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谒沈从文墓     
黄海 《学习导报》2011,(6):28-28
当我伫立在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墓前已是夕阳西斜了。 从省城跑到湘西凤凰古城,本想一览“边城”风采,让青山绿水排遣心中的疲乏和浮躁。但我却偏偏舍弃了山水的去处,于匆忙之中来拜见当代文学大师沈从文之墓。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湘西小城凤凰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玲珑剔透的湘西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赋予了他柔顺多情的个性,凤凰小城也因其《边城》一书的广为流传而闻名天下。金秋十月,我有幸踏上了寻访沈从文先生故里的行程。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湘西小城凤凰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玲珑剔透的湘西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赋予了他柔顺多情的个性,凤凰小城也因其《边城》一书的广为流传而闻名天下。金秋十月,我有幸踏上了寻访沈从文先生故里的行程。  相似文献   

4.
刘子英 《湘潮》2012,(6):32-33
詹乐贫与沈从文情深意浓,是我亲聆沈从文老前辈教诲时得知的。 1981年4月2日上午,在长沙市八一路空军招待所2楼会议室,省文联特邀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授、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主讲《我的文学人生》。  相似文献   

5.
以勤奋忠实的创造,执著地展示偏处一隅湘西的风物地貌、人情世态,现代作家沈从文构筑了一个鲜活而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而本文则从另外一个方面展示了一代文学大师美好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6.
边及 《新湘评论》2013,(4):10-1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宛如一部唐朝史书,凄厉清扬、扣人心弦。一千年以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一个女人捧着数百封家书,感喟流涕:我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那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  相似文献   

7.
丁玲与沈从文:多半是朋友,少半是怨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当代,湘西这块被称为“蛮荒”的热土上,孕育出了两位名扬中外的文学大师:一个是丁玲,一个是沈从文。自本世纪对年代始,这两位火热的青年,在共同的创作生涯中结下了深情厚谊,又在腥风血雨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可是,半个世纪后,他们的友谊却又悲剧性地埋葬了。其公开表现是1980年3月丁玲在(诗刊)上发表了(也频与革命)一文,文中称沈从文的(记丁玲)一书为一部编得拙劣的‘刊、说”,并斥责沈从文“对革命的无知、无情”,乃至‘“对革命者的歪曲和嘲弄”。沈从文对这篇文章所作的反应,则是在编定十二卷本(沈从文集)时,…  相似文献   

8.
悠悠沱江水     
乔宗玉 《新湘评论》2012,(18):61-61
夏日,来到湘西凤凰古城。我原以为山里会凉快些,没想到,凤凰热得一点都不含糊,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奔涌着汗珠……凤凰因沈从文而出名,许多读者,误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洞当作凤凰,其实是两个地方。今天的凤凰,不复是沈从文散文《凤凰》中所描述的那个安营扎寨、处处武将的凤凰,“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  相似文献   

9.
悠悠沱江水     
乔宗玉 《学习导报》2012,(18):61-61
夏日,来到湘西凤凰古城。我原以为山里会凉快些,没想到,凤凰热得一点都不含糊,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奔涌着汗珠……凤凰因沈从文而出名,许多读者,误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洞当作凤凰,其实是两个地方。今天的凤凰,不复是沈从文散文《凤凰》中所描述的那个安营扎寨、处处武将的凤凰,“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五百余苗寨,各有千总守备镇守其间”。在清代,凤凰等同于一个小军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湘西这块被称为“蛮荒”的热土上,孕育出了两位名扬中外的当代文学大师;一个是丁玲,一个是沈从文。自本世纪20年代始,这两位热血青年,在共同的生活、学习和创作中结下了深情厚义,这种友谊又在腥风血雨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可是,这两位文学大师的友谊终于在半个世纪后悲剧性的埋葬了。其公开表现是丁玲《也频与革命》一文的发表,这篇刊登于《诗刊》1980年3月号的文章,将沈从文的《记丁玲》一书称为一部编得拙劣的“小说”,并斥责沈从文“对革命的无知、无情”,乃至“对革命者的歪曲和嘲弄”。 沈从文对这篇文章所作出的反应,则是在编定十二卷本《沈从文集》时,断然抽出了《记丁玲》以及《记丁玲续集》两书,并在他1980年7月2日致徐迟的一封长信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田儒钦 《湘潮》2008,(8):40-41
湖南凤凰古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往今来,走出了不少为国为民作出了奉献的才俊,田家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田家,原名田景祥,中共党员,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从军从政又从文的战地记者和文艺活动家、教育家、作家。长期以来,他为我国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有诗赞道:“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走出著名大师沈从文,团家踏着沈老足迹行;从军从政从文作奉献,千秋万代永远扬美名!”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 文学大师之一。他与才女张兆和的一世姻缘,是 二十世纪文坛一段美丽的故事。 沉默之时走进来 1928年秋,江浙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在文坛 初出茅庐的沈从文通过郁达夫认识了徐志摩。这 时,他在郁达夫、徐志摩、林宰之等文学前辈的帮 助与提携之下,已发表了不少小说,是个小有名 气的文人了。 其时,胡适正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由徐  相似文献   

13.
刘静 《学习导报》2013,(16):60-61
沈从文说,我走过无数的桥,看过无数的云,喝过无数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题记  相似文献   

14.
天外有天     
一些弟子老想呆在大师身边,大师对此颇为介意。天长日久,弟子们不时听到大师说一句让他们琢磨不透的话:“你们该走了.你若不走,你的智慧就不会来。”“您说的‘智慧’指的是什么?”一位百思不得其解的弟子问。大师回答:“水因流淌而获得活力和自由,你们因离开我而获得活力和自由。如果不离开我,你们就会停滞不前、思想僵化.困囿于我的一家之言之中。”  相似文献   

15.
如梦边城     
我对边城的向往,初衷缘于沈从文先生。十年前,我读《边城》,被那诗一般古朴浪漫的情调深深笼罩。我认定那就是沈从文先生故乡湖南凤凰县城的写照。不久,又读到另一位凤凰人、著名书画家黄永玉先生的散文名篇《太阳下的风景》,那里面引用了新西兰老人路易·艾黎的话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县城……其实,这座著名的边城,只有东、西一条街。街的两边全都种植了法国梧桐。每当春、夏二季,梧桐树便在微风之中摇曳起一片诱人的绿色,枝繁叶茂,遮蔽了湛蓝的天空,像一条长长的走廊。走进去,心里布满了浓浓的荫凉。…  相似文献   

16.
于亚群 《奋斗》2003,(10):55-55
日前,看到这样一则寓言:公元三世纪,某国君王乔将他的儿子送到朴古大师门下,要求大师教育王子成为杰出的统治者。大师答应了。将王子送到大森林中,要求他一年后回到寺庙时要描述出森林的声音。一年后王子回到寺庙,对大师说:“我听到了杜鹃的歌声,树叶的沙沙声,蟋蟀的……”大师让他回去继续倾听。王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八骏图》、《边城》等,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沈从文是20世纪30年代“京派”的重要作家,他所独辟的“湘西世界”,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永恒意象和美好的回忆之一。1031—1033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8.
李辉 《求贤》2012,(4):60-61
沈从文先生的最后一次故乡湘西凤凰行,是在1982年。这一年,他80岁,在黄永玉先生的催促和安排下得以成行。除黄永玉之外,另一位陪沈从文回故乡的是黄苗子先生。因为二叔郁达夫之故,苗子、郁风夫妇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与沈从文就一直有着密切往来。沈从文不止一次向他们讲述当年郁达夫时他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不少的人认为“中国再无国学大师”。但季老生前却不承认自己是“大师”,而称赞饶宗颐为“大师”。他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是饶宗颐。”季老与饶宗颐相识数十年,两人在语言学、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颇有交集,惺惺相惜,“北季南饶”成为学界佳话。  相似文献   

20.
盯着人写     
莫言 《党建》2011,(10):47-47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这是经验之谈,浅显,但管用。浅显而管用的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我改之为“盯着人写”,意思与沈先生差不多,但似乎更狠一点,这是我的创作个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