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巴拉圭的东方市与南方共同市场陈太荣,刘正勤始建于1957年的巴拉圭边境城市东方市位于巴拉圭与阿根廷和巴西交界处,与巴西一侧的伊瓜苏市仅一桥之隔,它原是一个边陲小镇,1989年以前曾被命名为斯特罗斯纳市。近年来,这座城市因商业迅速发展而成为巴拉圭的第二...  相似文献   

2.
1980年2月27日至3月2日,在秘鲁库斯科市附近的印加古城奥利安泰坦沃(Ollantaytambo)举行了南美洲印第安人运动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共有五百多名代表和观察员,他们来自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和委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22日,巴拉圭总统卢戈遭议会弹劾被迫下野.南方共同市场宣布中止巴拉圭的南共市成员国资格.6月29日,南共市正式批准委内瑞拉为其正式成员国.巴拉圭政局突变为南共市的扩大提供了机会.然而,这并非预设的阴谋,因为南共市其他3个成员国作出了中止巴拉圭成员国资格的决定所依据的并非临时制定的规则,而是南共市一体化以来逐渐明晰的民主化条款——1998年签署的《乌斯怀亚议定书》.而委内瑞拉加入南共市的艰难历程也是因巴西和巴拉圭右翼议员在质疑其民主性.民主化已成为当前拉美国家参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美洲国家组织和南共市都为我们提供了类似案例.当前,一体化是拉美各国追求的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行完全有效的民主体制已成为加入一体化的先决条件,这个特点越来越明显,已成为研究一体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2年拉美的政治形势和对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拉美政局比上年更为动荡 ,一些国家的左翼力量重新崛起。这一年 ,拉美对外关系十分活跃。2 0 0 2年拉美政治形势的主要特点一 拉美地区政治形势总体基本稳定 ,但南美洲一些国家政局更加动荡。2 0 0 2年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形势相对稳定 ,但南美洲不少国家的政局比过去更加动荡。南美洲动荡的形势已从安第斯国家扩展到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南锥体国家。阿根廷于 2 0 0 1年 1 2月 1 9日爆发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 ,在半个月内 ,先后出现 5位总统。2 0 0 2年元旦阿根廷议会推选杜阿尔德为代总统。杜阿尔德执政以来 ,为克…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22日,以色列第19届议会选举结束。以“利库德集团一以色列我们的家园党”联盟为第一大党的右翼阵营获胜。2月2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授命利库德集团主席、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组建新一届联合政府。根据以色列《基本法:克奈塞特法》有关选举规定,获得总统授权的政党党魁应在28天内组建政府。3月2日到期后,因未能成功组阁,总统依法再度授权延期14天。  相似文献   

6.
南方共同市场(the Southern Common Market)是在最近10多年来拉美经济一体化重新兴起、原有地区一体化组织又增添活力情况下脱颖而出的。它目前是拉美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次地区经济一体化集团,并号称世界第四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一、基本情况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以下简称南共市)。该条约于当年11月29日正式生效。1995年1月1日起南共市正式运行,关税联盟开始生效。南共市4个成员国领土面  相似文献   

7.
连续执政71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缘何下野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主要观点 革命制度党既是墨西哥也是拉丁美洲的第一大政党 ,2 0世纪 80年代初其党员人数就已达 1 3 0 0万。 2 0 0 0年 7月变革联盟候选人福克斯当选为总统并于 1 2月 1日就任 ,成为墨西哥现代史上第一位反对党候选人当选和执政的总统 ,从而结束了革命制度党长达 71年的统治。革命制度党之所以在 2 0 0 0年大选中失败而下野 ,一是由于放弃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革命民族主义 ,背离了革命的方向和建党的原则 ;二是由于党内派系斗争激烈 ;三是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明里暗里支持反对派变革联盟候选人福克斯 ,它们希望在墨西哥结束革命制度党“威权主义”的长期统治 ;四是由于党没能同年轻人很好地沟通。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1 2月 3 0日 ,肯尼亚新当选总统姆瓦伊·基巴基 (MwaiKibaki)在内罗毕独立公园宣誓就职 ,成为肯独立 3 9年来第三位总统。姆瓦伊·基巴基是在同年 1 2月 2 7日总统选举中击败执政党总统候选人乌胡鲁·肯雅塔而成为肯尼亚新一任总统的。与此同时 ,由他领导的肯反对党联盟“全国彩虹同盟”在 2 1 0个直接选举的国民议会议席选举中获得 1 2 4个席位 ,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这次大选是肯尼亚自 1 991年实行多党制以来的第三次选举 ,也是肯 1 963年获得独立以来最激烈的一次选举。前两次均是执政党肯盟获胜。基巴基 1 93 1年 1 1月 1 5日…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7日,35岁的阿蒂费特·亚希亚加(Atifete Jahjaga)女士宣誓就职科索沃“总统”,成为科索沃2008年2月单方面宣布独立以来的第三位“总统”、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无党派“总统”和最年轻的“总统”。  相似文献   

10.
委内瑞拉新总统卡尔德拉周瑞芳委内瑞拉全国同盟领导人拉斐尔·卡尔德拉·罗德里格斯已于2月2日宣誓就职,成为委自1958年恢复民主制以来的第八任民选总统,任期至1999年。资深政治家和学者卡尔德拉1916年1月24日出生于亚拉奎州首府圣费利佩市。父亲当过...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5月 1 4日 ,由于惟一竞选对手梅内姆宣布退出第二轮选举 ,内斯托尔·基什内尔以其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的 2 2 %的选票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尽管根据民意调查他很可能超越庇隆成为阿根廷历史上得票率最高的总统 ,但是由于第二轮选举实际上没有进行 ,他反而成为阿根廷历届当选总统得票率最低的总统。基什内尔于 1 95 0年 2月 2 5日生于圣克鲁斯省里奥加列戈斯市。 1 976年毕业于拉普拉塔大学 ,获得律师职称。 1 982年他作为正义党成员创立自己的派别“庇隆协会”,并以此为政治后盾于 1 987年当选为加列戈斯市市长。 1 991年他升任圣克鲁…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9日,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乌拉圭和委内瑞拉七国参加的南方银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南美地区经济和市场一体化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为代表的“玻利瓦尔主义”直面美国“新自由主义”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1944年春,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七个年头。此时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遭失败,为了扭转在亚洲战场的不利战局,目寇于2月发动了湘桂战役,4月发动了中原战役。此是日军自侵华战争以来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攻势。日军大本营称这次攻势为“打通大陆交通作战”,代号为“一号作战”。日军的垂死一搏,造成了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从4月18日起,曰军华北方面军以第一军为主力,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是巴基斯坦政治进程的重要转折点,穆沙拉夫谋求总统连任,历经波折;各派力量分离组合,角逐激烈;政局也随之起伏、动荡。最终,穆沙拉夫掌控大局,平稳移交军权,就任平民总统,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位实现由军人总统到民选总统平稳过渡的人,其影响深远。2008年2月18日国民议会选举和平举行,巴政治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当前,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呈现出全新的格局.2012年6月6日,智利、墨西哥、秘鲁和哥伦比亚4国的总统在智利北部帕拉纳尔天文台签署太平洋联盟框架协议,一个全新的拉美区域经贸合作组织正式诞生;6月24日,南共市决定暂停巴拉圭的成员国资格;7月31日,委内瑞拉正式成为南共市的第5个成员国.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1 0月1 5日,阿塞拜疆举行第5届总统选举。原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之子伊尔哈姆·盖达尔·奥格雷·阿利耶夫以76.84%的得票率获胜而当选总统。1 0月3 1日伊尔哈姆·阿利耶夫在首都巴库宣誓就职,任期5年。一伊尔哈姆·盖达尔·奥格雷·阿利耶夫1 961年1 2月2 4日出生于巴  相似文献   

17.
2月1日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表示,已就美在波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达成协议。2月2日俄罗斯总统选举前一个月的竞选活动正式拉开。2月3日乍得反政府武装围攻总统府,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谴责。2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总额3.1万亿美元的2009财政年预算,其中军费预算5154亿美元。2月4日世界银行宣布任命林毅夫为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8.
1996年2月10日,吉尔吉斯斯坦举行全民公决,对1993年5月5日通过的宪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和补充。 吉一向被西方称赞为“中亚民主典范”,但在中亚各国相继采取措施延长总统任期、加强总统权力之后,再也按捺不住了。于1995年底提前进行了总统选举,确立了阿卡耶夫其后5年的总统地位,这次的全民公决又为确立总统管理体制,扩大总统权限奠定了宪法基础。阿卡耶夫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制度刘清才1991年3月俄罗斯根据全民公决的结果正式设立了总统职位,并于当年的6月12日通过全民投票选举叶利钦为第一任总统。1996年6月16日俄罗斯联邦将要进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这也是俄罗斯独立之后的第一次总统大选。《俄罗斯联邦宪法...  相似文献   

20.
埃斯特拉达:菲律宾特色民主的产物与替罪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被罢黜总统埃斯特拉达(以下称埃氏)是菲律宾历届当选总统中得票率最高的“民选”总统,曾被菲律宾人评价为继50年代马克赛赛总统之后最受群众欢迎的总统。然而,在执政后仅一年多便遭致来自各派势力的激烈反对,并成为亚洲第一位遭受弹劾的总统,最终在民变、政变、军变的压力下黯然交出了政权。埃氏作为民选总统,政治生涯在任期仅二年半期间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其中缘由值得深思。本文试图从菲律宾特色民主为出发点,探索埃氏这位民选总统倒台的原因,并对菲律宾特色民主“EDSA第二次人民力量”的后遗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