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船队规模的扩大,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和一些负有减排义务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但由于国际海运未被包括在《京都议定书》中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统一管理,目前,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仍仅停留在纸面上。本文从对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形势分析入手,论述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可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并最终对可实施的减排原则和模式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姚莹 《当代法学》2012,(1):54-61
保护气候环境是人类共同关切之事项。海运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制,构建海运减排法律制度。"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体现了分配正义且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所确认,应为构建海运减排法律制度的基石。国际海事组织依据《京都议定书》授权制定海运减排机制,但在其最新通过的"新船能效设计指数"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两个强制性能效标准中背离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力图在市场机制构建中重回此原则。中国应在海运减排谈判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适应强制性能效标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海运减排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欧盟温室气体控制法律和政策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的法律和政策为我国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值得借鉴的东西主要有:对各种温室气体的统一控制;温室气体减排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政府管制、市场手段、企业自愿协议和技术开发等方法的互补应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政策制定程序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过程中,应秉承气候正义的理念并坚持如下法律立场:确立公平合理的减排标准,实现分配正义;完善气候变化公约的履约机制;发达国家应当制定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矫正正义。为落实以上立场,中国应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与美国、欧盟一起引领国际气候治理,并切实履行至今已达成的包括《巴黎协定》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气候法律文件。与此同时,在国内应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碳排放交易法规和环境税法,运用碳排放交易和碳税等市场工具,从法律、市场、政策等方面确保气候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欧盟建立航空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为虽然引起广泛争议,但该行为的实施有其完善的区域法律及欧盟成员国的国内法基础。鉴于航空活动的特殊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应发挥其协调作用,推动航空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多边谈判,通过制定多边协议,既能统一管理航空活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又能同时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切实落实"共同而又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6.
廖斌  崔金星 《当代法学》2012,(4):111-118
作为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实施基础保障的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管理体系,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履行国际减排义务和推进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重要职能。该体系包括京都框架下以"三可"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和EUETS框架下基于测量计算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并通过二者的协调与对接,形成以立法积极推进为特征的权责明确、内容具体、分工协作的管理框架和企业排放监测、报告、核证及注册登记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以上经验对于我国构建和完善两个市场和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创新与完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日本颁布了第一部专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法律——《地球变暖对策推进法》。为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目标,让日本国内企业积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日本政府提供补贴,鼓励企业自愿参与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这种不采取命令控制模式(command-and-control),而是以自主参加与补贴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减排温室气体所需的管制成本。目前,我国虽然不承担减排义务,但我国政府提出了自主减排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借鉴日本这种柔性立法范例。  相似文献   

8.
德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是德国气候保护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履行减排承诺的重要工具。在欧盟指令下,德国颁布了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系列法律法规,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并通过国家间、跨国企业间和国内交易的三种路径对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的排放许可、排放权利、排放权分配和排放权交易等方面进行规制。德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法律规制中的立法思路和技术性操作规范,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盟颁布《2008年航空碳排放交易指令》将国际航空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随后,欧盟一直积极筹划将国际海运也纳入到该体系中。但由于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性等特点,欧盟此举将可能产生一定的域外效果。然而,无论从国际习惯法,还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角度看,其域外管辖的效力均应受到质疑。中国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航运大国,也应未雨绸缪,积极从法律、政治、外交等途径寻求应对之策,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它体现了国际社会通过多边磋商和行为来解决温室效应,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一种努力。作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根 《北方法学》2010,4(3):109-116
自17世纪初现代国际法产生以来,国际法在威斯特伐利亚模式的国际秩序发展变化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可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从国际法理论的变化角度分析国际法在规范国际秩序中的作用;其二,从国际组织的国际法编纂或制定角度分析国际条约法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变化中的作用;其三,结合当代国际秩序中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经济的互动作用。由此,可从国际法角度探求面向未来国际秩序变化的中国立场。  相似文献   

12.
王曦  杨兴 《法学论坛》2005,20(1):132-139
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的发展表明 ,司法判例和国际“软法”文件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中的许多习惯法规则的形成 ,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相关的司法判例和国际“软法”。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的发展将使得国际环境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朱淑娣  周诚 《北方法学》2011,5(5):100-108
国际经济行政法是调整跨国经济行政关系的国际、国内公法规范与原则的总和,换言之,国际经济行政法是政府规制市场的国际协调法。权利平等保护原则与正当程序原则分别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体现了国际经济行政法中的公平正义价值。从法理基础看,这两项原则既是理性精神的反映,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以及长期法律实践的结果,它对国际经济行政法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从实在法角度考察权利平等保护原则与正当程序原则在国际经济行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主要有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原则及反补贴制度,WTO对国内程序法的要求及WTO争端解决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制度,旨在从形式的平等过渡到实质的平等,建立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法治与宪政规则。  相似文献   

14.
杜志华  杜群 《现代法学》2002,24(5):145-149
本文考察了温室效应理论对缔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决定性影响 ,并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法律原则 (规则 )及其对国际环境立法的贡献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尹力 《现代法学》2000,22(3):33-36
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国际私法的传统功能是法律选择,实现这种功能的载体是冲突法制度。随着国际民商事关系的蓬勃发展和国际私法呈现出的统一化趋势,加之冲突法制度的固有缺陷,使得国际私法的功能必然要逐渐演进为法律协调。与法律协调功能相适应,国际私法的范围除了包括冲突法外,还应涵纳国际统一实体法,两类规范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对国际民商事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金明 《政法论丛》2007,47(4):22-28
从法理学的角度审视法律冲突在国际私法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看出,国际私法尽管是与法律冲突相伴而生,但它的任务却并不是要解决法律冲突,而且事实上也解决不了法律冲突。法律冲突的解决只能依赖于各国“应然法律”的趋同,而国际私法的任务则是通过确定涉外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去建立并维护一个合理的、正当的国际民商事交往秩序。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实质是国内法在国际交往关系中占居何种地位以及国家如何在国内执行国际法。本文在回顾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较客观地揭示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济条约主要在政府间组织主持下制定。由各政府间组织分别组织缔约活动,在缺乏协调的情况下,必然带来国际经济法律冲突,并成为国际法“碎片化”现象的一种典型反映。在主持缔约阶段,政府间组织可采取一些技术性措施来事先防范有关国际经济法律冲突的发生;而当冲突不可避免时,则只能经由各国授权政府间组织在实施法律阶段事后加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间组织有必要、也有义务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由此将推动政府间组织的网络化进程。在全球化时代,政府间组织网络构成了多层次全球治理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间在国际经济法方面的合作,被视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都灵冬奥会的反兴奋剂法律冲突产生于东道国法律与国际奥委会规则的不同规定。本文通过对该法律冲突解决的分析,肯定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规则的国际法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xistence and use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laws across the Commonwealth. It commences by considering approaches to risk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response. It reviews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disaster law, policy and tools. The paper examines nation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laws through the lens of a typology of laws, based on the complexity and scope of the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response system. It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Commonwealth countries relating to review of disaster laws,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and the inclusion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recovery, climate change, quality standard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exual and gender-based violence in disaster la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