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两朝异地安置云南土司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明代以前,世居在这里的土著民族是主体民族,人口构成是“夷多汉少。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及交通的险阻,在秦汉到元朝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央王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不能实施与内地划一的政策,只是以“羁康”的形式统治云南各民族。羁康制的主要内容是:当地民族头人臣居中央王朝,其他仍令其统治,中央政府很少约束,这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统治方式。元代开始,随着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羁康制”逐步完善发展成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王朝任用原民族头人为土司,命…  相似文献   

2.
土司制与贵州土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贯元明清三朝的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对云、贵、川、湘、鄂、桂等地少数民族实施统治的一项基本、重要、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唐宋两代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的延伸与发展。土司制的形成、发展与衰落的过程,反映出封建中央王朝对上述地区统治的日益巩固和强化。同时也反映出这一区域内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民族关系诸领域经历着日趋广泛、深刻的变化。这一巨大的社会变化直接影响着该民族地区的近现代历史,在今天实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处理民族关系时,仍是一个被忽略的历史因素。土司制的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数十年来许多学者对之作过若干有益、精辟的论述,但犹有不少问题有待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3.
徐洪刚 《前沿》2012,(11):166-168
壮民族发展到唐宋时期,受中央王朝政府统治的加强和与汉民族长期接触的影响,壮民族在婚姻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政治伦理规范三方面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其表现为一方面沿袭其自身的传统伦理思想,另一方面中央王朝政府倡导的封建伦理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壮民族原有的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拥有漫长边界线和广阔边疆地区的国家,现代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持续经营治理的结果。历史经验表明,中原王朝开拓边疆的最有效手段是进行制度移植和文化传播,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边疆地区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国家认同,最终形成共同的国家意识,从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地处岭南边疆的广西早在秦代就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但是原有土著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生熟户的统治政策,始于宋代。宋王朝以距离内地远近、受汉文化影响的多少,以及接受其统治的程度等多种标准,把西北地区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蕃落分为生户、熟户,实行不同的统治政策。生熟户的存在和变化对宋王朝西北边防布署、市马贸易、民族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指出,宋王朝对生熟户所采取的统治政策虽然有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消积方面,但历史地看,它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清时期瑶汉民族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清封建政府对瑶区的经营与瑶汉民族联系的加强明、清两代,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封建统治者在强化君主集权的中央和地方的统治机构的同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企图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这些措施,有的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期边疆地区族群或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在变化中发展,云南边疆从"要荒之域,蛮夷居之"发展至与王朝国家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形态,正是边疆或边疆族群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互动关系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制度是一种规范,但并非恒定,常随形势而转变。观察清朝在云南实行的省级地方行政体制的变迁,既要注意"自上而下"地考察清朝对云南边疆的认识及具体政策的实践,也不能忽视云南边疆政治形态对王朝政策或制度实践"自下而上"的制约性;既要考察王朝中央力量对边疆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对边疆地方政治形态于王朝国家政制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史籍记载有宋太祖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断绝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之说,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认为:终宋一代,内地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贸易来往频繁,其中市马贸易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宋代设置在四川、广西两地的市马场的数量、起始和关闭时间、交易情况的分析后指出,市马不但加强了内地和西南少数民族从经济联系,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更重要的是,市马贸易成为政治上羁縻制度的一项重要补充,加强了宋王朝与西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这对于西南边疆的安定和加强少数民族的内聚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书·西域传》将西域分为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西域。整个西汉时期,国家战略重点在于防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同时也为了抵御匈奴对西北边疆的控制。汉代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就由汉王朝与匈奴争夺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及西北边疆民族为了自己的基本利益,左右于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三方博弈关系构成。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汉王朝与乌孙、车师、鄯善(楼兰)、渠犁等民族的关系较为友好且紧密。王莽新朝建立之后,其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匈奴势力再次进入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使西北边疆的民族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0.
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影响皇朝稳定、分裂统一、社会民生的重要环节,各王朝无不精心设计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各种制度与机制,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与义务,从而稳固统治。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除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有着鲜明的特色外,其朝廷与府县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而言,学界对此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以乾隆时期朝廷与正定府的关系为中心,从乾隆皇帝临幸正定府、朝廷对工程监管、营伍管理、纠察大案、防灾赈灾等方面考察乾隆时期朝廷与正定府的互动情况,以期加深对这一时期朝廷与府县互动关系的了解,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清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中,土司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铸中华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各民族向心力的文化符号,是中央王朝有效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智慧结晶,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2.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其在历史上的实施,以西南地区最为广泛,这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民族史和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长期以来,土司研究重其名实、性质、职分、世系等讨论,对其置废、分布,特别是长官驻地、辖境范围等历史地理状况研究较少。基于从事《清史·地理志》编撰和《清史地图集》编绘工作积累的经验和认识,推进土司历史地理研究可弥补学术界在土司驻地、建制、管理层级和辖境范围等方面上考察的不足,也是从更高、更深视域的疆土管理等中央与地方关系审视土司制度的需要。具体上,可以采取“世袭职授查其沿革,政体建置考其地理”,纵横经纬结合的历史地理研究方法,并在一手档案资料基础上重视制度史与实际运作的过程讨论,积极开展土司历史地理研究乃至编绘土司历史地图,全景式展示土司演变状况,对民族史、边疆学和地方治理等边疆民族史研究的多学科建构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廖元昌 《思想战线》2007,33(5):96-101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贫困为一体的边疆少族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力资本存量供给制度性短缺和需求性短缺的矛盾突出,根本原因是基础教育的缺失,只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营造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力资本存量的制度环境,才能真正解决少数民族人力资本存量短缺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东汉王朝在西北边疆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反复的进入与退出,本质上与王朝国家统治者在"守中治边"和"守中弃边"边疆治理战略思想上的交替变化有关。在此过程中,东汉王朝不时利用西北边疆民族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抵御匈奴的渗透与攻击,这是"华夷一体""守在四夷"边疆治理思想在西北边疆的实践,发挥了西北民族在守土固边中的作用。当然,东汉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策略的选择及得失,在很大程度上与任用的"边吏"作用发挥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临沧是一个边疆、山区、多民族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做好民族工作,对维护边疆社会政治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稳定,民族、宗教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坚持把党的民族政策与临沧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对少…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以上,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民族工作历来对全省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自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边防巩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一、正确把握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基本发展背景和基础。各民族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结成了紧密的关系 ,甚至互相融合。在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 ,一定要意识到不同时期的民族在内容和概念上是不同的。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汉族民间与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四大部分 ,而西南民族关系的特点则可概括为分布上的大杂居与小聚居、政治上的多元一体、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性、经济上的互补性、文化上的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18.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经济上看,贫困不仅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从政治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少数民族人民对现存制度和规范的认同,制约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从文化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使民族文化的发展缺乏物质动力,阻碍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问题依然存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普学旺 《今日民族》2021,(11):49-52
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硕果.云南自古就是伟大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远在石器时代,云南各民族先民就与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广泛的文化联系.由于云南各民族先民与内地各民族在族源上具有诸多渊源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先民与内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一直未曾中断,中原王朝也很早就关注对云南的经营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