场,观看演出,大家都知道演员是舞台的主角,舞美灯光不过是个配角,但你可不能小看这个“配角”,它与演员的关系犹如红花与绿叶,没有它,红花就不会那么鲜艳;没有它仿佛夜晚的天空没有月亮和星星。舞台灯光是一个专业,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在舞美界,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灯光专业柳得安教授,可以说,他是中国舞台灯光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富?这个答案假如问中学生,他会怎么答?很有钱叫富。他的答案为什么这么标准?谁给他的影响?我们要引导孩子,富绝对不是因为钱很多谓之富。假如他不知足,纵使给他再多钱他也不会觉得快乐和满足;一个人真正知足,他内心常常觉得很充裕,知足者才能常乐。所以真正的富在于知足。不知道诸位朋友身旁有没有很有钱的人,他们有没有觉得他很够了?  相似文献   

5.
易靖茗  孙学宇 《台声》2013,(11):92-95
“如果我不从奥克兰去看他,他就不会帮我转学:如果他去澳大利亚我没有跟着去,我们也不会有后来的事;如果我回北京他回台湾了,我们也不会在一起……”原乃彭一直说,如果当初两个人对感情的意志薄弱一点,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结果—— 与原乃彭聊天,总有一种错觉和穿越感。她看起来太年轻了,她是大陆新娘,也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东北女孩。在她身上,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交谈中,她扑闪着的大眼睛仿佛也在跟你说着话。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已经结婚12年,有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6.
不少人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个萧何追韩信的故事,却不知道他还是个搞后勤的能手。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后,有一天,在皇宫里大宴群臣时说:“各位大臣可以毫不隐讳地议论一下,我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得不到天下?”大臣们议论纷纷。不少大臣称赞刘邦体恤百姓,善于用人,赏罚严明,所以能得天下;项羽有勇无谋,嫉贤妒能,不善于用人,所以他不能得天下!汉高祖刘邦听后说:“你们只知道事情的一方面,不知道事情的另一方面。要说出谋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找不如张良;要说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响,我不如萧何;要…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 烛。 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有几分“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信,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道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就能预知他的未来。”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亦如此。李登辉身上的外国影子在不久前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里,李登辉对于自己处于日据时期的童年,有着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的追述。“最大的幸福是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让我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Z日本统治台湾“若从历史观点来看,或许可算是个悲哀;但若从个人自身来说,毋宁是幸福”,“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时代让我能有些体验,开启我幸福的人生”。因为父亲是日本刑警,“从小学、到中…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由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太“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信,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计较。可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 ?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有几分“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斤斤计…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是个伤残退役军人,出门乘车经常买不到半票。今年4月7日下午,我持军人伤残证职从贵阳购半票返回平坝,司机却不愿按有关规定售半票给我。他说车子是他个人的,不是国营的。我向他解释说,省交通厅有文件规定,个人的客运车也要按规定卖给伤残军人半票。他却说,他本人没有看见这个文件,接着又说:一如果我卖半票给你,哪个来减免我的税款时,“既然省交通厅有这个文件,那你就去找他们,我是坚决不会卖半票的!”还有不少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客运车也一概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售给伤残军人半票,“理由”是他们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12.
为岳飞平反     
岳飞短促而悲壮的一生事迹,800多年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管什么时代,只要国家有难,大家就会想起岳飞来。记得七七事变、抗日军兴后,我所认识的亲友,几乎家家都模仿岳飞所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字,写来挂在墙上。在当时的抗日歌曲中,古诗词唯有岳飞的《满江红》响彻云霄。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产生了不少误解。岳飞被当成封建社会“愚忠”的典型,只知道有皇帝,不知道有国家,一举一动唯皇帝要他退兵,他就退兵;要收他的兵权,他就交出兵权;皇帝要他死,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  相似文献   

13.
余毛毛 《今日广西》2010,(16):60-61
那时候他们都很穷,穷得只能在食堂吃饭,没法上馆子。而他们是那么厌恶在食堂吃饭,倒不是想吃什么好的,而是厌烦那些目光。“坏小子”与“淑女”相爱了,这可是个爆炸性的新闻,那时候他身边出现了许多挑衅性的行为,他淡淡一笑,他知道那些哥们是吃醋了,他有了她的爱情,他变得安分;  相似文献   

14.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7):62-62
革命需要具备三个社会条件:首先,人们一无所有,失无可失。有房有车的人不会上街搞革命;其次人们普遍绝望,如果看不到希望,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就容易失去理性.铤而走险:三是政府失去管理社会的能力。这三个条件在当前中国都不存在。现在中国中产阶级越来越多,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财产。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苏颂     
林爱枝 《政协天地》2011,(10):52-54
我知道苏颂是科学家,甚至只想知道他是科学家,因为他身居丞相高位,还执著地从事科研工作,极为难得,极为少见;更因为他发明创造的“水运仪象台”,太出众、太不朽了!一千多年来被世界广为传颂,至今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6.
在群众眼里,他是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干部”;在下属眼中,他是不事张扬、严谨平和、颇有人缘的“好领导”;在开发商眼里,他是办事爽快、雷厉风行的“好朋友”,以至于他案发后.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县里谁出事,也不会轮到他。”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几个九月九兴华1976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溘然长逝,举国上下悲恸不已,神州儿女永远不会忘记这令人揪心的日子。回顾历史,令人惊奇的是,在毛泽东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有几起惊心动魄的事件均发生在9月9日,但他都凭着...  相似文献   

18.
孙静 《现代领导》2008,(7):11-12
6月4日,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为期半个月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专题研究班结束了,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市的党建工作者们不会忘记这半个月齐聚在上海浦东的这片红色土壤的美好时光,不会忘记那些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激情的燃烧,共赋党建的改革创新之歌。  相似文献   

19.
2000年4月29日,著名物理学家、九三学社中央顾问葛庭隧在合肥不幸病逝。遵照葛庭燧生前意愿,丧事一切从简。从葛庭燧停止呼吸到火化完毕,只用了6个小时。他走了。没有花篮、花圈;没有挽联、挽幛;没有哀乐、致词。看起来这似平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但细细想想,一切又尽在惰理之中。葛庭燧一生崇尚科学,朴实无华;他是不会灰飞烟灭的。追求民主与科学在近代中国,追求民主首先是与救亡图存、反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联系在一起。葛庭隧的父亲葛启彬年幼时;曾在北京一家面粉厂里当学徒。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徒步逃…  相似文献   

20.
王均瑶之死     
王均瑶在去年9月已知自己身患绝症,彼时,他曾告诉员工,他要去公干一段时间。而实际上,他是在医院里度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出院后,对知道住院情况的人,他只是说做了个“小手术”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