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看到的是美好和热情,我得到的是享受和友谊 8月8日晚,当北京奥运会的大幕在鸟巢徐徐拉开的时候,一位93岁的美国老太太坐在看台上。她的视力有些不济,但听力仍然相当好。当人群爆发出欢呼的时候,她的眼睛里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93岁的弗朗西斯。科恩夫人既非政要,也非富商。她之所以和老布什一起受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是因为她是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七年八月上旬,我在抗大二期十四队学习时,中央组织部找我谈话,告诉我说:美国新闻记者斯诺夫人要到前方去,需要有一个翻译,要我做这个工作,陪同她到山西前线去,随军采访、报导军民抗战情况。由于单独行军不方便,要我们同西北战地服务团一道走。  相似文献   

3.
她不是万人倾倒的简·芳达.在越战时访问敌方并坐到他们的坦克上;更不是众所景仰的马丁·路德·金,一代民权领袖振臂一挥,一呼百应。她只是一位普通的美国母亲,她的长子是葬身于伊战的普通一兵,她发出了一位普通母亲对美国总统布什的质问:“是什么高尚的理由让我的儿子为之献出生命?”另有一位也是一位  相似文献   

4.
在李先念主席和夫人林佳楣出访土耳其的前夕,上海第三女子中学十三岁的女学生王晴给土耳其总统埃夫伦爷爷和总统的外孙女阿伊查各写了一封信,并把她被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而获得的一枚奖章,一起托林佳楣带到土耳其,送给埃夫伦总统。王晴在信中表达了她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她对埃夫伦爷爷写道:“您这么关心我,我一定勤奋学  相似文献   

5.
林海 《瞭望》1984,(51)
一九七九年六月我被派往英国工作,那正是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赢得大选胜利之后不久。虽然我未能赶上那次竞选的盛况,但在英伦三岛的五年记者生涯却是在这位女首相执政期间度过的。我曾在许多不同的场合,目睹撒切尔夫人衣着入时、仪态端庄的风度,听过她能言善辩、机智敏捷的口才。特别是她那被褒者誉为“意志刚强、处事果断”,而被贬者贵之为“强硬而独断专行”的“铁夫人”作风,则不但时有所闻,也常有所见。 然而,作为一名中国的女记者,我要赞扬撒切尔夫人为促进中英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两国经济贸易所采取的积极,明智的态度。对她虽然身居要职却仍然保持着家庭主妇的贤淑本色,我也深表敬佩。  相似文献   

6.
正工作与家庭确实是一个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问题,需要相当的承诺和持续的沟通才能很好解决。家庭和工作的协调需要夫妻双方有很好的默契,都要有付出。在我和我太太结婚前,她就知道我会有忙碌的一生,但她也知道我不会成为完全的工作狂,会尽量在有限的时间中挑出最适当的方法陪家人。因为我们有这个默契,所以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我工作太努力。在我做论文时,我和我太太的默契就是:我一天要做14小时的工作,但是我除非有会议,都  相似文献   

7.
一家报纸载文《陪不起》,道出了陪风日盛的危害。文章说,陪风日盛,陪吃喝、陪检查、陪验收,某企业经理“给弄得几乎焦头烂额,似乎只有背地里大喊‘苦哇’的份儿。”不能说没有这种现象,但人们不禁要问:“何以这么用心去陪?”我以为,也不乏另一种情况,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孙权的妹妹嫁刘备,陪的自愿!比如,有一位经理,明知道厂子亏了,仍高兴地说:“只要上头来人,陪不起也要陪!” 陪风日盛,原因何在?何以  相似文献   

8.
何兆基 《各界》2014,(8):32-32
身为戊戌六君子第一人的谭嗣同,有一位贤惠明达的夫人。夫人姓李名闰,湖南长沙人,系湖南观察使李篁仙之女。李闰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是湖南知名才女,与谭嗣同伉俪情笃,对丈夫有志于维新变法十分支持。 李闰曾经集历朝历代的列女传,一篇篇加以评论,抒发自己的见解,很有她地。她为了坚定谭嗣同致力于维新变法的志向,曾经多次与丈夫一起讨论明代杨椒山夫人乞代夫死一事,称如果谭嗣同遇有大难,她愿意仿杨夫人代丈夫去死,以此来励谭嗣同无惧无畏,勇敢地去做一番大事业。  相似文献   

9.
我一向不善于应酬语言,每逢赴宴难免感到局促、拘谨。这次纽约受奖宴会上,却侥幸地就坐在一位谈吐如流水的哈代夫人座右。我一言,她十句;只要我随口出题,就能领教到一篇耐人寻思的议论。 比如说:我在上生菜时,只说了一句“美国的生莱真不错”,她接口的谈絮却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思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网络流行起一股"别再找我体",我看了很多版本,只想说,怎么能少得了柬埔寨!"别再找我体"简直就是为柬埔寨量身而造。有幸随同辽宁省人大代表团访问柬埔寨归来的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别再找我了,我去柬埔寨了",去追寻她的优雅、美丽,去探寻她的发展魅力。2017年年终岁尾,辽宁大地已是冰天雪地的时节,我随辽宁省人大代表团踏上了访问柬埔寨的旅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博弈:要不要嫁给这个“土鳖” 我和潘石屹好了四天就结婚了,听起来这个结合挺草率的.我妹妹听说我找了个出生于甘肃天水农村而且离过两次婚的小个子男人,就特地飞过来看他,看完了,用一首歌来表达她的失望之情:“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他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两个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但是我没有被这些差距迷惑住,我想女人的眼光要放远一点,他现在的情况没有我好,但是将来呢?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和他结婚,会让我进步还是让我退步?  相似文献   

12.
八年前,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夫人伊梅尔达·罗穆亚尔德斯·马科斯首次访华,揭开了中菲友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八年后的今天,这位菲律宾女政治家第四次踏上了中国国土。她已经是中国人民熟悉和尊敬的老明友了。 六月八日上午九时半,邓小平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愉快地会见了马科斯夫人。 当马科斯夫人听说邓小平在百忙中特别抽出时间要会见她时,首先萦回在脑际的,便是七年前邓小平副总理陪同马科斯总统和她到外地访问时的情景。这  相似文献   

13.
巫山悲情     
仲夏的一天,我陪来北京出差的姐姐到天坛公园游玩。大概是夜雨冼落了沙尘,园内的红花,绿树和殿字的蓝色琉璃瓦,颜色都显得异常清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湿润而又香甜的气息。 我和姐姐已经有好几年没见面了,趁着游玩,难免要谈谈久不通音问的亲友的讯息。我们边走边谈,不觉来到了祈年殿。迈进殿门,迎面突然冲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她急匆匆地朝门外奔,没留神,一头撞到了姐姐怀里。她抬头不好意思地看了姐姐一眼,  相似文献   

14.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善于思考,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来拜访他,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容我再考虑考虑。”  相似文献   

15.
瞭望哨     
《瞭望》1993,(36)
暑期回乡,所见所闻喜中有忧。有些事使我激动,不禁要奋笔一书,以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有一天,笔者驱车前去探访一位幼时的同窗。只因多年不见,我对他的住处已记忆模糊。向附近老乡探问,一概支支吾吾,不予细说。最后问到一位妇女,她先是摇头不答,斜视我们片刻,又急忙转身回屋。我急忙自报家门,说是前来探看老同学的,那妇女听了,方才转身出来,露出满脸笑容。原来这就是我同学的夫人!待她找回丈夫,连连向我道歉时,我们方才明白,乡人都错把我们当成下来收“提留”款的了!  相似文献   

16.
再次瞻仰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是我多年来的愿望,二十五年前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曾访问过它。当年作家的夫人拉伊萨·帕尔弗列夫娜还是馆长,她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对我们说,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九三六年去世前一直十分关注中国革命的进展。他的床头上总挂着一幅很大的中国地图,每天都要求秘书  相似文献   

17.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飞抵北京。她此行最引人关注的一件事,是她将不得不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正式会谈。她的对手是邓小平。毛泽东生前曾赞扬邓小平“原则性强”,“开钢铁公司”,“柔中寓刚,棉里藏针。”撒切尔夫人则是继丘吉尔后英国政界的铁腕人物,人称“铁娘子”,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一向以强硬和变通著称。9月24日,她正式与邓小平进行会谈。撒切尔夫人胸有成竹地打出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更为主要的是她自以为挟着英国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的胜利余威前来中国的。因此,她以强硬的态度提出,历史上…  相似文献   

18.
人性的复苏     
今年6月1日,接到我老伴在台湾的胞兄袁雪门二哥来信,说是将于6月4日,由儿子袁冀陪同,乘飞机自香港来成都,住在锦江宾馆,心中自然很高兴。但是,知道他要住在锦江宾馆,不免又有些心悸,那可是比省委机关还难进的衙门。省委机关只要检验了工作证就放行,锦江宾馆就是几个工作证也进不去。 空口无凭。话说1982年3月20日,我参加四川全省新华书店经理会议,住在锦江宾馆。会议期间,我老伴从雅安出差路过成都,她满身大汗赶来看我,并出示了工作证,门卫不让她进去。我又陪她到隔壁接待室办了会客手续,门卫仍然坚持不让进去。我有点冒火了,我向接待员说:“你这接待室凳子没一张,  相似文献   

19.
翻开历史,中国古代有识之士都不乏求才之心.燕昭王筑"黄金台",秦穆公得百里奚,刘玄德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都被传为佳话.可见,人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瑰宝.今天,搞"四化"急需人才,但到处听到的却是"人才奇缺"的叫喊,究竟是没有百里奚,韩信呢?还是缺少秦穆公,刘玄德呢?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罗兰夫人的错觉".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确位知名人士叫罗兰夫人,她认为"法国遍地都是侏儒,没有人才".列宁不同意她的观点,结合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说:"人才既多又缺."这是说,不是俄国没  相似文献   

20.
人民的女儿     
春节前夕,我访问了赵志珍同志。赵志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的夫人,当年活跃在晋察冀抗日前线的女八路。她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几缕银丝飘拂在两鬓,慈祥的面容上带着淡淡的笑容。我问起她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时,赵志珍同志的神情变得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