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7,(7)
<正>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省率先颁布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开展绿色发展评估,扎实推进“环境美”新江苏建设,生态文明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江苏“人口密度高、资源缺乏、环  相似文献   

2.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就是建设“五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邵坤 《江苏政协》2024,(2):52-56
<正>时逢数九,梅花悄放,山海迎春。1月2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700多位与会委员分聚在六个会场,分别围绕“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主题,同步进行专题协商讨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暨家庭道德建设工作推进会,表彰先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文明和谐家庭创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胡锦涛2007年12月1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6.
冯岩 《群众》2008,(3):13-1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泗洪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绿色泗洪、生态家园”为目标,把“环境立县”作为泗洪“十一五”重点实施的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江苏生态旅游第一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群 《群众》2022,(11):18-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为江苏发展擘画蓝图、指引航向。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迈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5,(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明确要求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需要更加深刻地把握所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把文化建设放在文明发展的大视野大格局中来审视和谋划,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心骨,进一步创新理念和思路、提升标杆和追求,更好地以文化的力量促进文明的进步,努力开拓江苏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是重要维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列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设专章对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杨力群 《群众》2009,(10):26-28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江苏人民在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江苏和江苏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促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正>1月22日,十二届省纪委五次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省政协主席张连珍、省委副书记石泰峰出席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3,(2):34-3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怎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转型?2013年1月13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经济转型之路”新华高峰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用国际化的大视野,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阐发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总结江苏品牌建设的好经验,提出经济转型的新对策,为探讨发展模式变优,推动产业发展从“高碳”转向“低碳”、从制造型转向创造型,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现摘要点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47-47
为贯彻落实11月5日北京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市领导“建设首都强大网军…壮大网上正面力量:主动适应网上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弘扬先进文化”的要求,占领互联网这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培育网络文明力量,加强网络文明传播队伍建设,首都文明办于11月7日组织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骨干培训。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4000余支网络文明传播队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达到一万余人。此次培训旨在强化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对网上舆论引导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熟悉了解网络传播规律、熟练运用网络传播手段,切实提高网络文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韩松林 《群众》2011,(10):30-31
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全面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决策新部署,全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广泛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作用,有力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5月15日,省政协召开十二届三十五次主席会议,围绕"制定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首次开展立法协商。省政协主席黄莉新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马秋林到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黄莉新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诚信江苏建设作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信用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把握党中央、国务院最新要求,紧扣疫  相似文献   

16.
<正>省委书记罗志军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紧紧扣住"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发展定位,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对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作出了具体部署。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罗志军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切实做到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行动协调,积极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切实为开创跨江融合发展和扬州名城建设新  相似文献   

17.
<正>7月8日,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义珍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协第11次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交流学习体会,按照省委部署要求,深入推动贯彻落实。会上,省政协党组成员、主席会议成员逐一发言、交流体会。会议认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在主题教育纵深推进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苏考察,  相似文献   

18.
朱宁宁 《人大建设》2023,(10):56-57
<正>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这是我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综合性活动日。“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体现了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表示,设立全国生态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利于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有利于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更好地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7,(6)
<正>本刊讯6月22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聚焦建设文明家庭,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省政协主席张昌尔主持并讲话。在观看"荆楚最美家庭"展板和电视短片后,省妇联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陈绪群、胡俊、张澍、张志、余立国、张忠家、吴红娅、仇平贵、万小艳、李银安等委员和专家分别发言,就促进家庭建设、加强家庭教育、弘扬优良家风等方面提出建议。在互动环节,委员们现场提问,省民政厅和省卫计委等部门一一作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     
《今日浙江》2010,(12):57-57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总之,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