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家康 《四川党史》2001,(3):60-63,59
这里所说的林氏三兄弟即林育英(涨浩)、林育南和林育容(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为推进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其历史结局又不尽一样。林育南、林育英成为青史留名的先烈,林彪却最终成为历史罪人。 一、林育南身后蒙冤 王明妄加不实之词 林育南生于1899年,小林育英2岁,长林彪8岁,和林育英同一曾祖父,和林彪同一祖父,为堂兄弟。林育南是林育英和林彪早年走向革命的引路人。 林育南在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读书时,便和恽代英相识并成为朋友。此时…  相似文献   

2.
湖北黄岗白羊山下的林家大湾和染铺湾两个村,有一个有名的林氏家族,出了三个在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即林氏三兄弟———林育英(党内又名张浩)、林育南和林彪(家名林育容)。这三人为堂兄弟,都在党内担任过要职。林育英曾任中共满州省委书记、中共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共产国际代表、红军援西军政委、八路军129师首任政委(后因病由邓小平接任),1942年3月在延安去世。毛泽东亲自为林育英执绋抬棺。林育南是卓越的工运领袖,与恽代英齐名,二人共同组织的共存社,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带有共产主义性质的进步团体之一。林…  相似文献   

3.
张浩(林育英)1887年出生于湖北黄岗林氏家族。黄岗林氏家族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林育蓉)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林育南与恽代英齐名,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兼秘书长、湖北省委代理书记。1922年,张浩经恽代英与林育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共上海沪西区区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张浩当选中央候补委员。1932年初,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总书记。1933年1月,中共中央派他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莫斯…  相似文献   

4.
提到林彪,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文化大革命”中的“副统帅”、“接班人”,后来成了反革命集团头目。但是,对他的两个兄长——林育南,林育英,许多人却不大了解。牺牲时仍被诬“反党” 林育南生于1899年,小林育英2岁,长林彪(林育容)8岁,和林育英同一曾祖父,和林彪同一祖父,为堂兄弟。林育南是林育英和林彪走向革命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5.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的豪放之作,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八百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了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波谰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轰轰烈烈的历史角色。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林育英和林育南成为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林彪则晚节沦丧,叛国外逃,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6.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800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张浩)、林育南、林育容(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轰轰烈烈的历史角色,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他们的人生之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林育英和林育南成为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林彪则晚节沦丧,叛国外逃,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7.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的豪放之作,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八百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轰轰烈烈的历史角色,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他们的人生全过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林育英和林育南成为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林彪则晚节沦丧,叛国外逃,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在湖北省黄冈市这个不大的林家大湾,诞生了叱咤风云、闻名中外的林氏三兄弟-- 林育英(张浩)、林育南、林彪(林育蓉).林氏三兄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过巨大影响,发挥过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色的青少年时代 林彪出生在湖北省黄岗县回龙山区白羊山下的林家大湾。他的家是一个兼事手工业的自耕中小农家庭。弟兄4人,他排行老二。他的大哥、三弟、四弟,在他的影响下都参加了革命。1919年林彪十二三岁时进入“浚新学校”。这所学校是由当时湖北最早从事建党活动的恽代英、陈潭秋、林育南、林毓英(后来还有李求实等)在林家大湾背后的兴隆寺里创  相似文献   

10.
朱岩 《党史博览》2009,(8):21-22
前些年曾出版过一部叫《林家三兄弟的不同归宿》的书,讲述了林彪与堂兄林育英、林育南两位烈士的不同人生道路。鲜为人知的是,林彪的同胞兄弟林向荣,是解放战争中太原战役时牺牲的一位烈士。虽不及那两位堂兄声名显赫,但林向荣也为新中国的成立,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相似文献   

11.
丁伟  高群 《世纪桥》2012,(8):30-35
林育英(1897—1942年),字祚培,曾化名李福生、张浩、林仲丹、陈子真、张春山等。他是林彪的堂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最早的优秀工人党员和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之一。他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因为毛泽东的一生中,仅有一个人享受过他执绋抬棺的高规格礼遇,  相似文献   

12.
林彪堂兄林育南是我党早期一位卓越的工人及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20世纪20年代颇负盛名的宣传家、政论家。1931年初,他与何孟雄、李求实等人及“左联”五作家在上海突然遭敌人逮捕,不久,被蒋介石下令秘密处决于龙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事件”。岁月沧桑,世事迷茫,70余年来,此事的个中详情,则一直如一个难解的谜。反对王明种祸根1898年12月15日,林育南出生在湖北黄冈回龙山镇林家大湾。他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1917年10月,结识了湖北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恽代英,并加入了恽…  相似文献   

13.
张浩在湖南     
《湘潮》1986,(5)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张浩同志,在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中,曾三次到湖南从事革命活动。张浩原名林祚培,号育英,参加革命后改名林仲丹,化名张浩。湖北黄冈人。他原是一个出色的染织工,在家乡从事手工业。工920年春,他参加了恽代英、林育南等发起组织的《利群书社》的活动。“利群书社”和长沙的“文化书社”是  相似文献   

14.
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和保护安源革命斗争文物、研究和宣传这一光辉历史于1955年筹建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西省四大直属馆之一,主要介绍1921年至1930年安源工人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李维汉、恽代英、萧劲光、高君宇、毛泽民、蒋先云、贺昌、林育英、林育南、夏明翰、江华、李求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5.
朱岩 《党史博采》2009,(11):39-41
前些年曾出版过一部叫《林家三兄弟的不同归宿》的书,讲述了林彪与林育英、林育南两位烈士的各自人生道路。然而这两位烈士毕竟不是林彪的同胞兄弟,而仅仅是其同族的堂兄而已。不过林彪的同胞二弟林向荣倒是解放战争中太原战役时牺牲的一位烈士,虽不及那两位堂兄声名显赫,但也有过一整个英雄的人生道路并且死的光明正大。  相似文献   

16.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的豪放之作,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八百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了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  相似文献   

17.
1917年10月,挥代英在武汉发起组织“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成为五四时期影响较大的进步社团。林有南是“互助社”最活跃的成员之一。1918年暑假,“互助社”部分成员在武昌会影(如图)。前排有场济川、杨立恒、挥代英、林育南、肖鸿举、刘仁静等。林育南后在1931年2月7日牺牲于上海龙华。在查阅、征集林育南烈士史料中,我发现对这张合影照片上的人物究竟那一位是林育南有三种不同说法:第一种,上海烈士陵园纪念馆,在陈列这些合影照片中注明是:前排左三是林育南;第二种,说前排左三是挥代英,左四是林育南(见《图…  相似文献   

18.
张浩,原名林育英,又名林仰丹,湖北黄州市(原黄冈县)林家大湾人,1887年2月出生。1921年7月,张浩参加了由挥代英、林育南、李求实在黄冈回龙山浚新小学发起成立的带有共产主义小组性质的组织“共存社”(也m1波社),并成为主要成员。1922年2月,经浑代英、林育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张浩在汉阳、长沙等地积极领导工人运动。1924年被党中央派到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奉调回国,参与领导上海工运工作。1929年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30年到1932年张浩先后任满洲省委常委、工委书记和满洲临时省委书记,领导东北党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聘请张浩当“技师” 说起毛泽东聘请张浩当“技师”,还得从恽代英说起。 毛泽东和恽代英在五四运动中,同为长沙和武汉反帝爱国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新民学会和恽代英、林育南等组织的互助社常有书信来往,早已神交已久。1919年底,毛泽东率湖南驱张(敬尧)代表团赴京,途经武昌与恽代英邂逅相遇,两人一见如故,抵掌夜谈,共同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在交谈中,恽代英告诉毛泽东,他和林育南等互助社成员正在筹办一个“利群助人,服务群众”的利群书社,毛泽东十分赞赏,连声称赞:“这个办法好!”并将驱张宣言交给恽代英广为散发。1920年2月,利群书社正式营业。8月,毛泽东返湘后,与易礼容、彭璜等经过积极筹备,也在长沙办起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书社。并请恽代英等作信用介绍,以便文化书社向外埠订购图书时“免去押金”。 利群书社开业不久,在恽代英等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又兴办了作为试验新生活基地的黄冈浚新小学和武昌利群毛巾厂。利群书社的成员经常到该厂劳动,实行半工半读,搞得有声有色。而张浩则是筹  相似文献   

20.
一、晓明大义寄将军 1935年11月,一个来自莫斯科的人秘密到达陕北瓦窑堡中共中央驻地。他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张浩,本名林育英,红军将领林彪的堂兄。他给钻了一年多山沟,与共产国际失去好长时间联系的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带来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和《八一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