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飞冤狱:以"谋反"定罪岳飞是谁害死的?大家都知道是秦桧。但秦桧只是这个罪恶集团的成员之一,充其量是个头面人物,这个集团至少是由"四人帮"——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读音:莫其懈)组成的。岳王庙前便有"四人帮"永持跪姿的生铁铸像。在杭州岳庙还有一处古籍,透露的信息却截然不同,那就是明代文人文征明的"满江红"词碑,其中有句云:"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文征明的观点很明确:赵构才  相似文献   

2.
沈淦 《现代领导》2011,(11):39-39
浙江杭州市的西子湖畔.岳飞墓前跪着四个铁人.分别是秦桧夫妇、万俟高(音“莫奇谢”)、张俊,正是他们几个合谋害死了岳飞。这四个人当中,张俊的人生轨迹变化最大,值得评说一番。  相似文献   

3.
“莫须有”出自北宋:当权者秦桧诬陷忠臣岳飞谋反,有人不服气,去质问秦桧,秦桧回答说:“莫须有。”“莫须有”就是“也许有”的意思,一般用来指依仗权势、故意捏造罪名所进行的政治迫害。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惯常现象,直到进入民国以后,中国也时常发生“莫须有”。陈独秀一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同的是,陈独秀曾经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因受西方宪政文明的深刻影响,他对“莫须有”进行了有力的抗辩。1932年10月15日,国民党当局逮捕了陈独秀。当时,中国正处在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统…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阅读文学作品时,我特别欣赏、敬重那些忠诚、正直而锋芒毕露的人。明代海瑞痛恨奸臣严嵩专权乱政,猖獗无忌,责备监察御史吴时中不敢上疏,吴时中说:“你敢吗?”海瑞怒曰:“要是你这身‘獬豸’袍服穿在我身上,看我敢不敢!”吴时中哑口无言。宋人张孝祥,举进士后即上疏请昭雪岳飞,为秦桧所忌,其好友劝其不可锋芒毕露,张答曰:“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知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今人闻世震在任辽宁省省长时,在省直机关处以上干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领导干部“业务水平没提…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广切反动派,愈是干尽坏事和丑事,就愈需要抓舆论工作。南宋的投降派秦桧就是这么个人物。他为了杀害岳飞,向女真奴隶主下跪,乞灵于孔孟之道,大造反革命舆论。秦桧在给太学作的石刻题记中写道:“孔圣以儒道设教,弟子皆无邪杂背违于儒道者,今缙绅之习或未纯乎儒术,顾驰狙诈权谲之说,以侥倖于功利”。他的意  相似文献   

6.
《春秋》2001,(2)
对于宋高宗屈杀大将岳飞,当今学者大都认为宋高宗违背了宋朝自太祖以来不杀大臣的传统。如台湾学者王德毅《宋高宗评》一文认为:“宋太祖有不杀大臣的誓约,宋朝士大夫颇津津乐道。岳飞位至枢密副使,是国之大臣,最后赐死于大理寺,乃高宗假秦桧之手而杀之,有背祖宗的圣训。”  相似文献   

7.
岳飞的尽忠报国精神延续在一座座庙宇里,也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每当国家蒙难之时,岳飞精神便让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激情澎湃,渡过难关. 赢得生前身后名,庙宇处处留英名 自从24岁参加抗金战争后,岳飞就一直驰骋在江浙湖广和黄淮流域的各个战场上.他毕生不忘的,是收复中原和河北、河东乃至关中地区的失地.直到被秦桧等人设计杀害,...  相似文献   

8.
岳飞必须死(七) 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表诏书,宣布对岳飞等人的任命。并不许返回部队。从而大体上实现了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当年四月,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领兵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在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部队。皇帝煌煌天语.相当亲切与堂皇,让人听起来心里很舒服:以往.朕只是把一路宣抚的职权托付给你们,权力还是小了些,如今,我要将国家军机中枢本兵(指枢密使)之重大职权托付给诸位。你们同心协力,不分彼此.集全军之力谁能抵御?扫除兀术之流何足道哉?意思是.这样重用他们之后.扫荡金国就根本不在话下了。  相似文献   

9.
说起秦桧,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说起秦桧的一句“名言”,肯定也会有许多人踊跃举手:不就是“莫须有”嘛……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秦桧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奸臣。由于他残害忠良,可谓遗臭万年,被整个中华民族所痛恨。因此,至今在西子湖畔岳王庙,秦桧被塑成一个跪像,关在铁栅栏里,供游人咒骂解恨。据说今人的小吃炸油条,就是古人对秦桧的切齿憎恨,用面团把秦桧捏成小人,放到油锅里炸着吃传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某地一位官员东窗事发后,在狱中忏悔不该为一时的虚荣而丢掉终身的幸福,并写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要吃一生的饭,莫吃一时饭”。这位“大人”莫吃“一时饭”的忏悔对他来说虽然晚了,但对于我们为些狱外人却很有警示意义。从古  相似文献   

12.
为岳飞平反     
岳飞短促而悲壮的一生事迹,800多年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管什么时代,只要国家有难,大家就会想起岳飞来。记得七七事变、抗日军兴后,我所认识的亲友,几乎家家都模仿岳飞所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字,写来挂在墙上。在当时的抗日歌曲中,古诗词唯有岳飞的《满江红》响彻云霄。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产生了不少误解。岳飞被当成封建社会“愚忠”的典型,只知道有皇帝,不知道有国家,一举一动唯皇帝要他退兵,他就退兵;要收他的兵权,他就交出兵权;皇帝要他死,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  相似文献   

13.
力不讨好的事情,刷锅、刷碗苦累不说,最怕饭菜不合口味、众口难调,大家不满意。这时,高成杰主动站了出来,承担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大家在下班后有口热乎饭吃,再苦再累我不怕。”高成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高成杰在菜市场与厨房中穿梭,大家开玩笑地说:“自从高成杰入主厨房,咱们再也不用下班后到处打‘游击’找地方吃饭了,我看你那‘108’的外号也该改改了,你现在就叫“伙夫”吧。”高成杰憨笑道:“叫什么无所谓,只要大家吃得舒心就“伙夫”高成杰是我们保安队的一名普通保安员,人送外号“108”。说起这个外号它还有…  相似文献   

14.
张劲松 《求索》2008,(9):165-167
岳飞之死乃是宋代政治的一大悲剧。一般认为是高宗、秦桧为与金媾和而杀岳飞,但从更深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实为士大夫集团所共同谋害。它象征了士大夫从武将手中夺回兵权,重新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的文人政治的体制。岳飞之死乃是宋代文化的必然结果,是文人迫害武将传统的历史的继续,显示了宋代文人政治自陷于历史困境的循环。本文拟从士大夫的夺权与岳飞之死的内在关系,追溯岳飞冤案与宋代文人迫害武将的传统,重新阐释岳飞之死所隐喻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到了曲阜,自然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我站在孔庙的"先师手植桧"前。先师手植桧者,孔子亲手栽植的桧树也。算起来树龄该有两千五百年左右了吧。那桧树被石栏围护,粗可合抱,高达六丈余,树冠亭亭如帷盖,青茏苍翠。此树果真为孔子亲手栽植?不过是传说而已。唐人封演在他的《闻见记》中就曾记载说,曲阜县文宣王庙内的"柏叶松身之树",高有五丈,"相传夫子手植"。遥想当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鼓吹自己的学说,风尘仆仆返回家乡时已六十八岁。在集中精力整理《诗》、《书》等先世典籍之余,他突发闲情逸致,踱出门外,兴致勃勃地栽植了一株幼桧。  相似文献   

16.
连南夫字鹏举,湖北应山(今广水市)人,生当两宋之交,为南宋建炎绍兴间名臣,是当今连战的先祖,近1000年内中华连姓文化史上的闻人。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在宋人编的《绍兴正论》中排名第五,《宋史.秦桧传》中所记反对议和者当中位列第二,排名尚在岳飞之前。及其绍兴十三年(1143)为权相秦桧迫害而死,时贤并为南夫知交的李弥逊有挽诗二首,对于研究连南夫行年和政绩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出土,享誉中外的宏篇巨著《周易》在此诞生,民族英雄岳飞在这里吟诵下令人荡气回肠的正义歌,当代人间奇迹——红旗渠那劈山导河的“神话”又在此演绎着一段感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8.
叶文宪教授在《探索与争鸣》杂志2004年第六期上发表了题为“忠奸之辩—以岳飞和秦侩为例论忠君与爱国”的文章(下简称“辩”文),开拓了研究岳飞的新角度,提出了不少新见解,丰富了思路,对活跃学术研究显然是有益的。但文章否定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主要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因此写下一些商榷文字,权当活跃学术气氛。 “辩”文的主要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辩”文在总结中认为“岳飞的身上同时具有忠君和爱国的两重性,把忠君的岳飞当作爱国主义的典型,这是不可取的;把爱国的岳飞当作爱国主义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奶酪?不吃。巧克力?不行。油炸食品?绝不。……所有这些你印象中的“坏”食物是否都被你划到禁食的黑名单上了?但是,这些食物真的是你的夙敌吗?营养专家对吃这些有害的“坏”食物有怎样的看法呢?  相似文献   

20.
公元1133年秋,皇帝赵构将岳飞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为此,皇帝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据说,赵构很吃惊,没想到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不久,刚过而立之年的岳飞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长江中游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