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胡晓添  徐长乐 《群众》2022,(10):67-68
<正>丹麦是全球“零碳”发展的先行者。2019年12月,丹麦政府发布了首个气候法案,通过国家律法提出至2027年实现100%绿色电力,至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70%。哥本哈根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在各个领域引领丹麦的“零碳”发展之路。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市政府就发布了《哥本哈根2025气候规划》,提出至2025年建成首个“碳中和”首都,并通过对规划的多次修订,在“零碳”发展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同时带动1967年落成的汉斯特霍尔姆港成为欧洲第一个“碳中和”渔港,推动工业城市森讷堡市到2029年全面实现零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大连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于1991年3月,是大连市科技兴市的示范 区,由七贤岭产业化基地、双D港产业园、旅顺南路软件产业 带、凌水文化商务区、黄河路科技城、星海电子城以及大连各区市县诸 分园组成,秉承“建设特色园区,创建全国一流”的发展理念,坚持 “一区多园”和“做大一面,拓展两线,带动八方”的发展战略,走上 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3.
<正>引进先进的节能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能耗数据统计具体到每个部门,细化到每个宿舍,通过信息化系统加强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实现校园智慧能源管理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也向世界宣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目标。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优化和创新节能举措,强化节能管理,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高奇琦  李阳 《探索与争鸣》2022,(9):147-157+180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重要挑战。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充分依靠多主体间的协同和科学技术的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在节能降碳技术上有所突破,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技术体系。区块链就是这样一种协同管理技术。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与碳足迹记录、碳排放管理、碳交易等“双碳”目标需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以构建一种零碳区块链,使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在分布式能源系统、绿色金融、低碳城市等场景为“双碳”目标赋能,同时帮助国家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地区和各主体节能降碳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促进“双碳”协同治理。零碳区块链是数字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产物,政府和研发者需要对其自身能耗、建设成本以及单项技术局限等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做好技术设计和场景适配。  相似文献   

5.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是一个国际性的进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性的方法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的精神,文章提出零碳微单元建设的基本设想,为分散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发挥微观主体零碳潜力的灵活可持续解决方案。这种零碳微单元的建设强调培育生产和消费一元化的参与主体、塑造适应环境的生产布局、构建多样选择的合作机制、加强“储”“智”联合的系统建设,这是碳中和能源解决方案的一种创新,不仅将引致能源组织方式的革新,更将带来发展范式的升级和社会福祉的提升,以及超越零碳的经济社会多赢效应,将为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加快碳中和进程、推动零碳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甘国直  黄秀成 《当代广西》2014,(18):F0002-F0002
正贵港市覃塘产业园——原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9月,总规划面积29.84平方公里,2010年2月被列为全区27个重点推进园区之一,2011年5月被确定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覃塘产业园产业定位调整为大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7.
《同舟共进》2013,(11):43-43
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于2008年12月经惠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2010年2月纳人国家级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区。园区按照“近期建区,中期成园,远期为城”的发展思路实施建设近期3—5年内将开发1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期5—10年内将建设50平方公里的生态科技产业园远期将打造101平方公里的高新科技城。成立以来,东江产业园紧紧围绕“国家级、创新型、生态化、示范性”四个关键词,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园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斌 《群众》2009,(9):23-24
作为我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坚持深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围绕“环保产业园、科技创新园、循环经济园”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高品质人居环境“四高联动”的发展战略,打造具有环保产业特色的一流科创园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水处理为主,固体废弃物处理装置、大气污染防治、环保药剂、环保新材料等共同发展的环保体系,在科技创新创业上形成了新的优势,为园区进一步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红月 《小康》2023,(20):82-85
<正>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园区经济是地方政府构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活跃的科技创新链、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产业园集聚了大中小微多种规模的企业,是各地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全国很大一部分生产总值来自于园区经济。近年来,国家级产业园区GDP增速持续在10%左右,产业园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氢能与太阳能、风能并称为三大零碳能源。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中所占比重有望达到18%。当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正迎来氢能产业爆发期,而我国尚处于导入期,氢能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应用较为集中,其中珠三角处于领先地位,长三角相对落后。为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政协》2023,(4):19-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二十大报告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基调,专节对“双碳”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蓝碳对沿海地区的气候、人类健康、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我省是蓝碳资源大省,拥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近岸潮间带滩涂面积位居全国之首,具有得天独厚的蓝碳优势,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及问题。作为“勇挑大梁”的经济大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高度关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为本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设定了实现目标和期限。而全球能源治理中长期存在问题和功能性缺位,使国际社会对全球能源治理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大国,中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上也提出自己的目标。在当前的全球能源治理改革中,中国可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适时提出中国方案,以提供能源治理领域公共产品的方式,助力全球能源治理改革和“双碳”目标的实现。通过在价值理念上倡导以合作共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制度机制上推动现有治理机制的改革与不断完善,在技术发展上积极推动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与双多边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严德群 《群众》2022,(16):16-17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双碳”政策背景下,通过产业链的创新、升级、重构,常州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已崛起成为全国产业高地。近年来,常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依托基础好、门类全、韧性强的产业优势,抢抓“新”行业风口机遇,加速探索以“发、储、送、用”为关键环节的新能源产业“大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吕旭晨 《重庆行政》2023,(2):105-10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碳市场对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重庆市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之一,正在深度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覆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但也还存在法律、政策、制度体系不完善,减排支撑不够,市场规模偏小等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重庆市碳市场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和利用重庆市多层次碳市场这项“双碳”市场化基础设施平台在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下稳妥有序推动全市“双碳”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赖力  张婧欣  曹圆媛 《群众》2022,(4):38-39
<正>绿色低碳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鲜明特征。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快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提高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给江苏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产业绿色低碳竞争力,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学科 《群众》2023,(6):43-44
一座城市实现跨越发展,紧要之处在于把握时代机遇,抢占产业“风口”。随着能源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三重驱动”,“双碳”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产业进入了长周期、高成长的黄金时代,成为推动城市能级持续跃升的“关键武器”。近年来,常州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准确把握产业、市场和技术发展规律,抢抓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深化创新探索,聚焦新能源产业,卡位领跑发展主赛道,走出一条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9)
正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是江苏省唯一的省市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区,是国家战略中韩自贸协定——中韩(盐城)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已形成"以存储为基础、技术为支撑、应用为引领"的大数据全产业链条。园区从设立至今,仅用1年多时间就达到了大数据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大数据项目数量超100个、总投资额超100亿元的规模。今年,园区力争实现大数据产出超100亿元的新目标。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发展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舟山市定海区以新建村为试点,率先探索净零碳乡村建设发展路径,梳理确定土地利用和交通、建筑运行、新能源、水循环等路径,系统推进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建设净零碳乡村提供参考借鉴,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勇当先锋.  相似文献   

19.
肖睿 《群众》2023,(12):27-2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要在能源消费端持续做“减法”,又要在能源供给端做“加法”。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就“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作为唯一含碳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能,可实现对化石能源的燃料和原料的“双替代”。因此,拥有零碳排基因的生物质能被公认为最符合未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求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产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第三代产业园区。近年来,广西着力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批新建生态产业园建设。见闻生态产业园产业集聚效应初显阳春四月,走进南宁生态产业园,到处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米白色和深灰色为主的现代化标准厂房整齐坐落在园区"两横三纵"的道路上,显得简约而明练。园区周围种植的扁桃、紫荆等亚热带乔木树种为园区带来几抹绿意,厂房和广场空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