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冰 《中国司法》2008,(8):69-70
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南工作时,对“三调联动”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宣部、中政委将“三调联动”作为重大典型宣传,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等主流媒体在新闻联播黄金时段和报纸显要位置刊登、介绍了“三调联动”工作经验。借参加湖南省人民调解管理干部培训班之际,我们一行考察了湖南省“三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详细了解了湖南省“三调联动”工作的进展情况,就近参观了长沙市岳鹿区天鼎乡司法所、  相似文献   

2.
陈兆波 《中国司法》2008,(8):112-11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东宁镇坚持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两手”抓,积极打造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和信访办公室“三位一体”工作平台,按照“统一受案、合理分流、共同调处”的工作原则,强化“调访一体化”机制建设。一是实行统一受案机制。对于来访的当事人,调访接待室工作人员根据案件性质和情节,按照能调则调,应诉则诉,宜访则访的分流原则,确定最适宜的调处途径。即使是直接到法律服务所或司法所要求诉讼或调解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何志 《中国审判》2010,(9):85-87
法谚云:“法爱衡平”,“法官心中应常有衡平”。作为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尤其是民事案件裁判中要将利益衡量贯彻始终,在“审”、“调”、“判”过程中,对涉及权利冲突的协调,应充分体现“法”的“公理”精神、“审”的“公正”原则、“调”的“公心”理念、“判”的“公平”结果和“利”的“平衡”保护,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温建国 《政府法制》2010,(11):52-53
近年来,太原市行政复议工作以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标,以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实现案结事了为价值取向,以转变复议理念、大胆改革创新为工作抓手,牢同树立“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指导思想,紧紧同绕“能调则调,调决结合,案结事了”的工作原则,在全市行政复议机构推行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化解了大量“官民”矛盾,达到了息诉止纷、稳定社会的良好效果,促进了全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起底贫困线     
方可成 《法治纵横》2011,(11):52-53
权威消息称,今年中国或将调高“贫困线”标准,可能导致贫困人口大幅增加。“中国式”贫困标准一直被认为偏低,调不调,如何调,面临多重政治和利益考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我国民事审判中调审结合模式遭到学者的质疑和追问。“调审分离”作为有力学说旋即成为司法改革处理调审关系的理论依据。但是,尚未明确讨论语境的调审分离论,在制度层面自相矛盾,理论论证上概念不清、内涵不明,而且其选择的改革路径在民事审判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在我国民事审判中,调审结合不仅在制度上契合了方便当事人诉讼的预期,而且在实践中畅通了当事人追求实质正义的渠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规律性。鉴于司法裁判是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不能在民事审理过程中刻意实行调审分离,而应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之原则。在调审结合模式下理顺调审关系的重要举措是,重塑调解的理念,增强法官的判案技能,强化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确保当事人在调解协议达成上的自主性和自愿性,并强化检察机关对法院调解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7.
高峰 《特区法坛》2004,(7):23-25
调解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优良传统之一,今天,它在民事诉讼中仍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诉讼法都有诉讼和解或调解的规定。我国民诉法历经“调解为主——着重调解——自愿合法调解”三步曲。由于审判实务片面追求结案率,呈现“以判压调,以拖压调、以诱(骗)压调”的混乱局面。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呐喊,程序正义得到神化,程序正义理念作为泊来之物,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为及时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纠纷,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福田区婚调委)成立。近6年来,福田区婚调委积极创新婚调工作机制,提出“家事医院”概念,并全力构建“三段式”婚调模式,春风化雨般化解了上千起婚姻家庭纠纷,赢得了群众信赖。  相似文献   

9.
曹清 《法制与社会》2013,(34):107-108
枫桥经验的核心理念是“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依靠社会力量,就地解决矛盾纠纷,这与人民法院尤其是人民法庭不约而同选择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内涵上恰恰是共通的.本文试在“枫桥经验”的语境下,通过阐述“枫矫经验”与“诉调对.接”机制的内在联系,介绍现阶段人民法庭“诉调对接”工作的具体举措,最后提出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法公正调解、公平合理赔偿”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初步形成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评元好问的东坡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从“以诗为词”的词体现念出发,认为东坡词最根本的创新精神在于“吟咏情性”,即对主体意识的表现;并首次提出“东坡体”概念,来概括东坡调独特的调体形式;同时又指出传统的“宫体”词也被东坡赋予了言志抒怀的性质;元好问对苏、辛的词史地位最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还注意到了自两宋至金源东坡词派的存在事实和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万大权 《人民调解》2023,(12):13-15
<正>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司法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淮安实践,大力发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精神,不断创新完善非诉服务体系,打造人民调解“长淮和韵”品牌,以“调融三治”“调聚合力”“调泽万家”“调润千企”“调展魅力”五大行动为载体,统筹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动纠纷就地化解,在长淮两畔、江淮大地谱写和谐之韵。  相似文献   

13.
监狱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坚定实施“两个调整”的战略方针,进一步调整关押点布局和优化监狱经济结构,调优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活工业结构,调顺企业组织结构,调好企业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4.
徐力 《中国审判》2009,(3):88-91
我多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与许多同行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当前民事审判工作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难以实现案结事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已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基本原则而为广大民事审判法官领会,“案结事了”成为法官审理每一件民事案件明确、具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法院调解改革进程表明,调解依然应当是我国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针对我国传统法院调解中“调审合一”、“调解与审判功能混淆”的弊端,理论和实务界提出了“调审分离”的改革方案。民事审前调解就是实现调解程序和审判程序分离,将调解程序前置到立案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设置的专门调解机构和调解人员主持进行的调解。独立的审前调解程序具有不同于审判程序的调解原则、程序构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2012,(9):11-12
南平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于2009年8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福建省首家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组织。成立以来,医调委不断创新工作管理模式,规范完善了一整套工作流程和制度,形成了辐射全市十县(市、区),“市、区、乡、村”共同参与的调解网络,依法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调委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17.
夏劲松 《法庭内外》2008,(12):49-51
对民事法官来说,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定分上争,案结事了,最好的结案方式莫过于调解、调撤,而每一次新的调解都会带来新的感受。前不久,一起旷日持久的分家析产纠纷案件的调解使我对调解工作中的“情”、“理”、“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防贼三招     
贼偷东西有近身扒窃十一招:遮、割、抢、撞、调、分、拎、换、色、麻、夹。其中,最考验智商的就是“分”,分散注意力的“分”,这也是最厉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诉调衔接”机制作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关键的一环,有助于推动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组织和程序建设.本文通过研究我国“诉调衔接”的运行模式,针对衔接机制的三大核心路径——“对调解协议纠纷的司法审查”、“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先行调解法典化”分析,思考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诉调衔接机制,补充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理论,从而更好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新“三包”规定的产品首批有18种,即自行车、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家用录像机、摄像机、电子琴(37键以上)、家用电冰箱(冰柜)、洗衣机、电风扇、微波炉、吸尘器、家用空调器、燃气热水器、缝纫机、钟表(50元以上)、摩托车(含残疾病人三轮车、不含其他三轮摩托车)。三包有效期除录音机(含音响)、吸排油烟机整机为半年,其余均为1年。新“三包”规定产品自出售之日起,7日内发生性能故障,可选择退、调或修理;7-15日,可选择调或修理,并规定在“三包”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可调也可退。新“三包”不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