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7年4月,叶剑英同志诞生在广东省梅县。他早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曾这样赞扬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相似文献   

2.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里。下虎形村在今天梅县县城东30公里处,它头饮梅江水.背靠虎形山,故称下虎形村。叶剑英的祖先是宋代为躲避中原战乱而南迁的汉人,又被称为“客家人”。叶剑英的祖父叶福智在下虎形村附近的横山镇以屠宰为生,他借屋娶妻,共生了5个儿子,分别取名:铭祥、钦样、鉴祥、锡祥、钻祥。5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业,经营小本生意,后来4个儿子去了南洋谋生,只有他最小的儿子钻祥,也就是叶剑英的父亲留在了家里,叶福智1893年去世,活了65岁。  相似文献   

3.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一年后即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附马巷7号一个官宦人家,周恩来比叶剑英小1岁。1924年,两人在黄埔军校共事时相识,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两人的友谊整整52年。  相似文献   

4.
1922年2月初,孙中山组建海军陆战队,任命叶剑英为海军陆战队营长。10月,孙中山组织讨伐叛军陈炯明,任命叶剑英为东路讨贼军第8旅参谋长。 1924年3月,孙中山组建建国粵军,叶剑英任第二师参谋长。5月5日,受廖仲恺邀请,叶剑英被委任为黄埔军官学校教授部副主任。 1925年3月,粵军第二师攻占广东梅县后,叶剑英奉广州留守府命令兼任梅县县长。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初期,叶剑英任  相似文献   

5.
《广东党史》2007,(3):F0003-F0003
广东举行叶剑英同志诞辰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5月13日,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在梅县雁洋镇举行新扩建的叶剑英纪念园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07,(4)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是叶剑英《题画竹》的一首诗。凌云溢思,松竹劲节,表达了他在革命的危难时刻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经得艰难考验时",也是叶帅入党道路的真实写照。叶剑英(1897-1986),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叶剑英早年是个追随孙  相似文献   

7.
在叶剑英元帅的卧室里,墙壁上端端正正地悬挂着一幅母亲的遗照。照片两旁,是元帅为母亲写的挽联: “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 为人民的儿子而欢心。” 一部无字的“教科书” 叶剑英的母亲陈秀云,1873年出生,广东省梅县松口镇教乡田背村。父亲陈玉华、母亲范氏,世代务农的客家人。秀云为长女,没有读  相似文献   

8.
1897年4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叶钻祥经营小本生意,但家境十分贫寒。叶剑英7岁那年,父亲送他到雁洋堡钟傲泉、古玉泉私塾读书,但这种私塾教育受到新学的强大冲击,当时梅县开设了不少新式学堂,1905年叶剑英进入了雁洋堡办起的初级小学怀新学堂,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在怀新学堂读书时,他刻苦勤奋,放学时,常常一边参加家务劳动,一边复习功课。家里买不起灯油,他就从山上砍一种野生的细竹,加工成“竹精子”,用来点灯照明,有时“竹精子”燃烧时爆裂的火星,烧焦了他的头发,他仍旧在灯下耐心地苦读。业余时间他十分喜爱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9.
1925年3月21日,叶剑英被广州留守大元帅府任命为梅县县长。他在梅县执政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的廉政政绩至今仍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0.
一、深厚的渊源高度的评价 叶剑英出生在著名侨乡广东梅县。他的三位伯父是马来亚华侨,父亲叶钻祥留家守业,亦曾往返于南洋和梅县雁洋堡之间,为华侨和侨眷捎钱送物,传递信息。 1915年,叶剑英从东山中学出来,次年随水客赴马来亚怡保谋生。1917年,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人到南洋宣慰华侨,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堂就学。胸怀大志的叶剑英顺利通过了考试,被正式录取。 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叶剑英回到广东,追随孙中  相似文献   

11.
叶剑英纪念馆,坐落在广东梅县雁洋镇虎形村。1897年4月28日,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同志,就出生在这个依山傍水、林木繁茂的小山庄。叶剑英故居是一座我国南粤地区常见的普通农舍,泥土石灰混合结构,大大小小共15个房间。  相似文献   

12.
才情     
简奕 《红岩春秋》2024,(4):78-79
<正>叶剑英说“三国”叶剑英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上学期间,是学校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不仅会拉胡琴、打洋琴、弹钢琴、吹喇叭,还善讲古书。他讲起古书来幽默风趣,颇有演说技巧,很能吸引听众。东山中学门口是状元桥,有一位做小买卖的杨老伯,最爱听叶剑英讲“三国”。他常常请叶剑英到店里讲“专场”,每次都以茶水招待,并请吃花生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回梅县路过状元桥,还问杨老伯和小店铺在不在,说起当年给杨老伯讲“三国”得到花生米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人生贵有胸中竹———叶剑英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叶剑英(1897-1986)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和红军学校校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07,(2):F0002-F0002
今年4月28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敬爱的叶剑英同志诞辰110周年。叶剑英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兢兢业业,英勇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现刊发一组叶帅1980年回家乡梅县视察时的照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5.
孟红 《党史纵览》2014,(12):4-8
正开国元帅叶剑英1897年4月出生于梅县雁洋堡虎形村,在虎形村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善良的禀性,使叶剑英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教育。叶剑英戎马一生,离开家乡后,从参加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一直身担重任,日理万机,很少有机会回家乡探亲。但他不管身在何处,身居何位,热爱家乡和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怀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黄琪翔和共和国元帅叶剑英,是广东梅县同乡,彼此相识很早,相交很深。在人生重要的几十年间,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是梅县务本中学(即今梅州中学)同学,在校期间,他们的学习成绩优异,受到师友们的称赞。  相似文献   

17.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他在晚年十分关心香港问题,为香港回归和祖国的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1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第1次:1916年冬,离开家乡梅县,赴南洋谋生,路过香港.  相似文献   

18.
王兵 《党史博览》2018,(7):24-27
正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一个小商人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坚持送他入学读书。从1902年至1920年,叶剑英先后入钟傲泉私塾、古玉泉私塾、怀新学堂、三堡学堂、务本中学、东山中学、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读书,不仅在才学、品行、社会活动诸方面都有优异表现,而且最终选择了革命事业。纵观叶剑英的学生时代,无疑是他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逐渐成长为一代儒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1947年春,中央后方委员会驻在山西省临县双塔村统筹中央的后方工作。担任后方委员会书记的叶剑英,工怍之余时常深入群众,同老乡谈心聊天,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为了便于接近群众,出生于广东省的叶剑英还学了不少当地的乡土话。  相似文献   

20.
《广东党史》2001,(1):4-4
为了纪念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50周年,总结历史经验,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叶剑英研究会、广东叶剑英基金会、广东中共党史学会等单位于2000年12月7日在广州召开纪念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50周年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