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柏坡是一部读不完的神话、说不完的奇迹,由此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文艺作品。其中,石家庄评剧院一团演出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西柏坡》,可谓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它以质朴无华的风格,真实再现了西柏坡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发扬“两个务必”的精神风貌,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决定在西柏坡一带修建岗南水库,防止华北平原洪水泛滥,危及京、津和石家庄的安全。西柏坡这个为中国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村落,面临着被大水吞没的危险。于是,一系列矛盾冲突随之出现了。剧中的女主人公、西柏坡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会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会愈显醇厚。西柏坡精神就是这样的精神,西柏坡精神就留下了这样的怀念。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的历史转折时期孕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它既是中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基本构成内容。六十多年来,西柏坡精神以其厚重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精神生命力涵养着中国共  相似文献   

3.
曹小文 《前线》2016,(6):82-84
正如何保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党治国理政的时代担当意识和历史创造精神,是当代中国政治家不断思考、不断求解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篇需要永远读下去、做下去的大文章。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何保证党不变质的问题"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江泽民、习近  相似文献   

4.
"慎独"最早是由古人提出来的,指一个人独处时也谨慎不苟,是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尽管它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有唯心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但我们应看到它有合理的一面,从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提出了共产党员"慎独"的修养要求,指出:"即  相似文献   

5.
宋希仁 《世纪桥》2006,(4):46-46
丁晓兵是新时期的人生楷模,他的英雄事迹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读了丁晓兵的事迹材料,深受感动,深受教育。丁晓兵的先进事迹向我们昭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个人应该而且可以做到堂堂正正,做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而且可以保持先进性。丁晓兵的优秀品格是全面的,值得学习的内容很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读<孟尝君传>》是王安石研读了《史记·孟尝君列传》后写的一篇读后感。作三者从革新现实这一根本立场出发,批驳了历史上关于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针对北宋政权正受到辽和西夏侵扰的严酷现实,提出了必须重用能抵御外来威胁,挽救国家危亡的有用之才的主张。《读<孟尝君传>》仅有八十八个字,作者立论简要,见解新颖,文字洗炼,气势雄浑,写得跌宕生姿,曲折有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贯穿着红色基因,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直至当代的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历久弥新,一脉相承,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奋勇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小康社会已经初步建成的现实语境下,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理解红色基因、学习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做一名新时期的合格共产党员值得我们不断探寻。  相似文献   

8.
吴凤菊 《湘潮》2016,(1):1-2
西柏坡时期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干部教育工作进行探索和总结,这一阶段所制定的方针和措施极大的提升了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效率和水平也都有极大的提升。这不仅满足了当时进行解放战争建设的需求,也为我党之后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文章对西柏坡时期的党的干部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总结该实践经验对于现实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5年第14期《当代贵州》“党员信箱”栏目刊登《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一文,明确解决了很多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对当前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很有指导意义,很受欢迎。对这样好的文章,我反复读了好几篇,复印了10多份送给一些熟悉的党员,还把它放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经常看、经常读、经常对照思考。对于共产党员能不能信仰宗教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问题,本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作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日渐升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来参观学习。他们或阅读那段辉煌的革命历史,或领略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后,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因何拆除搬迁?什么时间决定修复?什么时间修复完毕,对外开放?中间又历经了哪些波折?这些历史却鲜为人知。近日,我们在整理馆藏资料时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在发黄纸张上当事人真实地记录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迁建的变故沧桑。  相似文献   

11.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所有文章中最家喻户晓的一篇,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这篇著作当中对什么是党性做了细致鲜明、非常有个人见解的回答和说明,而且对于有党性的具体表现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详细论述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以及怎样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当前党员干部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思想启迪;其次,对党在新形势下探索开展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借鉴意义;再次,对党员干部个人党性的增强提供了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2.
由王玉平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西柏坡与新中国》一书是近年来党史研究领域难得的一部好书,全书72万余言,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译自藤原彰、今井清一编著的《15年战争史》(青木书店1989年出版)一书,标题系译者所加,原题为《15年战争与现代》。作者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日本国内一部分人美化侵华战争、淡化侵略历史、否定战争责任的行为,指出日本走军事大国道路的危险性。这是一篇很值得一读的好文章。由于文章较长,本刊发表时作了些删节。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读胡绳同志著《理性与自由》一书,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在大学时代读的胡绳同志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对于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来说是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次重读收入《全书》一卷一辑“思想文化评论”的一些文章,特别感到亲切。这些文章不仅是中国现代思想发展的~个真实记录,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国民党统治区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而且今天读来仍受很多启发,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少东西。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特点:(一)旗帜鲜明、思想敏锐、高屋建领、所…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走过83年的光辉历程. 庆祝"七·一",我们每个共产党员不能不回顾党的历史,不能不缅怀先辈的业绩,不能不想一想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足党的领导干部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能不忆起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前谆谆嘱咐要牢记的"两个务必",重温党的好传统、好作风……  相似文献   

16.
梁衡 《新湘评论》2009,(9):48-52
文章是思想的载体、艺术的表现。我向来主张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当然,读文章也应从这两方面来读。如果让我在古今文章中选一篇最好的,只能忍痛选一篇,那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7.
读王国平同志的文章 ,我谈两点感想。一、这是官员的文章 ,但不是官样文章。从内容上看 ,它概括成就 ,总结经验 ,针对误区 ,就事论理 ,昭示方向 ,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具有个性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谐创业。从作派上看 ,它升华经验 ,而没有堆砌概念 ;它勇于探新 ,而非强差人意 ;它领会中央意图 ,而没有正确的连篇套话。它仅仅是一篇朋友式的“对话”而已。可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呢 ,这篇“对话”从内容到形式它不失为一篇平实、深刻、大气的好文章。它从一个侧面让人了解了杭州的管理者所学所思所虑和所为 ,让人推及了杭州几年来巨大变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我看《共产党员》一刊在手,无需天下走当我拿到第9期《共产党员》时,眼前一亮:从封面到内容均焕然一新。正在做饭的老伴得知后,一把抢去看了起来。她平时只爱看《知音》等杂志,现在却被《共产党员》吸引住了。新改版的《共产党员》好就好在:一是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诸多方面,既有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又有知识性、趣味性。二是广,国际、国内,外省、本省的内容应有尽有,真可谓“一刊在手,无需天下走”。三是新,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鲜事比比皆是,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读起来有爱不释手之感。四是精,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19.
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退休医生吕茂玉,自1961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建昌县农村医院工作以来。扎根贫困山区,行医40年,爱岗敬业,医德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党、奉献给贫困山区的人民。 吕茂玉同志是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先进典型,是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共产党员不平凡的精神风貌。中共葫芦岛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作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吕茂玉同志学习的活动。本刊发表的这篇通讯,将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医生吕茂玉真实地呈现给读者.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吕茂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相似文献   

20.
结缘二十年     
要说我向非党员推介《共产党员》的事,要追溯至20年前。那是1982年春天,我在沈阳军区某部当区队长时,在吉林某部当政委的大舅来大连看我,并随手送我两期《共产党员》杂志。 大舅走后,晚上躺在床上翻阅杂志,忽然被《共产党员》1982年第1期的《共产党员应能正确看待众说纷纭的人生问题》所吸引。一看作者是余心言,接着又看第二期,还有余心言的短文,题目是《同志,不要忘记你的理想》,读了这两篇文章,印象极深,教育很大,感觉都是在和自己谈心。周六下午党团活动,我就把这两篇短文念给学员们听。两篇短文在学员中引起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