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人大》2015,(1):20
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而预算法是整个财税改革的"龙头法"。在跨越10年、历经三届人大、四易其稿、征集30余万条意见后,预算法首次大修尘埃落定,标志着我国在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方面迈出了坚  相似文献   

2.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以161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至此,酝酿十年、跨越三届人大、历经四次审议,预算法实现出台20年后的首次大修。这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标志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已经破冰。  相似文献   

3.
钱巨炎 《今日浙江》2014,(24):32-33
正今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法律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新预算法将政府收支行为以及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监督等程序,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使财税改革于法有据、有法可依,在财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预算法的创新性亮点  相似文献   

4.
预算法是我国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这是预算法在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20年后的第一次修改。新修改的预算法(简称新法)秉承现代预算的理念,围绕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着力推进预算治理、引领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新法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萍 《中国人大》2014,(18):26-27
预算法大修提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全口径预算"等预算改革方向,同时提出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而现行预算法与目前财税体制脱节,更对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构成障碍,修法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26):22-23
财税体制改革历来是改革排头兵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是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规划。《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要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二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三是推进中央与地方收入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改革。明确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时间表: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政发[2014]38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4年12月31日(此件公开发布)辽宁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根据新修订的预算法,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以下简称《决定》)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预算新政     
<正>十年、两届人大、四易其稿、征集30余万条意见……2014年8月3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将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至此,十年修法尘埃落定。决定的通过翻开了预算法律制度的新篇章,也标志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预算领域的率先破冰。新预算法的修  相似文献   

9.
本刊综述 《创造》2014,(7):64-65
正新一轮财税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0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对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最近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政府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韩洁 《浙江人大》2015,(1):21-22
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日前完成实施20年来的首次大修,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回应百姓期待重点修改了哪些内容?传递出怎样的改革动向?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以161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修改后的预算法在明确立法宗旨、细化  相似文献   

11.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26):10-13
1994年到2014年,预算法的修正,走过了20年的漫漫征程。20年的立法博弈,取得重大进展的是十八大召开后的近丽年,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近一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使得预算法的立法宗旨从“官房理财”走向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来的财税体制改革有五大特点: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渐进性、相机抉择、财政支农力度逐步加强、与国际化接轨。从新一轮地方政府竞争来看,财税体制改革又是重中之重。财税体制改革在转移支付、税制设计、财政可持续性、财政收入真实性、地方债务管理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全面深化,也影响了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从中长期改革考虑,财税体制改革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展开:积极开展预平衡政策的改革、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构建现代预算制度体系、加强对地方举债的监督、进一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  相似文献   

13.
新预算法吸收了实践中各级人大加强预算审查的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强化人大监督,促进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近期,就如何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强化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笔者采访了省人大财经委有关同志。修改后的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预算法草案历经四次审议后获得通过,完成了20年来的首次大修,标志着我国在加  相似文献   

14.
钱巨炎 《今日浙江》2013,(21):28-29
当前,财政部提出要以“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倒逼财政体制改革。面对即将到来的改革大潮,我省财税部门应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全局、长远和战略的高度理清思路、谋篇布局,扎实做好财税体制改革大文章。而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财税改革思路,关键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税改革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次将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框架,从预算管理、税收制度和支出责任方面制定了未来10年财税改革的路线图。那如何来理解现代财政制度,如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呢?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也指出了"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可以看出,财税体制改革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是一对相互协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对财政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全新的定位,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财"和"税"都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对象,尽管改革措施全部到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但是,人大工作无疑将与改革紧密相联。那么,财税改革将给人大预算工作带来哪些影响?人大又应当怎样迅速适应这些变化呢?财税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影响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效果的症结所在长期以来,为了提高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效果,各地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对预算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军号。在税改初潮涌动之际,本刊记者的头脑里闪过一个信号:请一位税务专家对接读者需求,跟大家唠唠"税税平安"。  相似文献   

18.
王萍 《浙江人大》2015,(1):23-25
在跨越10年、历经三届人大、四易其稿、征集30余万条意见后,此次预算法首次大修尘埃落定,修法成果来之不易,值得高度肯定。2014年8月31日,历经三届全国人大雕琢,新预算法终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算法有"经济宪法"之称,关系着对政府财政预算的使用和监督。在跨越10年、历经三届人大、四易其稿、征集30余万条意见后,此次预算法首次大修尘埃落定,修法成果来之不易,值得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着新修改预算法的颁布实施,2015年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要求中央及各地开始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是政府及其财政等部门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各级人大也应相应加强对其监督。一、中期财政规划理应纳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范畴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有利于各级政府改进预算管理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对财政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全新的定位,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财”和“税”都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对象,尽管改革措施全部到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但是,人大工作无疑将与改革紧密相联。那么,财税改革将给人大预算工作带来哪些影响?人大又应当怎样迅速适应这些变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