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全面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独特构想,并领导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50周年。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私有制社会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社会主义改造作出科学的评价,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第一,这关系到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决走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下取得的。如果否…  相似文献   

4.
余金成 《学习论坛》2009,25(11):12-14
中国改革最具突破意义的实践是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改革战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而“以人为本”体现了对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关注,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单纯优胜劣汰机制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欲速则不达——“社改”后期偏差的主观认识根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50年代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使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最基本的前提,是我党和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这主要表现在各项工作中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于在长时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出现"四过"偏差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主观认识方面作一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最充分地适应我们的时代"是恩格斯说过的话.当前我们正处于私有、公有并存的社会时期,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公有、私有并存的社会.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与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适应同样水平的生产力.上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大变动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也可以从社会主义转为资本主义.充分认识当代世界时代问题,从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六大后我党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 2 0世纪末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 ,也是 2 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从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立场出发来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来说 ,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实质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全球化不是一个纯经济范畴 ,它是以经济为核心 ,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生态等许多范畴 ,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主线 ,也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8.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根据马克思列宁关于过渡时期转变的理论和国家资本主义学说 ,结合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的国情和社会现实特点 ,成功地提出和实践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提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过程 ,进而体现出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宝库。笔者认为,邓小平理论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创造性的突破和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从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就试图在寻求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根据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在我国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曲折发展.虽然在探索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但毛泽东在这期间所呈现的以道德理想改造革命主体和强调平等思想,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然有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光成 《探索》2008,3(2):135-138
从中国革命产生的特点,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社会结构,都可以发现它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与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主流形态的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按照哪一种主义来构造的,它不是效法既有的社会形式,而是实事求是的结果,是中国现代化内在规律的反映.而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走出来的社会样态.是与既往的一切社会形态--包括原苏东社会主义形态都不相同的社会主义新形态,从社会形态上予以定位.它即是一个既不同于马克思的经典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原苏东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总属之下的一个亚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中国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确立了其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的核心地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涉及到经济领域,同时也是涉及到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事关全局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足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一个国家的实际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性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状况、政治结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经历了从提出"社会更加和谐"问题,到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历史转变.探索历时4年,历经4次中央全会,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探索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还有没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及其效果几个方面反思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曲拆认识,进而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仍然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资本主义“尾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认定过程;它在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是社会生产力要求的一种形式,应该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理经历了分化、整合,从失衡到平衡,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变迁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心理建设应着眼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脚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最终致力于塑造现代健康人格,实现对社会心理的有效引导、重点调适和根本优化.  相似文献   

17.
王诚宏 《世纪桥》2003,(6):10-13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渡时期呢?这是一个国家制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引着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 一、从突然转变到逐步过渡的思想演变 1.突然转变: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待条件成熟,即向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仍然具有强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价值由核心价值、社会政治主体价值、社会理想价值三部分构成.在中国近代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关于社会主艾的理解和诠释有很大差异.当务之急,是要从20世纪60-70年代的激进思维中走出来,实现从斗争到宽容的政治价值理念转换.宽容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应然前提,宽容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状态,以宽容为标的的社会主义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09,(2):F0002-F0002,I0001-I0004,49-52,F0003,F000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从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的经济结构、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基础。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事情本来很清楚,大体说来,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一共七年,这时的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