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持坚 《奋斗》2014,(4):67-68
1984年8月11日中午时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悄然出现在中苏边境城市黑河的黑龙江边。  相似文献   

2.
正站在黑龙江省黑河口岸码头,伴随着来自黑龙江对岸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汽笛声,一艘满载乘客的轮船缓缓驶进黑河口岸,时间仅仅用了5分钟。在黑河,每天发往布拉戈维申斯克的游船往返10个班次,商贸往来日益频繁,游客络绎不绝。人员交流只是黑河对外发展的一个小小窗口,自1987年恢复中苏边境贸易以来,黑河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向北发展,全力谱写合作新篇章。黑河市素有"中俄之窗""欧亚之门"之称,与俄  相似文献   

3.
王茜 《世纪桥》2003,(3):35-35
黑河与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间的边境小额贸易从1957年起到1970年止实际进行10年。这10年在黑河与布市的边境贸易史上虽然不算长,而且兴盛仅有2至3年的时间,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省地图上形似蝴蝶的边城黑河,2019年迎来两大喜事——5月,中俄合建首座跨境公路大桥在黑龙江上合龙,将黑河与对岸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直接相连;8月,这里作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与哈尔滨片区、绥芬河片区共同构成“一核两翼”的总体布局,实现比翼齐飞的发展态势。双喜临门,意味着黑河站上新时代深化对俄罗斯和东北亚开放合作的制高点,成功搭上这班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  相似文献   

5.
中苏有过一段“蜜月”时间,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美苏两大阵营对抗格局下,中苏两大社会主义巨人的结盟,成为20世纪50年代冷战背景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曲《莫斯科——北京》风糜中苏两国,“苏联和中国永久是兄弟”的歌声一度响彻中苏上空,深入两国人民的心中。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曾有一度高潮,然而,当1959年赫鲁晓夫将中苏在中印边境冲突问题上的分歧呈现在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问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6,(9)
正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省深入开展。怎样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是摆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黑龙江考察调研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于黑龙江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作为边境城市的黑河,要抓住难得机遇,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立足和正视黑河各种优势和不足这个"旧瓶",装好扬长避短、激发党员主观能动性这瓶"新酒"。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0月,建设中的中俄黑龙江跨境大桥正向两国边境分头挺进。待大桥竣工,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的往来将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加快黑河市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步伐。"黑河与布市是中俄4300多公里边境线上规模最大、距离最近、规格最高的对应城市,同时,黑河也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对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战略特别是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7,(6)
在国内、边境、跨国三游并举的旅游新思潮的带动下,黑河边境旅游一直热度不减,已经成为黑河市重要财政来源。边境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是黑河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近年来黑河对俄边境旅游取得的主要成绩为切入点,分析黑河对俄边境旅游的制约因素,旨在提出黑河对俄边境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一、知心高山流水远征途,审干耀邦不信诬。秉烛读书参座赞,整军治病旧京都。叶剑英和胡耀邦一秉至公、山高水长的故事,大体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苏区反围剿斗争及随后红军万里长征期间。到了1940年代初期延安整风时,叶剑英已经很欣赏胡耀邦了。当时,胡耀邦作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组织部长,参加总参谋部的审干工作,在康生一片"特务如毛"的鼓噪声中,他坚持重证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伟人的名字与一座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这座城市的幸运与荣光;一个人的名字镌刻在一座城市人民的心中,则是一个人的高洁与伟大!美丽的鄱阳湖畔,有一座共青城,她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惦念、向往。这里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科技之城、绿色之城、国际之城。共青城的名字与胡耀邦的名字紧密相连,共青人说,没有胡耀邦就没有共青城。胡耀邦同志先后三次来到共青城,从共青社、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他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崛起;这里的人民也深深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间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13.
夏飞 《党的建设》2009,(11):59-60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慑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能有几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说是享受了"三线建设"的好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是前无古人的。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1960年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  相似文献   

14.
1969年"珍宝岛"的领土主 权归属问题使中苏两国兵戎相 见,苏联一度在中苏边境集结 近百万兵力,中苏关系剑拔弩 张。如今,珍宝岛问题已得到和 平解决,但是,当年隐藏在事件 背后一次又一次的外交险情却 鲜为人知。 苏联侵犯珍宝岛 战争一触即发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县 境内的乌苏里江下游,由于其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7,(11)
正20世纪60年代,由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以及一些现实问题中的分歧越来越大,中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乃至尖锐对立。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陈兵百万,虎视眈眈,不断挑起边境冲突和磨擦。为了反击苏联的霸权主义和侵略行径,1969年的3月,我边防部队与苏联边防部队在珍宝岛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武装冲突。在这场规模不大却影响深远的冲突中,毛泽东作出了重要决策,为我军赢得胜利提供了精神指引和原则思  相似文献   

16.
中苏两党两国历史上关系最热络的时期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4—1958)中苏两国的"蜜月期",无疑是从赫鲁晓夫1954年9月29日至10月16日首访中国,毛泽东、周恩来与他首次在北京会面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陈立旭 《湘潮》2023,(3):8-11
<正>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作出了搞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实行这个决策,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的威慑力。中国能有后来几十年的国家安全,其中就有三线建设的因素。回顾历史可以更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在核威胁下形成的新思路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首先威胁中国的是苏联。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苏联在中苏两国边境挑衅不断。  相似文献   

18.
正满洲里是中俄(苏)边境上的著名口岸城市,地处中东铁路的西端,距苏方边境小城86号小站只有9公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20世纪20年代至193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满洲里地方反动力量相对薄弱、交通方便、距离苏联较近等优势,相继在此建立了地下交通站,作为中国共产党通向共产国际和苏联的"红色秘密交通线"。这条交通线被誉为"一座红色的国际桥梁",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领导人出席共产国际会议或被派往苏联学习、工作,大多由满洲里出境。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08,(6):15-16
1984年8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黑河。  相似文献   

20.
创造对外开放“小气候”促进边境贸易回升赵文洲黑河地处中俄边境,是国家沿边开放城市。1987年,黑河率先打开对原苏联贸易大门之后,边境贸易迅速发展。截止1994年末,进出口商品总额累计达11.2亿美元,上缴国家关税和产品增值税6.8亿元。但是,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