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富有创见的表达,它内在地包含着对“谁的幸福”“何为幸福”和“如何幸福”三个问题的自洽回答。对于“谁的幸福”的问题,它不仅强调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立场,而且强调了人民的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使“幸福”的主体在新时代得到更为明晰和现实的显现。对于“何为幸福”的问题,它呈现了幸福的理想之维、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语境中创新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全部内涵。相应地,对于“如何幸福”的问题,它的思路是从幸福的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着手,构建通达幸福理想之维的现实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层面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滞人民幸福的社会关系,从而为人们在个人层面通过实践和奋斗去追求美好生活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探寻未来共同体生成进路中发生了历史唯物主义转向。这一转向的出场起始于对“现实的个人”需要体系及其满足方式内涵的社会实践属性的确认,深化于对政治权利与物质生产方面“虚幻-抽象”需要及其满足方式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最终指向于对个体与共同体真实需要及其满足方式的历史性建构。基于对“现实的个人”需要及其满足方式的考察,马克思在社会历史性原则下探究到了超越抽象思辨路径、单一物质生产路径的现实进路。马克思有关未来文明共同体生成进路的思维转向,不仅深刻变革了洞察未来共同体生成进路的总体视域,也为准确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及其满足方式的时代意蕴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