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错误观点和行为,认为私营企业既然属于私营业主个人所有,对私营业主不论是以自然人身份实施的个人犯罪,还是以法定代表人身份实施的私营企业单位犯罪,统统以私营业主个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和做法十分有害。一方面,放纵了私营业主以私营企业名义实施的单位犯罪;另一方面,由于刑法必须有法律明  相似文献   

2.
私营业主即私营企业资产的所有人或经营管理人,实践中,通常私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就是私营业主。根据1988年7月1日施行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它分为以下三种:独...  相似文献   

3.
私营业主即私营企业资产的所有人或经营管理人。实践中,私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通常就是私营业主。根据1988年7月1日施行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由于修订刑法并未明...  相似文献   

4.
论私营公司在刑法中的地位●薛进展私营经济在我国不断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正为我国的法律所确认。但是私营企业包括私营公司在刑法中是属于法人单位,还是属于个人,则没有明确,由此对私营企业犯罪是以单位犯罪认定,还是以个人...  相似文献   

5.
私营企业应为刑法意义上的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营企业能否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单位,这是一个关乎私营企业及其业主“身家性命”的重大问题。如果认定为单位,则只有刑法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的,私营企业才有可能构成,且定罪量刑的数额、数量标准一般高于自然人犯罪;如果不能认定为单位,则私营企业的业主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企业利益,以企业名义,通过企业组织实施的犯罪行为,只能构成自然人犯罪。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法学界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私营企业的资本属于业主个人所有,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大都是业主本人,因此私营企业实施的犯罪行为其实就…  相似文献   

6.
私营业主即私营企业资产的所有人或经营管理人,通常私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就是私营业主。根据1988年7月1日施行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它分为三种:独资企业、合伙...  相似文献   

7.
为依法惩治单位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第二条个人为进行违法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第三条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  相似文献   

8.
一、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 关于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刑法典第391条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本罪对其犯罪主体资格没有作出限制性的规定,即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主体,也可以是单位犯罪主体.作为自然人犯罪主体,只要行为人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成为本罪的主体,无论其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都不受限制.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第30条和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公司和国有、集体企业、公司、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一样,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由于本条对单位的性质没有作出限制性的规定,因此,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对本罪的主体没有影响[1].即只要符合单位条件的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对单位犯罪适用罚金,是惩治单位犯罪的有效手段,不但能追还犯罪所得,还可以剥夺犯罪单位继续实施犯罪的资本。犯罪的公司、企业被宣告破产,其刑事责任如何承担?对此,法律没有规定,司法实践中也做法各异,没有定论。笔者认为,公司、企业在判决确定罚金刑后,因被宣...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司法实践中,单位的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司法实践中,单位的附属机构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目前,既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又无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30条、第31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 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据此,单位犯罪的案件所承受的刑罚只能科以罚金,而非主刑。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案件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如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公司、企业犯罪刑事责任问题隋光伟修订后的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总则确定了公司、企业单位成为刑法调整的主体。刑法分则规定了近百个罪名,对公司、企业犯罪及刑罚...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订根据打击单位犯罪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通过总则与分则相结合的方式规定了单位犯罪,这是我国刑事立法的重大进步和突破,也为司法机关严惩单位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本文试图根据刑法规定,结合司法实际,对单位犯罪中的一些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单位犯罪的征意和特征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罗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独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上述规定,笔者认为,所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经单位集体决…  相似文献   

14.
论单位犯罪主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第30条、31条对单位犯罪做了概括性规定,分则条款中又做了具体规定。这是我国新刑法对犯罪主体规定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客观反映。单位犯罪的立法,必将对刑事司法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单位犯罪在我国刑法中作为一项新的规定,其主体问题尚有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试图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探讨,以抛砖引玉。一、关于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应否纳入单位犯罪主体范畴这一问题.目前尚存争议,有待于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否定论者认为:并非所有的公司、企业…  相似文献   

15.
论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修订后的刑法典第叨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从此规定可推知,刑法典规定的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五种。笔者认为,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的规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无探讨之处。一、从形式上看,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集于“单位”麾下显得有些牵强。因为单位一词的本意是指“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某一部门,”①它不包括公司、企业。而且,这种规定存在分类标准的不周延性。如果我们把单位犯罪的主…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发现有多起私营企业主将数万元钱款行贿给国家工作人员却无法查处追究的案件。这是因为法律对私营企业属个人性质还是单位性质未作出明确规定。而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最新关于直接受理立案侦查件案立案标准的规定:个人行贿给国家工  相似文献   

17.
单位犯罪,是修订刑法对原刑法的重要修改之一。在修订刑法中,除了在总则中对单位犯罪作出了专门规定之外,分则10章中有5章规定了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罪名达到120余个,将近整个犯罪罪名的30/。认真地研究和探讨单位犯罪,对于贯彻执行好新刑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位犯罪的概念修订刑法总则第三章第四节专门规定了单位犯罪。其中第3o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过去习惯称为法人犯罪。这次之所以改为单位犯罪,是由于“法人”在民法理论和司法…  相似文献   

18.
商业行贿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与修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业行贿犯罪所涉及的罪名是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行贿罪,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的对单位行贿罪,以及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单位行贿罪的第一种情形,都以行为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成立要件。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谋取不正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单位犯罪若干问题探析何苏民一、我国单位犯罪的构成特征1.单位犯罪主体必须是单位。这是从总体上说的。修订后的刑法界定了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以列举的方式规定,可以构成犯罪的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其中,包括法人组织,也包括非法人...  相似文献   

20.
单位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可以成为单位行贿罪的主体已经形成定论,但是仅仅因为个人独资企业是业主与企业本身共享一个人格,而将其排除在该罪主体之外有失偏颇。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法人犯罪,而是规定了单位犯罪。本文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出很多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却是一个经营实体,实属单位性质,对这些实体的犯罪行为,应该按照单位犯罪来处理,与我国法律规定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