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质性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引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思想政治教育质性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观理论为操作基础,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育人功能的微观操作方法系统,其中包括互动调查法、生成理论解释法和互动教育法.这些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收集资料过程、探究过程和调节过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质性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操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湘潮》2007,(9)
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环境保护的制度与法规,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仍层出不穷,环境治理任道重远。中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与策略。笔者从环境意识的角度出发,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吉林省长春市T社区的环境意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苏区史研究呈现不断深入的总体态势。一方面,新方法新思维的运用,使认识工具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另一方面,传统范式与方法仍然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由此促进了苏区史从学科视野、学术定位到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的持续拓展,人们认识苏区史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突破,苏区史研究的多样性、学术性特点得到长足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苏区史学术建设和研究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也成为这一学科未来发展的新制约。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之争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嘎日达 《新视野》2006,(3):47-49
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着关于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争论,形成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两大阵营的长期对峙,双方相互批判和排斥,强调和夸大己方的优势。尽管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但任何一方都没能彻底压倒或取代对方。这一情况表明,这两种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考察和分析这场争论能为我们理解、反思和深化当前科学方法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胜任力研究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了多学科的内容与方法,呈现出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特征.文章分析了胜任力研究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同学科和主导学派,总结了现代科学在胜任力研究过程中的聚散共生现象.从感性认识方法和理性认识方法两个方面,结合实际分析了科学研究方法在胜任力研究中的移植再生.最后,对我国现阶段的胜任力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并基于实例描述了一条跨学科视野下的胜任力研究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李彦娅  何植民 《探索》2011,(2):59-63
实证主义的量化研究在公共行政学领域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量化研究对于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助于精确描述行政现象,有助于获得新的行政信息,有助于深化质的分析与完善其他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公共行政研究水平。但是,量化研究不能解决公共行政学中的所有问题,其实施运作比较艰难,其研究结论存在信度与效度问题。量化研究有其相应的运用区间,适用于行政宏观层面、行政现象、行政改革、行政绩效评估、描述和预测性研究等领域。因此,为整体提高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水平,公共行政学量化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服务于行政现实问题,要与质化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并需要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与建设遇到的“困惑”和“顾虑”,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厘清应有的理路,这就是: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在道德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立足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为此,伦理学人需要优化思维品质和作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化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引入文化学的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自身前途和命运关注的必然。从文化学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基于文化情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基于深刻的文化关怀意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视野:以法理为基础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法性是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由于其普遍性的分析价值 ,它已成为判断政治系统绩效的有效工具。本文从社会冲突的角度出发 ,阐明政治系统必然面临合法性这个客观问题 ,因而在当前 ,我们应以法理为基础增强我党的执政合法建设。  相似文献   

10.
政治局、书记处、总书记……随着十七大的召开,这些中国共产党内重要的机构和职务在新闻中频繁出现,读者在对这些概念耳熟能详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这些机构和职务在中共86年的历史中,由来如何,变化几许,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历史观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之具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阶级本质使之具有阶级性;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使之具有实践性;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使之具有科学性;新论断的提出使之具有创新性;江泽民历史观宽领域、多视角的特征使之具有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理论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对资本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价值=应付成本,剩余价值=内生利润。“劳动价值”与“商品价值”相对等,商品的价值量=以时间单位计量的劳动量。瓦尔拉斯均衡的假设前提是零利润。“社会的价值体系”、“企业家的价值体系”都指精神层面观念意义上的“价值”,这与马克思设定的生产层面工时意义上的“价值”,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垄断必然造成经济非均衡。在“资本形成”过程中既有利润率变动,也有利润率不变动。“利润率现象”取决于当时市场是非均衡状态,还是均衡状态。非均衡必须变化为均衡,这是平均利润率出现并存在的必要前提。借助概率与统计方法,通过推导得知,利润率总量与积分有关,平均利润率与导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政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联,特定的研究内容需要特定的研究方法去开掘,而特定的研究方法也需要特定的研究内容去体现。在政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中,政治制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伴随着政治学研究方法从传统研究方法到行为主义政治学范式再到新制度主义范式的变革,对于政治制度的研究也经历了由兴盛而衰落,由衰落再兴盛的曲折变迁。以政治制度研究的方法论变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政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内在关联性。而正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政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过卓越贡献。在他的努力推进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以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形态出现。他较早提出“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这一重要命题。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并形成丰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方法的当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时代和实践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思想方法上正发生着以下4个侧重点的转变:从侧重意识形态取向的研究转向重视学术性取向的研究;从侧重思辩的封闭式研究转向重视实证的开放式研究;从侧重分阶段研究转向重视整体研究;从侧重单一学科研究转向重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这将促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代表性官僚(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因其涉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资源向长期弱势的群体(例如少数族裔、女性)倾斜进而达到提升社会公平公正的目的,成为公共行政学科理论前沿的重要课题之一。自1944年Donald Kingsley的《代表性官僚》成书以来,公共行政学界极大地推进了对该理论的研究,包括深入探讨官僚代表性与社会影响的因果机制,并通过严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提供丰富的实证证据。本文深入地评述了代表性官僚理论的主要定义、概念与假设,并创新性地对近年来代表性官僚理论的新近研究成果按照三个模块进行系统的整理:被代表群体的社会或身份特征,被动性与主动性代表之间的转化和制约条件,以及检测理论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设计。与此同时,本文也对代表性官僚在中国语境下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推动着党建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也带动了党建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创新。思想的解放和日益开阔的视野,使党建理论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化和系统化。党建理论研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前提下,出现了学科原理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证主义研究法、历史演进分析法、综合研究分析法等多种新的研究方法。党建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既丰富了政治学学科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反过来又推动了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贾高建 《新视野》2005,4(1):24-26
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是社会主体结构分析的两种不同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特殊的价值意义和适用范围,同时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不应该将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陷入“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应科学地把握它们各自的规定性,并将二者合理地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