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城务工妇女具有独有特点,其生育意愿也随远离但不脱离农村传统生活背景,适应但不融入城市的过程而呈现出新特点。本调查选取保定市30名进城务工妇女,运用结构性访谈法了解其生育意愿,并运用深度访谈以对影响进城务工妇女生育意愿的因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据专家估算,未来五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有近1亿农民变身为城市新居民。这批新居民的来源有二:一是因城市扩建失去土地的本土居民:二是进城务工有了经济基础后,在城里买房的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挣了钱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基本情况和特点四川省是劳动力资源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截至2006年,全省8760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6970万,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人员1637万,进城务工人员1307万人(其中跨省农民工600万人),占全国流动就业总数的13.3%左右。总结近几年我省农民工基本状况,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从外出务工就业方式看:随着“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的开展,农民工有组织外出、有目的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但还未达到外出务工就业主渠道地位。目前,依靠亲缘、人缘和地缘关系自助化外出务工的占58%,通过政府部门、企业和中介机构组织外出务工的占35%,…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权益问题暴露法律的失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永远是一个崇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进城务工农民(以下简称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就是一个正在“牵动中国”的令人忧心忡忡的民生问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成为代表们的热门议题,有关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议案频频提交。其中,由农民工出身的山东代表王元成领衔、30名人大代表签署的“关于制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法》的议案”,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布后立即获得社会各界的热烈回应,该议案经审查获得立案。中国已有1.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夕,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农民工”这个称谓,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统一称为“工人”。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说得不错,“农民工”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有歧视色彩。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嘟”因此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但是,仅仅取消“农民工”称谓,就能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遭受歧视的现象吗?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就像禁止称妓女为“小姐”,改成“失足妇女”、“性工作者”一样,只是从称谓上解决人格歧视问题,而卖淫的主体性质不变,称呼多美好也不可能让职业“光荣”。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春节后采集5万个空岗,供给进城务工农民工挑选。该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斌介绍,同享“市民待遍”将作为农民工就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2月5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8.
莫荣 《中国法律》2005,(4):27-28,89-92
2004年,中国首次出现民工短缺,但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成为中央政府突出重视的问题,《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出台,中国首次发表就业状况和政策政府白皮书,针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阳光工程”开始实施,农民工就业环境得到改善。尽管2004年在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方面已经有较大的政策突破,但全面清理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限制性政策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屡有发生,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民工的维权问题,近几年来先后下发了一系列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关心解决农民工存在的实际问题。温家宝总理曾经亲自督促办理了一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在今年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的现状 在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并存的进程中,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民工潮”不断上涨,到目前为止,进城务工的农民已突破一个亿。然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却严重滞后于农民工的大幅度增长和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一直将重点放在城镇,而占全国总人口80%,占世界总人口15%、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伤亡赔偿姓“农”还是姓“城”,业界争议颇多。从探索伤亡赔偿改革之路的角度出发,南阳市中院的这起“同伤同赔”判决具有一定的司法借鉴意义。近日,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遭遇车祸的进城务工农民索赔案做出终审判决,判令相关责任人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赔偿农民工11万余元。据了解,这是全国多家法院作出多起“同命同价”判决后,首次  相似文献   

12.
谭剑  杨霞 《政府法制》2009,(19):34-35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青年一代如今已成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笔者最近在湘、粤两地调研时发现,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悄然改变:不仅为了赚钱,更迫切地渴望融人城市;不仅积极争取自身的经济、社会权益,也希望在城市拥有自己“话语权”。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途径仍显得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女性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很大。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而女性农民工则因受制于身体和性别的双重制约、承担着生活和生育的双重压力,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近年来女性农民工所面临的困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应通过改变社会性别观念,制定、修订相关法律,加强民主监督力度以及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等措施来切实保证女性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护。这对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峰 《中国司法》2009,(3):36-38
农民工是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在现实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涉及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5.
购房落户不再是农民工进城的唯一途径,在城里租房居住的农民工也可成为市民。近日,安徽省对户籍制度改革作出重大调整,凡在安徽省内城市、城镇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根据本人意愿登记城镇户口。其中“合法固定住所”,是指购买、自建住房,单位提供或租赁给本单位员工常年使用的具有合法有效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或公有房屋租赁使用证明的公有住房。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1亿人;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农业户口劳动力已占57%,有些行业中农业户口的从业人员已占相当高的比重。权威人士指出,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始终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但农民工受到侵害的现象日益严重: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工伤事故频发,农民工欲诉无门,正规劳动合同难签,签了的合同也不规范,甚至出现了“生死合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监狱学刊》2010,(3):114-114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10年2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著文《第三代农民工群体已经形成》说,近日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名词,传递出中央对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据多部门的分析估算,我国现有农民工约2亿多人,其中进城务工的在1.5亿人左右。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代:  相似文献   

18.
信阳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大力实施“金手杖”工程,通过出门前抓法律培训、出门时送法律“指南”、进城时抓法律保障、务工中抓法律服务、回乡后抓法律咨询,在全国32个大中城市设立了89个驻外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农民工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劳务输出地做好农民工法律维权工作探索出了新路子,是农民工法律维权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生存状况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政府法制》2005,(1):16-17
调查显示,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1亿人;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农业户口劳动力已占57%,有些行业中农业户口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更高。权威人士指出,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始终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但他们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北京市有关部门总结了侵害农民工权益的几种现象: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工伤事故频繁发生,农民工欲诉无门:正规劳动合同难签,签了的合同也不规范,甚至出现了"生死合同";劳动报酬低,没有社会环境保障:生活条件差。  相似文献   

20.
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而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与和谐。本文试从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着手,着重阐述当前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不足及其产生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更好的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