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安时期,是中国诗歌迅速发展的时期,建安诗人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建安诗人对音乐情有独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也形成了较高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2.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禹与“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父子都是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分别生活在汉魏之际、魏晋之际,天下多故,政局不稳,所以他们都曾有过一段隐居的经历,后来又都出山为新兴的政治力量服务。阮禹基本上是一位称职的秘书,而阮籍更富于远见卓识;就思想特点、生活风格而言,父亲相对比较传统,儿子则要潇洒飘逸得多了。  相似文献   

3.
赵菲 《工会论坛》2011,(5):147-148
人们常以“慷慨”二字来形容曹植的诗风。诚然,曹植的诗歌是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建安诗歌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曹植后期的诗作中,慷慨之气的背后常常充溢着一股深沉凄凉、无可奈何的孤独感。正是这样的孤独感,使得曹植的诗歌显现出内向化特征,更多地表现心灵深处的体验,因而使作品有着更加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沉悲壮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今以来,"建安风骨"成了被普遍接受的命题,实际上建安诗风还有另一种倾向,则是"委婉华妍"。刘勰对建安文学的态度较为复杂,仅把《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所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作为刘勰对建安风骨的注脚,作为建安诗风的概貌,是草率的,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文学独领风骚。曹操作为魏的领袖,他的人格魅力和胸襟气魄体现在正得失、有胸怀、重人才、好文学四个方面,正是这些特质成就了建安文学,并为曹操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安诗文的空间迁逝之悲非常突出,其主要原因有三: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和生活是很封闭的,人们安土重迁、安居乐业的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宗法制社会,看重具有血缘关系的伦理亲情,植根于故土,情深于亲人;建安时代是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代之一,人们饱受流离飘荡之苦.根据时间的本质,自然和人事的变迁是时间存在的前提和根据.建安时代,整个社会陷入了空前的变动中,自然和人事的迅速变迁,使时间的流逝非常急剧.建安诗文中表现出浓烈的时间迁逝之痛.  相似文献   

7.
祢衡之死     
祢衡是汉末的辞赋家,从小就蛮“有才”,也自视颇高,性格非常刚直傲慢。 由于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向曹操推荐,曹操召见了祢衡。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他把曹操手下诸臣贬得一文不值——荀或可使吊丧问疾,苟攸可使看坟守墓,张辽可使击鼓呜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  相似文献   

8.
彭玉美 《工会论坛》2004,10(2):121-122
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 ,往往因其摹拟而为人诟病。从传统的影响、时代风气的影响以及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等方面 ,对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产生、形成及流于摹拟之弊的原因进行探索 ,以期对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给予一个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1992年以来,我们用自拟七子二仙丸和七子二仙胶囊治疗精子异常所致的男性不育症300余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自1999年剂型改为七子二仙胶囊后治疗的男性精子异常14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林真理子的文学作品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其作品中的女性一个个都是拥有叛逆和挑战传统意识、不亚于男人的“女强人”。林真理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人们印象中根深蒂固的传统女性形象大相径庭。人如其文,林真理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是作者本人的素质和性格的缩影。而事实上,林真理子和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样,是一个有个性、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女强人。正因为如此,林真理子成为现代日本女性的形象代言人,其作品也深受大家的喜欢。  相似文献   

11.
建安时期,随着社会思潮的转变和个体的觉醒,女性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由于独特的出身、个性和生活经历,其女性题材作品的创作成就尤为巨大,他的弃妇怨女诗不仅在题材内容和手法技巧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七个尖角阁的房子》自1851年问世即成为霍桑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它的发表给霍桑带来很高的荣誉。象征的手法是这部作品的重要特征。霍桑用象征手法丰富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加强了作品的主题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汇编作品与一般作品既有共性(都有独创性),也更有其个性(仅对所汇编的素材在选择或者编排上体现独创性)。从逻辑上讲,汇编作品的作者对其所汇编的素材不可能构成抄袭。汇编作品本身就是要汇集素材,否则就不能成其为汇编作品。汇编作品的抄袭只可能体现在对其他作品在整体上,结构上的抄袭。要判断汇编作品是否构成抄袭,应先把握汇编作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抄袭的构成要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开首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这话听起来很惊人。有根据吗?有。魏文说,“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休’”;还说,建安七子“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难矣”。可是,这两条都不能证明他的论题。第一,班固说博毅“下笔不能休”,不过是说他为文汗漫冗散,这是中肯的文学批评,与“各以所长,相轻  相似文献   

15.
将形成权作为一种权利类型加以研究,章显了该制度的价值,揭示了各子权利(能)的共性,有利于提炼并适用共同规则。实际上形成权可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理论上可以类推适用债权受侵害加以保护;目前我国法下只能以法解释的方法为之。形成权的行使是单方法律行为,立法政策上对形成权的限制不能否认这一点,这种认识对保护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顶峰时期,但在初唐阶段,整个诗坛却秉承齐梁柔媚诗风,弥漫着摩靡之音。直到陈子昂步入诗坛,开风气之先,才从理论和创作上彻底摒弃了齐梁余风,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正如刘克在所言:“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高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太白、韦、柳继出,皆自于昂发之。”①高度评价了陈子昂对唐代诗坛做出的贡献。陈子昂(公元661年一702年),子怕玉,四川射洪人,自幼好读,“奇态过人,姿状激立”o,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24岁中进土。入仕不久,迁升为…  相似文献   

17.
杨过是金庸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他一方面具有一个文学形象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同时又体现着传统年赋予的文化共性。他的身上首先体现了道家文化的批判、反抗精神,敢于一往无前地追求个性的自由,对当时僵化的社会规范进行了强有力的反抗。道家的这种精神与现代反异化思想暗合。同时杨过的身上也体现着儒家对社会义务的提倡。金庸作品受到普遍喜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版权一词,在我国法律术语中,等同于著作权,意指作品生产人依法所享有的民事权利。至于该权利的定义、指向、范畴等等,皆囊括于1990年9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所通过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中。该法的颁布于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从法律的高度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予以了完善的保护。版权所指向的作品类别形式很多,《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了八种具体形式及一个另项。其中(一项),即:文字作品;(七)项,即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为期刊(尤指学术性期刊)所涉及的作品形式。笔者从事学刊编辑工作若干年,欲从期刊社的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的威海,既地处齐鲁孔孟之乡,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又是闻一多笔下的“七子”之一,在研究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对威海个案研究可发现: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呈现出东西方慈善文化交汇融合、共同作用的趋势。在推动慈善事业的主体上,商绅、宗教团体、官府共同参与,形成了多元化推动力量;在救助理念和运作方式上,表现出现代慈善事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使青少年学术期刊的生存面临政策性风险;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和理论研究的异常繁荣,据统计我国公开发行期刊的总量达到九千多种;“新媒体”的不断面世,分流了读者的阅读量,使青少年学术期刊面临着市场性挑战。为了了解青少年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的状况,笔者以《青少年研究》为例,通过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山东四城市七所高校的读者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青年类学术期刊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是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