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这就使进一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必要。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生态和谐的社会,自有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原始的内在和谐统一、外在的尖锐对立再到今天重构生态的和谐。正确认识这一变化,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将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4.
张法连 《中国律师》2005,(10):24-25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概括地讲,和谐社会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第二部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特征并不是完全并列的,民主法治居于首要核心位置,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和谐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必然归结为法治问题,或者与法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应依靠法律制度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健全的法制是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然而正是人性的迷失,使得人与自然从同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当前的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如果司法腐败,将会纵容和放大社会的腐败,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公众普遍的向往,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工作制度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法院执行制度的和谐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所以必须大力改革和完善执行制度;反过来讲,和谐的社会环境也能保障法院执行工作的长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如果司法腐败,将会纵容和放大社会的腐败,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经济高速增长、环保意识缺失、对GDP的崇拜等因素,正在引发整体性的环境恶化,孕育着生态危机。它在实践中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进而导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失调,在理论上它也是文明的人类对生态的不文明,它的存在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行政机关是依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民主、塑造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把握好工作方位,发挥好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服务,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实现保障与必然路径。目前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其落实和实现程度对于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成效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能够正确的反映和谐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基本特征,它的正确实施能够有力的保证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本文试着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为切入点,对现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略和现实要求作一简短分析。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跨学科概念,具有美学本源、哲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基本特征中具有统揽全局、支撑全局的作用。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围绕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法律的引导和维护作用。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包括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和守法保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守秋 《现代法学》2005,27(6):54-6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公平社会,始终是人类和法学家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及其迫切需求,才促使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即调整论开始在中国法学界诞生、成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使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化,生态良好。因此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壶关县水利水保局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大刀阔斧综合治理龙丽河  相似文献   

16.
浅论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既是静态和谐社会的独立评价指标,又是动态构建和谐社会的操作手段。同时, 这六大特征又构成了四个完整的具有不同功能和价值的方面,即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诚信友爱和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安定有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法治化机制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也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文化就是实现两者之间沟通、协调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如果不能形成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在这里。和谐社会指的是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状态,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人民警察,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和谐交通,服务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落实到福建,就是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和谐福建。和谐社会、和谐福建的构建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离不开法制的保障,需要法制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