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一)行政垄断的本质特征 行政垄断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的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垄断所凭借的不是一种经济优势,而是一种行政权力优势,即所谓超经济力量。这种优势是通过对行政权力的滥用表现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滥用”主要包括“不合法”和“不合理”两类。“不合法”包括没有法律授权、超越法律授权、违反法定标准等等;而“不合理”则主要是指违反市场规律和政府理性目标。可见,所谓对行政权力的滥用是指“政府  相似文献   

2.
一、股份制的含义股份制是指以公司形式由不同产权主体入股投(集)资,并能调节社会资源分配的企业组织制度。这里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股份制是一种企业组织制度。它所表明的是社会经济组织,而且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不包括非经济组织和一般经济事业单位;第二,股份制企业必须采取公司形式。其组成和经营  相似文献   

3.
论以人为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准确和深入理解以人为本。这里,我着重就以人为本中的“人”与“本”、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以人为本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与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等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一、以人为本中的“人”与“本”在理论界,人们对“人”和“本”的理解是有歧义的,因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就必然不同。有人认为这里的“人”只指广大人民群众,有人认为指所有的人。有人认为这里的“本”指的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人认为指的是要把人看作主体和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涤平  树惠 《唯实》2002,(12):36-38
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依法行政 ,强化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的职能是勿庸置疑的。而“行政垄断” ,这里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其特点是 ,它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构成 ,并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推进和运作 ,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人为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目前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 ,行政垄断突出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行政权力 ,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经营活动 ,即所谓“权力干预”行为 ;一种是政府及所属部门利用行政权力 ,限制外地商品进…  相似文献   

5.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人民在实践中成功地探索出一条颇有地方特色的苏南发展之路,国内外学术界称之为苏南模式。“苏南模式”的含义比较典型的概括是“三为主(即集体经济为主、乡镇企业为主、市场取向为主)、两协调(即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一共同(即坚持共同富裕)”。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苏南模式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单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来看,过去苏南地区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本质上是所有权。从经济学的严格意义上讲,应当使用财产、所有这样一些概念。产权、所有权都带有法权的含义,是客观存在的所有这样一种关系在法律上的规定。因此,为了从经济关系上进行研究和把握,马克思常常使用财产以及所有、占有、支配、使用这样一些概念。“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91页)。即财产、所有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所有者把生产条件看成是自己的。但是马克思有时也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路径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杨越 《学习论坛》2005,21(1):54-56
中国的改革经历了重新界定产权的过程。这在中国体现为一个分权化的过程 ,包括政府向企业放权和中央向地方分权两个方面。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权状况的基本特点是“政 (府 )事 (业单位 )不分”、“政 (府 )企 (业 )不分” ,政府全面介入经济和社会。政府作为政治组织 ,承担着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任务。产权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 ,它的建立是从分权开始的 ,分权又催生了私有产权 ,中国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中国正在建立的产权制度的特点是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并存 ,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 ,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成为监管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改革”具有多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革命”,属于宏观层次的改革,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第二层含义是“改进”、“完善”、“改良”,属于中观层次的改革,主要指通过改变、改正错误或消除缺点来使体制机制变得更好,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层含义指“改造”、“改变”、“重组”、“重建”、“革新”等,属于微观层次的改革,针对的是具体的方针政策,旨在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第一层次的改革,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第二层次的改革,要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深化第三层次的改革,要切忌瞎折腾。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产权     
“财产权利”的简称。产权,是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财产所有权,即由法律加以维护和强化的最高占有权,这是产权最基本的含义;二是财产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和处置权,即对某种财产的实际占用权。在财产出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情况下,会有这样一种关系,即人们对资产没有所有权,却拥有一定时间和一定程  相似文献   

10.
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过程中,有人借口“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党和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这里有必要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性质、含义以及与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的关系再作探讨。以便更好地贯彻这一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所谓自由从其一般分类上有思想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思想自由是思想意识领域的自由、言论的自由等;社会自由是社会领域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自由;道德自由是一种选择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或“选择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所讲的“自由”首先指一种思想自由,即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要打破几十年的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号角,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层层推进的序幕。 一、第一次推进,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推进到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即1979年3月8日,陈云同志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并首次解释市场调节的含义:“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在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同时,严肃地指出了忽视市场调节的后果,“同志们对价值规律的忽视即思想没有‘利润’这个概念。这是大少爷办经济,不是企业家办经济”。  相似文献   

12.
“保权让利”是指在保持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仿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管理的方式,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按一定年限通过转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直接流转,土地收益大部分留给集体经济组织的模式。上海嘉定、江苏无锡等地均采用这种模式。“保权让利”是一种直接入市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实行国有和集体土地“两种产权、同一市场、统一管理”。“两种产权”,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两种土地所有权同时并存,同质同价。“同一市场”,是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同一市场上流转。“统一管理”,是指政府把两种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3.
关于监督与权力的话题,刊头报端的讨论已有不少,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人们谈得比较多的只、是这个话题的一个方面,即“权力需要监督”。这一论述自然非常正确,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凡有识之士皆不会与之唱反调。不过。笔者现在想谈的是“监督与权力”这一话题的另一方面,即“监督也需要权力”(这里特指公民的监督),实践证明,没有权力的监督只能是一个空洞的词汇。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6):20-20
所谓“民为政纲”,这里的“政”是指政治权力的领域,包括政治制度与掌握政治权力的人。“民”不简单地是指人,而且可以引申为政治这个领域应当尊重的基本价值和应当服从的首要道德原则,即政治应当以民为本、以民为主。“民”应当是包括所有人的,  相似文献   

15.
张子林 《理论学刊》2006,(11):94-95
所谓宪政,是指由宪法性法律或宪法性惯例确定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相互关系、职责权限、活动规则,旨在保护公民权利,并由制度保证宪法得以实现的状态。宪政必然涉及到两种关系:(1)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关系;(2)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其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宪政的主要矛盾。宪政主义意味着在政府和公民的关系中对政府进行法律限制,在被治者的权利与自由和政府的有效运作间谋求平衡。但是,宪政的主题必然在逻辑上涉及到合宪性审查的主题,这是违宪的司法救济手段,也是宪政的制度体…  相似文献   

16.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17.
财政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将社会产品的一部分进行集中分配的一种分配形式。财政分配与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工资分配、价格分配或企业财务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不同,在财政分配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政府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在整个分配过程中政府是直接的决定者和组织者。从财政学的角度分析,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即私人经济活动和政府经济活动。财政权力是政府权力中基本的权力之一,它是政府存续的前提,属于国家的“生存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财政权力与私人的财产权力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无论…  相似文献   

18.
产权     
《新长征》1994,(2)
产权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产权是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财产所有权,即由法律加以维护和强化的最高占有权,这是产权最基本的含义;二是财产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和处置权,即对某种财产的实际占有权。在财产出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党组织是企业改制后的“政治核心”,不单纯脱离企业经济工作的“政治中心”,也不是独立的“权力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一、“党的主要领导权力”的含义与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实行集体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原则,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及领袖们都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是一个集体,是一批人,并不是一个人。因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力也应当由领袖群体来掌握.不应当集中于一人之身。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