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代词学发展史上,金陵端木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可惜,关于端木采的作用与影响并未引起词学界的足够重视。叶恭绰《全清词钞》选端木采词三首,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和于在春《清词百首》仅选一首,张伯驹、黄君坦《清词选》和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则未选端木采的词作,刘毓盘《词史》亦未曾论及端木采。  相似文献   

2.
法治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式一词在法学中的出现,是结构主义理论向法学领域渗透的结果。从结构理论上看,模式一词无不涉及到宏观构架和微观组合等方面的问题,即构成一种定型化的模式,必须有各种要素的有序排列和有机组合。因此,讨论法治模式问题,首先应该从理论上弄清建构法治模式的各种制...  相似文献   

3.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另一朵奇葩。从其生成之始,似乎与诗就有着明确的分工,"诗言志、词缘情"。词是"小歌词","别是一家"等词论接踵而至。然,随着其发生发展,片面地强调并身体力行地去实施这些词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看,显然是不着调的。本文试从世界、作者、作品、读者等四个角度来探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环境与刑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环境与刑法杨春洗,向泽选环境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和对不同的对象,可以作不同的理解。但法律上所讲的环境保护中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人类为求得生存,就必须保...  相似文献   

5.
读词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庵误以父词为子词宋黄升尝选花庵词选,其中载胡仔感皇恩词云:“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沉醉。卧龙多事,漫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案此词胡仔之父舜陟作,花庵误选。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载此词云:“先君顷尝丐祠,居射村作。”自言先  相似文献   

6.
纳兰成德的词论反映了崛起中的饮水词派的词学追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推尊词体,缘于清初词体不尊;二、注重比兴寄托,缘于清初词作因缺乏比兴而导致的寡淡乏味;三、以性情为本,反对逞才使学,缘于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因使气逞才而导致率直与晦涩的流弊;四、主张转益多师,反对模拟因袭,缘于词坛宗唐、宗宋各执一端的倾向。它集中反映了饮水词派对17世纪70年代词学创作现状的反思,代表着词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义父的《乐府指迷》是产生于南宋后期的一部重要词学论著,影响甚广。其指迷所向,主要是为了抵制两宋时期北曲对宋词的市井俚俗化影响,坚持词学的本色特征,坚持雅词的传统,所以在理论上提出了雅词四标准等一系列主张,并且通过清真词作为雅词样板,将词与曲、诗在音律、字面、表达等方面加以区别,从而显示了词学的独特品格及其理论特质。研究《乐府指迷》与《词源》的相异点,不但可以澄清词学本色论与词曲合一论的不同立场,而且也可更清晰地把握《乐府指迷》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8.
一位中学历史老师,将一次课堂辩论会的内容,成功转化为一篇教学论文被发表并被转载。一年后,另一篇包含着和辩论词部分相似内容的论文“出笼”,从而为著作权问题引发了两场知识产权诉讼——论文附有的辩论词被“克隆”了刘畅(化名)是南通启秀中学一名已有多年教龄的历史老师。2001年2月,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场“主体性教育”课堂实践研讨会,刘畅决定创新教学形式,以“辛亥革命是否成功”为主题组织学生以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上一堂公开课。此后,刘畅花了几天时间,收集了大量关于辛亥革命的文献资料,并撰写了辩论词。辩论词共分四部分:第一部…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只标词牌名)一词的作年,多数学者如邓广铭、唐圭璋、俞平伯、胡云翼先生等订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夏承焘先生则认为作于嘉泰四年(1204)。近来,又有一些同志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看法迄今未能统一。作年问题虽然无关宏旨,何况相差又仅仅一年。但是,由于在作年认识上的分歧,已经多少影响到对这首词的理解。因此,弄清楚这个问题仍属需要。本文拟根据一些记载和有关  相似文献   

10.
谈词的双音化,关键问题是词与词素、词组的划分问题,也是词的定义问题。可是词的定义很难下,一般书上用的定义是:词是最小的自由活动的语言片段。这定义对现代汉语来说,大家嫌它不明确,或嫌它太严。(详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7页,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97页)对古汉语来说,根据这个定义,除了少数联绵词、外来词之外,再没有双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词,在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和中国各级政府文件中经常出现,已经成为时下中国社会热词之一。同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和努力建设的社会管理工程。然而,长期以来,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词的内涵,人们却存在着相互差别很大的理解。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学术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进行研究探讨时的交流,更为严重的是,必然影响到对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的建设效果。在总结、评述目前各种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词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词的定义,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社会公众参与下,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协调行动,运用各种合法有效措施防治严重治安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活动的一项社会管理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按照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自白”一词是指:“自己说明自己的意思”。笔者主张,应用“自白”一词来统一取代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所使用的“口供”、“供述”、“辩解”、“供词”四词,理由是: 一、采用“自白”一词,可以避免我国目前对“口供”与“供述”二者在内涵、外延上的法学争议和语言释义上的分歧。“自白”一词既可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头  相似文献   

13.
人民法院在审理土地、山林纠纷时,常常碰到一个法律事实——“四固定”,即土地(包括山林)、耕畜、农具、劳动力的固定。该内容最早出现在1959年4月中央政治局上海会议纪要《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中。1961年3月和6月,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修正草案”中进一步予以修改和充实。第一次用“四固定”一词进行表述的是1962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其中规定:“原来‘四固定’的土地……  相似文献   

14.
江苏民兵革命斗争故事选《京江怒涛》,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江苏民兵艰苦卓绝的武装革命斗争,展现了一幅英雄遍地、光采照人的艺术图景,比较深刻地表现了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关于群众创造历史和路线决定一切的思想,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路线教育的形象化教材。这部故事选,是从江苏省军区政治部选辑的《游击健儿》、《长纓在手》、《遍地英雄》、《江海洪流》四  相似文献   

15.
张鸣 《政府法制》2012,(35):26-27
“选举”这个词,在中国卉代指的是科学考试选拔人才,到了近代,由于日本人的掺和,才变成了今天这种投票选领导人的意思。所以,当西方政治意义上的选举在中国落地的时候,大家一时间都不习惯,选举人怯怯的,被选举人慌慌的。  相似文献   

16.
国际民商事合同中的默示选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仁山  黄志慧 《现代法学》2014,36(5):147-161
在国际民商事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尊重当事人默示选法的意图,得到国内法与国际条约层面的广泛接受。但当事人默示选法在理论上还存在诸多争论。当事人的默示选法应当是对当事人业已存在的默示选法意图之认定,而不是对其选法意图的推定或假设,而且,当事人的默示选法在本质上是明示选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践中,据以确定默示选法的因素包括仲裁(法院)选择条款、相关交易中的法律选择条款、在合同中"提及"或"并入"某国法律以及标准格式合同等。在认定当事人的默示选法时,应将上述指示因素以及合同和案件的整体情况综合起来一并考量。现有条约和国内法实践表明,对于默示选法的证明要求问题,各国尚未形成一致做法。我们应该在承认当事人默示选法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严格默示选法的证明要求,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默示选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难题。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上诉审理正在逐步摆脱“全面审查原则”的禁锢,向尊重当事人自由处分权的方向发展。但现行民诉法与有关司法解释的不协调及其存在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给实务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并制约着程序功能的发挥。笔者认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用“审查”一词存在逻辑错误。我国法律对二审法院审理范围的界定使用了“审查”一词,其词义是“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它并没有通过检查核对进而做出裁判的意思。从这一意义上说,法院根本不可能只对当事人的上诉请求进行“审查”,而对当事…  相似文献   

18.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是只选个人的效果好,还是既选个人同时又选“班子”的效果好?如果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赞成后者,因为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选班子”的优势。在实践中,前者通常叫“海选”,后者就叫“组合竞选”。著名社会学家、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辛秋水教授对“组合竞选”进行了近20年的潜心研究,并从1989年起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定义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黑社会"一词,在旧中国曾经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概念。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提起"黑社会",便大有谈虎色变之感。解放以后,随着大镇反和清匪反霸斗争的胜利,黑社会势力在中国大陆早已绝迹,甚至连这个名词也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遍查《辞海》、《辞源》和众多的社会科学词典,均没有收入"黑社会"一词,看来这一概念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已经消失了。然而,进入80年代后半期以来,在各种新闻媒体上,"黑社会"一词出现的频率骤然增多。随后,中央领导和政法首脑部门便一再强调,必须严厉打击带有黑杜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事实上,黑社会势力已经在中国大陆悄然崛起,且大有死灰复燃之势。为了对付日益扩展蔓延的黑社会势力,必须认认真真地对  相似文献   

20.
时下,“休闲”一词颇为流行,与此相呼应的吃、住、行、玩等各种生活方式也都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认识不同,休闲生活的品位也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