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村庄精英的权力再生产问题是观察与理解中国村庄治理的一个重要视角。村庄精英的权力再生产行为具有三重动力,即客观环境的机遇与压力、利益驱动的"理性人"特征、权力自身维持与强化的本能。村庄精英权力再生产的策略选择比较复杂,可以从村庄体制内精英与村庄体制外精英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村庄精英的权力再生产对于村庄权力结构、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庄秩序构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2.
村庄精英权力结构研究是村庄治理秩序研究的基础。在不同时期,或同时期的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分化水平、村庄归属感和村级正式权力影响力等因素,对村庄的的村庄权力结构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将农村税费改革作为时间点进行划分,会形成不同的村庄权力结构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省严家村,老年人的村庄公共事务参与处于村庄常住人口显性老龄化与精英外流相互交织、村庄共同体衰落与家庭共同体相对稳固二元悖反、村庄治理资源精英控制与老年人参与空间拓展同时并存等现实观照之中。以广泛性参与、自主性参与、实质性参与、合作性参与为考量维度,严家村的老年人村庄公共事务参与具有差异性、间接性、边缘性、无组织性等群体性特征。优化老年人村庄公共事务的参与,既要培养老年人精英,挖掘老年人自身潜能,优化村庄公共事务的参与结构;亦要大力培育老年人组织,厚实村庄公共事务的参与底蕴。  相似文献   

4.
随着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治理权力的下放,虽然瞄准的区域更小,然而,在"熟人社会""关系社会"中,村庄内部精准扶贫的整个过程,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到精准管理,其实都是在村庄权力结构的影响下进行的,受到体制内的村两委以及体制外的家族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普通群众的干扰,真正的贫困户受益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精准扶贫的成效,使村庄内部分化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三位乡村经济精英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乡村经济精英拥有的丰富资本构成了他们在村庄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机制,乡村经济精英对村民观念现代化、与村民共享利益、为村庄赢得发展资源、改善村庄治理模式等多方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与此同时,将乡村经济精英对村庄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是促进村庄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豫东Z村是典型的人口流出型村庄,Z村治理中出现的主体萎缩与治理逆变现象严重干扰了村庄治理的正常秩序。主体萎缩意指村庄治理中普通村民和村庄精英的部分退出,治理逆变则是因国家权力扩张过程中的强制行为而出现的“治理”向“管理”的转变现象。具体而言,国家权力的强势介入、村庄精英的中介失衡、普通村民的黯然离场是此现象的实践表征,而其生成则是基层政府“乡镇本位”的行为逻辑、村庄落后的发展现状、个体匮乏的治理素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Z村而言,优化行政力量的介入方式、探寻行政力量与自治力量的合作机制或许会是走出“主体萎缩与治理逆变”困境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体制精英的半官僚化与村庄选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选举是多方共同参与的政治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体制精英因为拥有比普通村民更多的资源而居于主导地位,且由于其身份的半官僚化而结成利益联盟,从而使选举呈现出更为浓厚的精英控制色彩.  相似文献   

8.
村庄善治是农村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村庄善治不同于传统农村管制模式的一个根本之点在于农民本位和村民自治,而要实现村庄善治以及村民自治需要改变目前的权利配置方式与权利结构,向农民大幅赋增权力。农民赋权可以极大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和能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村民自治和村庄善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1998年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而在实际运作中却受到国家权力强有力的制约,导致了法律赋予的理想角色与现实扮演的角色的模糊冲突,为村庄体制内精英提供了一个自由政治空间。本文提出政治自由空间概念,运用动机—行为—结果的分析方法分析体制内精英的五种策略选择及其相应的结果,并且对于如何压缩自由政治空间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共物品供给匮乏是当前村庄发展中所直面的现实问题,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因素。但传统政府供给职能的萎缩和市场供给有限形态的存在,使得以“一事一议”为代表的村庄集体供给成为重要补充,然而实践表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依然存在困境。村民个体理性逐渐觉醒,成为村庄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开始寻求资源有限背景下的自我利益最大化。通过岳村调查发现,村民理性表现为集体成本分担意愿,并呈现从弱到强的变化态势,集体行动的奥尔森困境则表现为投机行为泛滥、精英剥夺严重、公共选择趋于瘫痪等。重构乡村社会资本、实施“有偿”供给、政府财政介入、构建小集团供给模式成为走出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奥尔森困境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1.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 Village election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roughout China for more than a decade. Much improvement has been made i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village...  相似文献   

12.
Village democracy in China has expanded from village elections to the institution of village deliberation. This transformation would necessarily involve a number of trial studies on village deliberation. The paper examines one villag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experiment in Bianyu village, Wenl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It provides a basic background to Bianyu village,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and examines its outcom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assessment of the prospects for villag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rural China.  相似文献   

13.
14.
王丽  孟军 《理论导刊》2006,(12):64-66
学界研究乡村治理的著作、文章不胜枚举,从方法论层面来看,这类研究主要使用的是两组方法论,即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制度视角的研究和行为视角的研究。同时,存在两个问题:过度借助西方的学术话语,基于本土的创新不多;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困境。解决方案也有两点:一是加强理论的本土化建构,二是加强中观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村党支委和村委会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村民自治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村党支委和村委会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关心的热点与难点.本文通过对制度规定和实际情况的观照,对村两委冲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行"村级党政结合"等调适对策,旨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协商治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7,(2):32-39
以民主选举为重心的村民自治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村民自治从参与到选举的扭曲,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民主的本质被掏空;二是精英牟利和民众权益被损害,村民自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遭破坏;三是以民主选举为重心带来精英主政以及"封闭式决策",造成村级决策的合法性脆弱。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的比较优势在于:一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更能体现村民自治的民主本质;二是协商治理更能促进村民自治中村级公共事务决策的合法性;三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提升民众的政治效能感,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一是要搭建日常协商治理的平台和载体,二是要加强农村协商治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三是要提升民众的协商治理意识和能力。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普通农业型村庄的富人治村状况和乡镇治理能力表明,当前的富人治村与传统社会的乡绅治村截然不同,前者更多的是一种行政逻辑,很少积极主动地回应村庄内部的治理需求;后者则是一种自治逻辑,是基于乡村社会内生秩序与治理需求的考虑。相应地,依赖富人治村的乡镇治理逻辑已不再是与传统乡绅治村相适应的简约治理逻辑,而是一种治理逻辑,即依赖富人治村只是乡镇应对其治理能力衰弱,以实现各类行政和治理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农村低保:新式乡村治理手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旨在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它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维护社会公正,然而这项重要制度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转换成为乡村干部对乡村秩序进行规范与整合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idea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s, of village citizenship in China. It spells out the context and content of village citizenship, describes struggles for village status, and addresses the puzzling questions of why and how villagers seek to retain this status. It further examines the logic of how such struggles are lead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village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The paradoxes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village citizenship,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village citizenship for achieving meaningful citizenship are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20.
乡村精英:农村社会资本内生性增长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社会资本不足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瓶颈。而农村社区精英资源丰厚、能力较强,有志于增进社区利益。精英是农民组织化的凝结点,是社会规范的维护者,是现代观念的弘扬者和社会关系网络的连接者,是农村社会资本内在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