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潮》2001,(6)
针对吴市场——吴敬琏的说法.2月11日,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衤乃)、肖灼基、韩志国、吴晓求聚首"中国股市恳谈会",就我国证券市场十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争议性问题各抒己见。他们一致  相似文献   

2.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危机。这次正当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们大谈特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30年之时,突然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严重下滑。他们对此预期失误,此前也没有积极地去研究相关的调整政策的最好时机。经济学家的任务不在于当"喜鹊",而是当"乌鸦"。他们应该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甚至可以"鸡蛋里面挑骨头"。日常生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8日-9日,"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五次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塞外名城赤峰市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和"首都经济学家论坛"联合主办,赤峰市人民政府、《经济学动态》、《教学与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协办.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首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等专家学者,赤峰市政府的有关领导以及新闻媒体记者70多人.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国元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当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建设中的一些政策保障.论坛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永佶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发言,阐明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论坛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白暴力教授代表论坛组委会,说明了"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作为一个学术性论坛所具有的三个特点: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研究经济理论、中国现实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开化县大溪边乡上安村曾是浙江省重点贫困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余雄富带领下,做优做强红高粱产业,走出一条村集体消薄增收、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全乡各村齐头并进共同富裕的新路. 上安村的耕地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斗笠田",现代农业机械难以引进,又缺少灌溉水源.2013年,余雄富任上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便一直在思考,作为上安村的当家人,他能为上安村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时代潮》2001,(6)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一经抛出,真可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不仅对当时股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由此引发了证券界、经济学界、传媒界的唇枪舌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展开了中国股市诞生10余年来最具规模的——  相似文献   

6.
《小康》2007,(11):27-28
如果把中国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的弊病、国有资产流失的弊病归结到经济学家身上,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冤枉,是找错了目标。我认为现在不是"要不要改革",实际上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情况下配套。  相似文献   

7.
杨青 《前沿》2006,(11):234-237
近年来,在中日关系、纺织品贸易、联合国改革、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中国外交频频说"不",外交姿态越发强硬,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政治动向;中国外交说"不",并不新奇,而是继承历史传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壮大,已成为国际秩序中增长最快的一极,中国外交姿态逐渐强硬,同时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做后盾.中国外交说"不",势必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4)
<正>制度破冰已经开始,这一切告诉我们,在中国做农民要趁早了。说了几十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有了更为准确的说法:让一部分蓝领和农民也富起来。而现在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早已开始,很快大家便会挤破头争做农民。蓝领和农民,在中国其实是一群人(没有财产收入的赤贫阶层),他们富起来的社会才是"橄榄型富裕"。为此,制度破冰已经开始:一方面是农村土地新政,让农民也有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是提高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水平。这一切还告诉我们,做农民要趁早了!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在一次新年论坛的主题讲话中也表达了这层喻意。  相似文献   

9.
再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长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青年文化的"长波"现象>是我曾写过的一篇论文题目,发表于<当代青年研究>1992年第一期.如今,重新回顾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整整30年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仍可感受到"长时段"(long term)研究方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年文化演化所具有的解释魅力.17年前,我对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变化的"长波"现象的尝试描述,是借鉴了布罗代尔"长时段"的历史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最早是由俄同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首创.根据康氏的"长波理论",世界经济以50年左右为一周经历着"升波"与"降波"之循环.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小康》2012,(1):8-9
正专家点评少数人无耻,多数人无知张维迎:著名经济学家发布于2011年底的《小康》调查显示",房价"在历年内首次登上了百姓"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坚不可摧的"物价"、"食品安全"。这可以反映出来2011年全年中国社会的起伏。我最关心的问题,一是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1.
聚焦世界     
《小康》2017,(3)
正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中国"苹果城":尽享中国优待的富士康郑州当地政府为了吸引苹果建厂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设立保税区帮苹果减税、帮助苹果招聘、增加基建等等。在经济学家眼里,像郑州地方政府这样努力吸引外资,正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并无可厚非。同时,中国也是苹果的一个重要市场,每年苹果在中国生产的一部分手机很多都是由中国消费者购买的。而中国独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分析当今中国社会成员结构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是推动新社会阶层不断发展壮大的"催生素",是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和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器",是团结凝聚一切社会力量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振兴的"粘合剂".因此,新时期统一战线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统战队伍建设,强化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创新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多做教育引导、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团结争取、汇聚力量的工作,多做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 与经济学家不讲道德同等可怕甚至更可怕的,是将经济学"娱乐化"的倾向。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一句"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 个",引起了舆论对经济学家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丁学良"不超过5个"的说法得到了83%的公众支持,而备选的经济学家中只有郎咸平和吴敬琏两人的公众信任率超过10%。(11月7日《中国青年报》)国人素来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化底蕴,更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传  相似文献   

14.
读者表达     
中国应大力发展环境修复产业第6期文章《环境修复进退两难》报道了环境修复这一新兴而又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污染所导致的严重环境危害事件时有发生,并呈逐步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有2000万公顷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环境修复工作迫在眉睫,中国应大力发展环境修复产业。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这也意味着将污染场地、土壤和水体等污染  相似文献   

15.
闻星 《创造》2004,(2):8-9
"中国制造之都",这是广东东莞人前久在传媒上做的一条广告用语."某某之都"的美誉,中国其他城市也可如此自诩且不去管,但"广货"盛行天下却是国人普遍认同的事实,这其中尤以东莞为制造产地的商品最为显眼.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需要的不是"强势外交"而是奋发有为的外交。目前中国新领导人做的,不应解释为"强国外交"或者"强势外交",否则,将极其误导"强国"或者"强权"、"强势"(power)是一个西方政治概念,也是对西方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一贯他者感受或者他者解读。近代以来,包括现代,中国在遭受西方的"强权政治"(power politics)诟病的同时,多少人渴望着中国也能变成类似的"强国",并开展类似的"强国外交"。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29)
正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进程中",健康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民生需求,在需求的刺激下,被称为"财富第五波"的健康产业,其发展势头将越发强劲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健康产业或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  相似文献   

18.
肖景辉  肖洁 《人民论坛》2012,(10):62-63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这一称号对国内制造业来说可谓毁誉参半,甘苦自知。如何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巨头们苦思冥想的严峻课题。"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向记者坦陈:海信未来将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第一发展战略,力求在国际竞争中做足"中国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1,(14)
正占用耕地违法建房,将耕地堆垃圾、种柑橘、腌咸菜,不少耕地撂荒……一些地方出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虽然当地政府拿出了解决办法,但如何尽快落到实处,仍然是个未知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事关14亿人的饭碗。但一些地方的耕地却被"非农化""非粮化"。新华社记者近日根据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了解到的农民投诉线索,分赴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浙江,调查农民遭遇的耕地被侵占难题,追问政府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载体,耕地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2013年11月29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4年2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省耕地质量保护迈入法制化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