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对权力运行监督不到位是产生腐败的关键。现行领导干部监督机制主要存在管理制度有漏洞、权力运行失控、监督缺乏有效性等三方面的问题。对此,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和有效落实监督规范领导干部各项行为的各项制度;二是减少或避免权力运行“脱轨”的空间和条件;三是合理设置机构职权,形成权力制约关系;四是实现职能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申守勃 《大连干部学刊》2004,20(1):28-29,35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党内 监督,加大治本力度,堵塞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强化权力运行监控组织,逐步 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容错机制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容错传统、理念与原则不仅在体现特定时代的背景特征与任务要求的过程中,明确宽容立场、包容对象、辩证意蕴与目标导向,而且构成了后续阶段容错机制成熟成型的历史资源和实践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容错纠错机制建设朝向制度化方向不断发展,容错与激励、纠错等概念的关系界定愈益明确。  相似文献   

4.
张丽 《创造》2002,(8):46-47
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从改革、建立和健全制度方面解决问题。这当中,关键的又是用人、用权和理财制度。结合国有企业的情况,应当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一、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用人制度,从入口处预防腐败“官吏之贤否,民生之休戚相关”。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绵延数千年的古代官吏制度,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用人思想。其中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启示的,一是“国之兴亡,务在得人”。这是人们经过了无数次社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现状为腐败分子滥用权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而致使腐败现象始终呈发展趋势."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前,只有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败.对权力获得的制衡,这是保证权力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衡,则是权力制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竹立家 《时事报告》2010,(11):33-34
“治大国者先治吏”,这是我国的传统治国经验。干部是社会的标杆,群众的楷模。选拔干部,需要“火眼金睛”,更需民主公开。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期的干部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江总书记在肯定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提醒全党:“对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也不可低估。”以及“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机制和监督管理干部的科学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定程度上都与这两个机制不健  相似文献   

8.
魏恒 《当代广西》2013,(4):31-32
玉林市动真格治庸治懒。让“混日子”、“守摊子”、“保位子”的干部坐不住。玉林市采取有力措施动真格治庸治懒,出台加强领导班子经常性考察工作的办法,及时反馈考察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给“庸懒”干部敲警钟;探索改革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摈弃部分单位干部年度考核“排排坐”的做法,把年度考核与“乌纱帽”、“钱袋子”挂钩,发挥年度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实行“不换状态就换人”或“有错与无为问责”,让“混日子”、“守摊子”、“保位子”的干部“坐不住”,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中央组织部肯定。  相似文献   

9.
民主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主监督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监督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即通过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和保障手段、建立各种监督形式协同作用机制、保障民主党派发挥主体作用等建设性措施,切实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莫振华 《当代广西》2008,(21):45-45
自去年我县被列为自治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以来,我们按照“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权力运行民主化,工作操作阳光化”的要求,以规范干部初始提名环节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建立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新模式,既保证了县委书记的用人权,又对县委书记的用人权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和监督,从源头上杜绝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取得了试点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从3月15日到20日,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一汽董事长徐建一、中石油总经理廖永远、福建省副省长徐钢相继落马。中央6天打4虎,力度之大,非比寻常。更为关键的是,纵观已经落马的99只大老虎,很多都被坊间认为是"能吏"。比如刘铁男、刘志军。而这6天打的4只老虎,更是"能吏"中的代表人物。贪腐官员中不乏"干臣"、"能吏",这不仅是当下社会值得关注的官场怪像,其本身也是一道希冀求解的历史性难题。一边是功成名就的履职业绩,一边却是以权谋私的贪腐劣迹,其向社会展示出的"当众是英雄、背后是蛀虫"的"两面人生",不能不让人们重新审视对"能吏"标准的正确定义,也再次佐证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德才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04,(5):14-14
年初,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印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专家认为,《条例》的出台体现了党领导推进反腐败斗争的4个重要转变和重大进步:在注重组织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在注重干部自律的同时,更加注重他律;  相似文献   

13.
对用人不当进行问责,不仅仅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发明,实际上但凡有作为的古代王朝也注意在治吏上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陈敦强 《政策》2004,(6):53-53
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的核心内容。搞好权力运行监督,关键是要抓好决策程序中的监督。近年来,阳新县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坚持以程序监督为重点,完善监督机制,着力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行为。着眼于事前防范,加强权力运行前的论证。防止领导干部决策出  相似文献   

15.
党内防错纠错机制影响并决定着各个主体在纠错过程中的行为方向。建立和完善党内防错纠错机制,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努力加强党内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积极追求健康的党内生活,同时还要认真强化党内监督和制约,抓紧提高领导干部防错纠错能力和素质,并善于总结和借鉴党内防错纠错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张爱剑 《政策》2012,(12):92-93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这是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近年来,鄂州市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一、科学配置权力,...  相似文献   

17.
权力的滥用导致腐败,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遏制权力的滥用?笔者从严把选拔干部标准关、严把干部提拔使用跟踪关、淡化官本位观念、强化权力使用上的责任追究、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力度和进一步深化权力制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大监督权的正式确立以“五四宪法”为起点,伴随着宪法的修改和相关法案的出台,人大监督制度也经历了“确立-缺位-虚置-复位”的曲折发展与多次变迁。2006年8月监督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的形式和程序,通过对七种监督形式的细化,突出了监督重点,强调监督实效,并始终贯彻“监督者受监督”的理念,使我国人大监督权从宪法的原则性规定落实到了实践操作的层面。综合现有的十余部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人大监督权是涉及多主体、多对象、多项内容的复杂体系。为更清晰地梳理和掌握这一复杂规范体系,基于对权力结构的研究,在当代中国权力结构中以人大为中心构建人大监督体系,并依据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运行规则的差异推导出相应监督规则的差异化要求(参看下图)。  相似文献   

19.
《上海机关动态》2006,(3):20-22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建立权力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和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被依法授予行使行政执法权力的上海检验检疫如何贯彻落实,是我局党组重点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从检验检疫权力运行的过程控制入手,加强对检验检疫权力运行关键点的分解,制约和监督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上级的要求的良好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商业贿赂的存在是与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关,权力过分集中是商业贿赂滋生的主要土壤。减少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的有效措施,首先应当使集中的权力分散化并在权力之间构筑制衡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采购项目的分配权限设在综合部,由综合部进行立项登记后,按职责范围或随机方式分配到各采购部,从而使供应商无法在立项前确定谁是项目负责人,减少因固定采购人员模式所带来的商业贿赂风险。二、采购文件的编制权限设在采购部,但最终审核权设在内审室,即使在采购部内部,采购文件的编制权也是相对分散的。中心借鉴国际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