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严于律已张晓林古人说过:“政者正也”,“己不正焉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百姓亦云:“打铁先得自身硬”,“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这些讲的都是处于社会核心地位,执政地位的人,为人处事要严于律己,否则会出现说话软...  相似文献   

2.
刘建明 《党课》2013,(18):68-69
据《论语·颜渊》篇中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政者”是指执掌权力之人,即为政者,官也。这里的“正”,既有公正之意,也有正派之意;既有为官之正,也有为人之正。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想提高领导水平、彰显领导魅力、提升工作成效、做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做到心正、言正、行正和身正。  相似文献   

3.
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相似文献   

4.
干部道德的要求体现为干部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一般说来,干部道德规范有三个基本层次:1、“做官先做人”“做人之道”是干部道德的第一个层次.干部也是人.“做人”就有“做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干部只有先做好了“人”,才具备“做官”的起码条件.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官”呢?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道出了这个道理.“做人之道”构成了“做官之道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如何为政,或者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干部,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来翻阅《论语》,觉得孔夫子对如何为政的言论,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语·颜渊》里说,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路》篇也说,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相似文献   

6.
一、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内涵 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是指领导干部从事领导工作的行为规范。从个体来讲,它是领导干部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以及道德规范的总和。它通过领导干部的领导态度、领导作风、领导活动和领导效果表现出来。 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廉洁是基础,勤政是途径,为民是核心。老百姓看官,历来首先看是“清官”还是“贪官”或“昏官”。宋代著名清官包拯说过:“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贼也。”中国有“公生明,廉生威”,“廉者昌,贪者亡”的深刻古训。古人云:“政者,正也”。政治的第一要求就是要有正气。廉洁奉公是正气,办事公道是正气,勤政为民是正气,忠诚积极是正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在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中,清正廉洁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不廉洁,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肯定不会有威信,说话没有人听,办事不  相似文献   

7.
林泰认为,江泽民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批判继承。古代德治思想中有许多封建性的糟粕是我们所不能吸取的,但古代德治思想中也有许多优秀思想应当借鉴:如“为政以德”,“民惟邦本”;“居官无彩”,“正以处心,廉以律己”,“立帅以正,孰敢不正”;“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正是对古代德治优秀思想的批判继承。发  相似文献   

8.
为政以正     
申洁 《前线》2016,(1):82-83
正【引用】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原文节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原文释义】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端正的意思。您本人自己带头端正,那么还有谁敢不端正呢?"孔子说:"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按他的旨意去做;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相似文献   

9.
改革要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促人向上进取的社会环境,改革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但常言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唯有上梁正,方有下梁不歪。”欲正民风、党风,首先必须正“官”风。 当前,官风之不正,主要有四方面的表现: 其一,关系的“权力化”。在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但是,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要依靠什么人、得培养哪些人,是乡镇(街道办)党委必须记在心中、抓到手巾的问题。在基层实践中,笔者认为,村子往哪儿走,要看一个人,村子强不强,在于一批人,村子有没有“主心骨”,靠的是党员和支部,村子民主不民主、风气正不正,还得有一批爱说“闲话”、管“闲事”的人。  相似文献   

11.
崇俭可养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也是治家之策。我国道教的祖师老子认为,“俭“是人生“三宝”之一,俭以养德,崇俭可以“重积德”,也是“治人”的根本大道。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孔子也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要求为官必备“恭俭”之德。宋朝宰相司马光还提出“有德者皆俭来”的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相似文献   

12.
赏罚分明     
我国近代史上有过特殊贡献的反袁将领蔡锷说:“治军之要,尤在赏罚分明。”赏罚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赏与罚有一种强化作用: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使这个行为得到巩固、保持,是“正强化”;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和消退,是“负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用通俗的话说,即赏与罚。赏罚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维护组织纪律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古代兵书《六韬》中说:“尊爵重赏者,所以用命也;严刑重罚者,所以罢怠也。”意思是说,用尊爵重赏,是为了激励尽力效命;用严刑重罚,是为了督策懈怠。实施赏罚的关键是敢于赏罚。有的领导者也知道赏罚的重要性,但却不敢实施。  相似文献   

13.
用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从客观上讲,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其德其才难以用一切硬件的工具诸如度量衡、显微镜、X光机等度之、量之、衡之、映之、透之,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从主观上说,除却用人者的私心私意私欲私利不说,识人用人心理上的一些有害效应,也常常使人潜意识或下意识地犯下失察失误的错误,古寓言“人有亡斧者”一则所举者是一例,(韩非子)中“智子疑邻”一则所云也是一例。要看准人选对  相似文献   

14.
杨建明  于培森 《唯实》2000,(2):51-53
儒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文化,它造就了中华民族重视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儒家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天干部廉政道德修养仍有一定的的借鉴意义。 儒家十分重视为政者以身立教的示范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当政者品行端正了,才能端正别人。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自身端正,以身作则,不需发号施令百姓就会行动起来。相反,为政者行为不正,以身行恶,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孔子答“子路问…  相似文献   

15.
道德人生     
荀子说过,人伦道德乃为人之本,“为人,人也;舍之,禽兽也”。唐朝思想家李翔说: “人之于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乎哉?”由此看来,为德与否,或有德与否,实关乎为人与否,或有否人性的根本问题。人类从来就把有德性的生活或生活的道德当成了人生不可或缺的内涵,从而创造了自身绵延不息的美德生活传统。 古人云: “百行以德为首。”雨果有句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这不仅是“德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总计112个字,旗帜鲜明,内容具体,平实而富有深意,远比几千字的长篇大论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容易作为做人做事的标准。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世界上无论大事业还是小事情,都要靠人做。古人云: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又说:风俗,天下之大事也。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学会做事;…  相似文献   

17.
伯乐的高足九方皋,自称相中了一匹千里马,却对马的毛色、雌雄说得驴唇不对马嘴。有人对伯乐说:九方皋徒有虚名,不辨马之骊黄牝牡,还有什么资格相马?伯乐则说,这正说明九方皋是一个相马行家。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众人问其故,伯乐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其实,伯乐所说的何止是相马的“天机”,对领导者选人用人也极  相似文献   

18.
先锋观点     
《先锋队》2005,(1)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要向大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目标开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也应当从“小目标”,也就是从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先进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所以保持先进性,要求每一名党员都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和动力,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反省,需要在实践中磨炼和升华。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是新形势下全党的“一步实际行动”,它需要每一个党员实实在在地参与,而不是做壁上观。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只有始终…  相似文献   

19.
顺口溜是社会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群众语言。它一般言简意赅。讽刺辛辣 ,针砭时弊 ,通俗简洁 ,幽默生动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和流动性 ,往往某地形成一句生动的顺口溜 ,马上就传遍各地 ,其流传速度远比一般正常的流动渠道要快。顺口溜作为一种原始的民众口语 ,许多不甚准确。比如反映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 ,“早上坐着车子转 ,中午围着桌子转 ,晚上围着裙子转” ;反映司法部门风气不正的 ,“大盖帽 ,两头翘 ,吃了被告吃原靠 ,一天到晚瞎胡闹” ;反映用人不公的 ,“领导说行不行也行 ,领导说不行行也不行” ;反映少数领导干部不爱看书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常有违法违纪的领导在东窗事发后如梦方醒、痛心疾首:“我真糊涂,就是‘一念之差’呀!”这“一念之差”貌似偶然,而实质上包含着必然。这“一念之差”是由千万个“一念之腐”积累而成的。许多同志无不是在“吃点拿点属人之常情”、“不贪白不贪”等歪理邪念中,丧失人格,产生贪婪之心。伸出敛财之手,一念不正,心浊手污,害党殃民,教训是深刻的。古人说:“君子慎始,若差毫厘,谬之千里。”现实中,“一念”之始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孔繁森、郑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