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笔点睛     
《民主》2014,(9):31-32
<正>完善水价形成机制近年来,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依然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尤其是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和水利发展机制不活,是水利发展的突出障碍,随着水利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此,建议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国家战略作为重要手段,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构想为背景,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特色,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提出4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非中国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延续,更是迥异于西方掠夺称霸的海洋观,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导构建的是新型国际合作观与海洋观,其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价值导向以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在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与实践,将使中国与欧亚国家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合作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但我们也要看到,其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风险。针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各种风险,必须尽早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全面的风险应急机制、完善的区域协调机制和良性的风险干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两者共同构成了既不同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也不同于当代美国新丝绸之路的当代中国新丝绸之路区域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和中亚各国的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在"五通"战略基础上合作具有深远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中亚格局演变及美国、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发展战略的影响;通道能力不足,交通网络结构失调;交易风险加大,官僚主义的不利影响;缺乏市场需求,缺乏完善的制度;多种文化力量的冲突,"中国威胁论"、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影响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多边思维处理大国关系,以多边合作处理中亚关系,深化经济合作领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便利化,开展文化合作,推动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寻求国际合作,打击民族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6,(4):34
正【提案背景】宁夏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通中阿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宁夏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抢抓国家批准举办中阿博览会、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的重大机遇,不断深化与中亚、西亚、北非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  相似文献   

8.
全球正在掀起区块链创新热潮,我国立足国情,提出"区块链强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建设区块链创新生态系统,这对营造良好的区块链创新环境、打造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秉承"创新引领、重点先行,系统布局、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内外并重、共创共享"的基本原则,对区块链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从创新驱动、环境保障、机制优化、人才为本、文化自信等路径出发,实现区块链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提高我国区块链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喀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喀什正处在一个发展新时代的转折点,应从从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出发,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中心城市、西部"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西部物流中心、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  相似文献   

10.
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下简称"一带")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政治、经济、能源安全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2015年成立的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也称欧亚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一盟")目前正在为促进地区发展一体化发挥着作用。基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中俄两国领导人与2015年5月8日在莫斯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由此"一带一盟"对接关系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罪名也变为污染环境罪.一般认为,修改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过失犯罪,但对于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理论上颇有争议,存有过失说、双重罪过形式说及故意说等观点.但过失说及双重罪过形式说均不能正确反映本罪修改的实质意义,不利于正确认定污染环境罪,不利于有效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因而不足取.无论从文理的角度,还是从论理的角度,污染环境罪都应当是故意犯罪.将污染环境罪解释为故意犯罪,有利于惩治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