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志明 《人民论坛》2012,(22):70-71
形成现代新儒学思潮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学确实有实行现代转换的可能性,能够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现代新儒学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方向之一,以融会中西学术思想为基本特征,以发展人类精神文明为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2.
杜霞 《传承》2013,(5):120-121
作为一个有强烈入世倾向的思想传统,儒学在发展演进中总是与特定的时代特征相联系,表现出了各异的存在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牟先生对于儒家哲学的转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可能的儒学研究思路,可以揭示出"在世"之人伦结构直接发生在人的良知涌现处,并且为一切伦理学结构奠基,为各种社会制度安排提供合理与可欲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杜霞 《传承》2013,(7):120-121
作为一个有强烈入世倾向的思想传统,儒学在发展演进中总是与特定的时代特征相联系,表现出了各异的存在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牟先生对于儒家哲学的转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可能的儒学研究思路,可以揭示出"在世"之人伦结构直接发生在人的良知涌现处,并且为一切伦理学结构奠基,为各种社会制度安排提供合理与可欲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殷海光与牟宗三关于“自由”的争论入手,分析了两人不同的学术理路与知识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两种迥异其趣的“自由”理念:殷海光接受的是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可证实原则出发,主张将自由限制在公共域,认为政治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别人的阻扰而径自行动的范围。而牟宗三的“儒学自由主义”则结合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与儒家心性之学,将自由理解为道德上的“圆善”。本文以为,殷海光与牟宗三自由理念的歧异不仅契合了柏林所谓“内在的”与“外在的”两种自由概念,而且承继了两种不同的近代思潮——科学与玄学之间的观念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从冯友兰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着重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前人的创新以及他们之间各种重要学术观点的差异、冲突以及逻辑演变过程,特别强调冯友兰对于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以及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创新之处和相互冲突,动态地展示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学术思想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的各种学术观点作出深入分析,阐述新观点,力求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陶有浩  刘大元 《求索》2012,(7):95-97,108
现代新儒家群体在评断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方面,经过了从交流借鉴到互不存容,再到文明对话和争夺王官学地位的嬗变历程,大致倾向是由逐渐紧张化走向缓和,再趋紧张化。其结论多是消极的,这既和他们复兴儒学的基本立场紧密相关,又与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形势的错误认识分不开。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正确关系应该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二者进行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纵向地梳理和推演了儒学发展的整个进程,揭示了儒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点和历史形态,历史地分析了儒学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发掘儒学的生命精神,阐扬传统儒学的人文精神,促进儒学的创造性转换,探求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11):92-92
陈弘毅、侯学宾、李道晴在《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现代中国思想史在总体上充斥着对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拒绝和批判。二十一世纪初,儒学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似乎开始改变。当今中国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蒋庆反对将西方式的民主引入中国。另外一位在当代中国富有影响力的学者康晓光也如此认为,他倡议用儒家的仁政来代替民主。另一方面,二十世纪著名的新儒家学者们却完全接受在西方演化而来的民主宪政。  相似文献   

9.
"分歧与对话"构成了20世纪80-90年代及其之后较长时间段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第三代现代新儒学的主要关系状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情境视域来分析,这种"分歧与对话"具体体现在中国现代化中的问题丛生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有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真理性、儒家资本主义是否能够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优良方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否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格局是否可以是多元化的等方面。通过积极地与第三代新儒家就上述有关思想主张上的分歧进行对话,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维护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及其指导下的实践的现实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杨泽波 《新东方》2012,(3):7-10
牟宗三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西方意义的科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儒家思维方式偏重于智的直觉。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看法,但牟宗三的相关的分析有欠具体。从“儒学内化”的角度对牟宗三这一观点进行补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相关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儒学在台湾,长期以来一直走着一条十分独特的发展之路,尤其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儒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官方哲学思想而为当局统治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传统文化的基础,还是作为为了实现现代发展而走融会中西思想之道路的新儒家思想,都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台湾的现实社会发展进程。在这样一种进程中,儒学思想一方面对台湾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实实在在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儒学自身的思想体系与基本范畴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台湾的儒学研究只能将之放在客观真实的台湾政治社会及思想文化发展的具体环境进行思考与分析。同时,也由于台湾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而提供了一个儒学区域发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2.
张轩 《新东方》2014,(2):29-32
以冯友兰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植根于当代社会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创新式的开拓,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贡献的核心表现为促进中国哲学自身的现代转换。具体说来,则包括促进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的形成、恢复中国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本位地位、重塑儒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借鉴西方哲学资源来推动自身思想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牟宗三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由人创造的,内在于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中的生命人格之精神表现方式。各民族文化既有“义理上的具足”,也有“功能上的缺陷”。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功能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未能实现科学与民主政治等价值,因而其全幅价值未能完全展现。现代中国文化要展现其全幅价值,就是要发展科学与民主政治方面的价值。在如何使科学与民主政治生根于中国大地方面,牟先生提出了“本内圣开出新外王”和“良知自我坎陷”的理论,其间不乏许多极有价值的论断和观点,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混乱。  相似文献   

14.
刘述先 《传承》2011,(13):58-59
理一,道理是一个;分殊就是不一样的意思。我非常关心全球伦理问题,最近关心的一个重点是全球地域化。在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的情况下,有两个表面看起来相反的潮流:一个潮流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另一个潮流是在地化(Localization)。事实上相反而相成,所以英文字就造了一个新的字,叫Glocalization(全球地域化)。理一分殊发展到今天,跟全球地域化问题发生交接。所以我今天讲理一分殊发展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明 《求索》2008,(9):119-121
心本体论是唐君毅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唐氏对道德自我或超越本心这一中心观念的确立,并非以直接正面的理论思辨来达成,而是经由普遍怀疑和无限悲悯之情煎逼而出;基于从多层面、多维度对心之本体的存在及其根本特征之肯定、彰显与阐发,才得以确认字宙人生之真实性和内在价值。正是通过这种本体论诉求,表达了唐氏为“吾人之生命存在”“以立人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姜朝晖 《前沿》2002,(1):29-32
一个时期以来 ,现代新儒学在文化学讨论中成为热点 ,现代新儒学的兴起是冷战后世界新格局与东亚崛起的文化反映 ,现代新儒学热中存在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已经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影响 ,因而现代新儒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人民论坛》2015,(3):58
综合得分:6.1关注度:6.8活跃度:6.5影响力:5.2201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也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创会30周年、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20周年。从北京到山东,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性活动,尤其是9月24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对儒学研究与  相似文献   

18.
刘扬 《统一论坛》2009,(6):43-44
儒学是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根基之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学的根在祖国大陆,同时也与台湾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它经历了形成、演进和解体三个阶段,经过不断创造和革新并以变化了的形式存在于现代教育之中。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特点,众说纷纭。通过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观念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及其教育价值观的透视,总结出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教育观。二是德智统一观。三是内在观。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剑锋 《创造》2019,(7):77-79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日本是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国家,与中国、朝鲜及越南和后来的新加坡统称为儒学文化圈,对传播和发展儒家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为东方文化圈的核心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