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条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确保全体公民得到普遍平等的享受。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应从“以经济总量为导向”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转变,使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致。  相似文献   

2.
公民期望作为公民需求的指向标,代表着公民利益,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除了政府的努力外,还应该考虑公民期望。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满足公民期望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满足公民期望,地方政府应该注重公民偏好和期望,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意识、发展经济;建立公民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公共服务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责任政府概念源于西方,限制政府权力是责任政府的原始意涵。为解决传统责任政府的责任缺位、权责关系不对称等问题,现代意义上的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需求,积极承担起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公民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等责任。责任政府在公民社会保障权实现中应承担起立法责任、财政责任、监督责任等。扬州市在实现公民社会保障权过程中,积极探索,敢于担责,形成了完备的政府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率先提出的改革命题,能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政府。但由于历史条件和现实因素,基层政府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提供主体单一、事权财权不等、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政府应加强立法,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同时实现财政体制、绩效考评机制、监督机制和公民参与表达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公民治理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公共性、管理法治性和运行高效性为特征的政府治理模式.作为公民社会与政府契合的产物,所蕴藏的公民中心内涵决定了公民参与的核心价值,其寓意是对公民治理的选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公民治理理念,健全公民资格,培育公民自治组织,引导公民参与,提高公民、政府间的互动质量并建构激励耦合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6.
服务精神是 2 1世纪政府行政的灵魂 ,因此 ,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是 2 1世纪政府行政管理的本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必然会对包括政府公共服务在内的政府职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必须从政府公共服务定位的误区中解放出来 ;同时还必须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由政府的本质特性决定的。从组织特性来看,政府具有公共性,政府职能的本质在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来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塑造服务型政府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理念的变革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提供了以人为本、有限政府、依法行政、权责对等的基本指向。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又面临着艰巨的攻坚之困,而政府能力建设是熨平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难题的最为重要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顾客理念"极大地提升了西方先锋改革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与品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当前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着力点与试金石。然而将顾客理念导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隐患。顾客理念导致顾客身份的单一性、顾客利益的私利性、顾客政治参与的消极性、顾客消费能力的差异性以及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狭隘性,等等。应该通过还原公民身份、促进公共利益、重视民主公民权、厘清政府公共服务责任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个理论维度对顾客理念进行有效超越。  相似文献   

10.
论行政决策民主化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公众的公共诉求,促使政府机关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实现机制包括民主决策机制、公民参与机制、决策监督机制和法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府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券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一般而言,公共服务券带有政府购买服务的性质。进而,这种新型的服务方式改变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传统关系,要求政府针对服务使用者、服务提供商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2.
伴随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行政成为公共行政学界的议题关切,突出表现为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其提供理论基础。这一问题的本质是强调公民参与主体的权利、参与领域的公共性取向和参与形式的制度化与有效性。公民参与的基本模式分为政府动员参与模式、精英主导参与模式和公民自主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顾客到公民的蜕变——政府公共服务对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服务对象的定位直接决定着政府服务部门的责任、公民的角色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公民理念是对顾客理念的一种蜕变和超越,表现在公民身份的复归、公共利益的促进、社会公正的还原、公民权利的完善和政府责任的重拾等方面。在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过程中,政府必须把握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平衡,引导社会以一种更加文明的方式进步。  相似文献   

14.
再论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概念、角色和建构的理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型政府是以人民主权为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以公共性、服务性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治国理政的主要手段,以维护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的公共需求为主要目的而进行公共行政活动的新型公共权力机关.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努力和现代服务型执政党的构建统一起来,加快政府流程再造;应以公共财政为后盾,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地方和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共精神,不断扩大公民大众的有效政治参与,实现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效互动.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政治技术和政治艺术.  相似文献   

15.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心理体验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政府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重视公民体验的治理实践背景下,迫切需要我国公共管理学界考察以公民体验为导向的政府。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切入,将以公民体验为导向的政府命名为“体验型政府”。体验型政府是政府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是由体验经济所决定的政府模式,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其具有内在性、回忆性、动态性、竞争性和全局性等五大特征,主要内容由公共产品体验、公共服务体验、公共服务场景体验、公共决策行为体验四大部分构成。建设体验型政府,应加强体验型政府理论建设、倡导公民体验导向的服务理念、推进公共服务体验管理和建立公共服务体验质量测量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顾客理念"极大地提升了西方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与品质。然而,若将顾客理念导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却携带着十分明显的隐患。顾客理念导致顾客身份的单一性、顾客利益的私利性、顾客政治参与的消极性、顾客消费能力的差异性以及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狭隘性,等等。为此,应该通过还原公民身份、促进公共利益、重视民主公民权、厘清政府公共服务责任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个理论维度对顾客理念进行有效超越。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地方政府不断展开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民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尚未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失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失;跨地区性公共服务供给失灵。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激励不够、约束缺失、保障不足、跨部门协作不够四个方面。应该从府际治理的视野来思考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间关系、发展跨部门伙伴关系和引入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复杂性,整合性公共服务成为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提供的新模式。整合性公共服务以伙伴关系为基本工具,形成了八大创新性内容、以跨界性协同为基本提供结构和具有以公民为中心的协作性公共管理实践模式。借鉴整合性公共服务模式,可以提出推进我国整合性公共服务改革的"三化"对策:以信息化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城市化推动公共服务网络化和以社会化推动公共服务整体化。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落后、缺乏公民参与、供给主体单一等。伴随着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可以引入"无缝隙政府"、"网格化管理"、"协同治理""多中心服务供给"等方法,来推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地方利益冲突已是我国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建设好地方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地方利益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性选择,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面临诸多困境:"服务为民"理念缺失;公共服务市场化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政府部门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不协调;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重塑"公民本位"、"服务为民"服务理念;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升地方政府服务供给水平;健全公民有序参与机制,防止公共权力异化;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实现"政府本位"回归"社会本位";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建立地方服务型机关等是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