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司法文化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有两类人杀人不偿命,一是“朕即法律”的皇帝;二是掌握司法大权,或可以任意操控司法程序的高官。北宋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或三军总司令)高俅年轻时是端王赵佶(宋徽宗)的球友。有一次喝酒,众泼皮言说跑官买官,高俅对小混混们的志向颇为不屑。高俅说:“做官就要做杀人不偿命的官。”众人惊愕。从《水浒传》中林冲“被犯罪”一案看,高俅做成了“杀人不偿命的官”。  相似文献   

2.
高深 《党政论坛》2009,(4):50-50
我国有句俗话:“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解放前,这几乎是社会常态,大多数人见怪不怪。因为生活中确是如此,有钱有权有势者,“朋友”多,“亲戚”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会拐弯抹角地套上关系,认个什么亲。而贫穷人家,寒酸穷苦,躲之不及,哪里还有人来认亲?  相似文献   

3.
曾见报端披露,几个“官阶”序列中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官”,竟然贪污挥霍了几千万元。这真叫人难以想象,村官也会有这么大的腐败“能耐”!其实,个中道理说来也简单,大凡腐败者,没有职位的界限,可以是权倾一方的高官,也可以是芝麻绿豆般大的小官。惩治腐败,当然不能忽视“长”官,但看来也得留意“村官”。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其初衷之一就在于防范‘咐官”腐败,而腐败现象是否真会因此而绝迹呢?恐怕不见得。浙江嵊州市仙岩镇去年有十多个村书记、主任落选,镇里派出审计小组并邀请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参加,进行专门审计。从日…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1,(24):50-51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话泼又聪明……”这是大家熟悉的儿歌《蓝精灵》歌词的第一句。如今,在黄岗山(福建最高山峰)那边台湾海峡那边,也有一群“蓝精灵”,他们就是“蓝营”高官的二代,被称为“蓝二代”。  相似文献   

5.
朱永新 《民主》2014,(3):9-10
过去一年,反腐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打老虎”上,一群高官纷纷落马,显示中央决心,群众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6.
游宇明 《各界》2010,(3):1-1
在清华大学早期的校长中,有两个人特别出类拔萃,一个是梅贻琦,一个是梅贻琦之前的罗家伦。罗家伦对清华的贡献至少有这样几点:一是把清华的主管部门由外交部变成大学院,切断了外交部少数高官借机贪污清华基金的管道;二是消除半殖民地教育的影子,将“清华大学”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前身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是用美国人退还的部分庚款办的):三是一扫清华园的“苟且”之风。  相似文献   

7.
孙瑞灼 《党政论坛》2011,(17):64-64
如今,高官退休后到企业兼职任“独立董事”似乎成了一件时髦的事,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攀几门穷亲如何?陕西刘慧奎常言道:“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然而,近来在辽阳市,这句话却被人们改为“穷在深山有人问,困顿之际有远亲”。何故?原来,辽阳市1000多名副县长以上领导干部纷纷与穷乡僻壤的贫困户“攀”上了亲戚,短短几个月,这些贫困...  相似文献   

9.
胡云生 《民主》2004,(5):4-6
近段时间,从中央批准中石化老总马富才辞职,再到日前披露的北京密云县县长张文、吉林市市长刚占标分别引咎辞去县长、市长职务,官员“引咎辞职”成了见报率较高的字眼。其之所以被强烈关注的背后,不是因为去职的是高官,而是因为高官去职所采取的“引咎辞职”方式。“引咎辞职”折射出我国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正发生质的突破,它带给我们的思索也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官场当中,好干部不少,他们淡泊名利、求真务实,深受群众爱戴。但也有一些人,当官却不好好干事,依据其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跳客”、“秀客”、“谈客”和“看客”。“跳客”,是指一心想当高官,频频“跳槽”的人。这种人精于算计,善于钻营,占着位置却不专心干事,干一行混一行,密切关注着官场人事动向,苦苦搜寻升迁的捷径。往往新位子还没坐热乎,  相似文献   

11.
洛华 《瞭望》2000,(49)
有资料表明,在人类的捕杀下,到本世纪 80年代,蓝鲸数量减少了 99%, 鲸减少了 95%。即便如此,就在不久前的 11月 17日,又有 5艘捕鲸船从日本启航,它们的目标是捕杀 440头小须鲸。而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WWF)的统计,就在今年的七八两个月,日本就已经猎杀了 43头“布赖德”鲸、 40头小须鲸和 5头抹香鲸。而在 1999年 2月至今年 4月,更有 439头小须鲸命丧日本人之手。 这还是国际公约严禁“商业捕鲸”下的捕鲸数量。而且,每次日本人捕鲸,都需要跑到北冰洋或南极海域,如此劳师远征,说到底,无非是一个“利”字。“利”字当…  相似文献   

12.
洗漱间水池常被条根堵塞。一日,壁上忽出现5个醒目大字:”“禁止倒茶根”,依然如故;几日后又添几率:‘“违者罚款5元”,稍有好转;再几日.换成:‘“同志,倒茶很是K小事,但反映了一个入的素质”,果然杜绝。为此,笔者很有感触:一要有法可依。制定目标,不能停留于白纸黑字上.要同时制定保障达到目标的措施。即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章法”,解决做不到怎么办的问题。二要有法也、依。””违者罚款5元”,真的罚了吗?如确实罚了,一定会有效果。遗憾的是,现实中或碍于面子,或出于私利,或相互利用,使许多很好的“章法”得不到…  相似文献   

13.
蒋萌 《民主》2011,(6):49-49
公开披露的央企年报显示.许多央企的独立董事都是由退休高官或是其他央企的退休领导担任,这些人的年薪高达数十万元。由此想到,有“铁娘子”之称的国务院前副总理吴仪在退休前曾明确表态,在退休之后,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性团体,她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吴仪的“裸退”赢得了一片掌声.掌声的背后.是公众对于某些滥用“余热”、借机自肥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4.
袁南生 《党政论坛》2011,(16):55-55
印度知识分子整体来说有四个特点—— 一是与旁门左道保持远足巨离。在印期间,我从没见过或听说过哪个印度学者为趋炎附势而滥招高官、大款为自己的“博士”、“硕士”弟子。同许多知识分子打交道,发现他们的名片上只标明是否“博士”和“教授”,从未发现有人在名片上标明是否“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5.
每次事故之后,总要涌现出一大批抓安全有成效的“典型”。平时这些“典型”并不起眼,只有当别的地方别的单位出了问题,这些“典型”才会争先恐后在媒介上露脸。 今年,各地发生的各类事故都较往年频繁,且事故等级都上了一个或几个台阶。安全形势如此严峻,抓安全刻不容缓,于是每次事故之后,就有一大批自诩安全抓得好的“典型”粉墨登场。今年3月11日,萍乡上栗县烟花爆竹一声巨响,33条生命化为灰烬。有鉴于此,各地政府轰轰烈烈大抓安全生产,安全紧急会议三天开一次,安全管理文件两天发一个,安全检查一天忙到黑。抓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7.
“人气”向背的魔力 展望今年股市新走向 启动住房租赁市场 对症下好“五味药” 储蓄实名制——新的市场“平台”   刚跨入新世纪没几天,就有两大消息让人关注:一是股市,开年的第一天交易就有不凡的表现 ;另一个是有媒体刊载彩电行业去年全行业亏损的消息,一周后,信息产业部官员澄清此消息不实。 新年的第一次开盘,全球股市并没有显露出新世纪的“曙光”。纽约道-琼斯 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 140.70点,纳斯达克指数创下 22个月来的新低 ;在亚洲,马来西亚股指跌至 20个月来的最低点,菲律宾创下近 7个月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相似文献   

18.
安华 《瞭望》2000,(38)
9月9日,台湾新领导人针对 台在联合国八次叩关的失 败,再次叫喊台湾“要站起来”、“要走出去”,“不达目的绝不终止”,再次暴露了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排斥“统一”选项的顽固立场。此前的8月 17日、8月 28日、9月1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接连发表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论,公然宣称“统一不是台湾惟一选项”、“两岸的未来有两种、三种或甚至无限多的结果”。这一系列言论引起海内外的严重关注。 对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本来是“毋庸置疑”的。而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选择却是:一个中国不能作为原则,只能…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马鞍山市原劳动就业局局长周炎忠,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他人贿赂22.7万元,在委托销售钢材回笼失业保险金的管理工作和失业保险金使用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徇私舞弊,从而使295万职工“保命钱”付之流水。日前,周炎忠被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这事令人震惊,发人深省!新闻媒体早就披露,我国的社会保险从诞生之日起就“多灾多难”。一方面,一些有实力的单位或部门以种种藉口不愿按时足额缴纳社保基金,导致许多地方社保基金入不敷出,“红灯”高悬。另一方面,社保基金的…  相似文献   

20.
再过半个月,6月30日前,国家经贸委所属10个国家局的242个科研机构,绝大部分要转为科研型企业或进入企业,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国家要它们“下海”。这一改革说不上突如其来,十几年来科研机构要转制的说法早已是雷声滚滚,雨也自1984年就开始下了。那年开始的第一轮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减拨事业经费,将科研人员推向市场。而这一次则是各体转制,“彻底下海”。这件事涉及到数万科研人员,对他们来说这毕竞是一次大的转折。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两位科研人员向记者披露了他们的心思—从被“稳住”到“下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