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产权制度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新模式,目前已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推广。它具有产权清晰化、股权商品化、财产所有权职能与营运权职能分离化、股东权益保障的法律化等特征,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农民提供了利益保障,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关于注册登记、集体股的设置、股权的流动、与村委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难题。运用现代产权经济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征地矛盾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干预,正在逐步得到缓解,而“农转非、村改居”过程中集体资产产权关系所体现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却愈加凸现,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个案。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模糊。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推进城郊经济集体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3.
一“、城中村”的特征城中村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现象,它从出现开始,就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而存在。作为“都市里的村庄”,与城市社区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具有以下典型特征。1.社会经济结构二元化城中村的产业、就业基本非农化,但没有同步带来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消解。城中村往往拥有庞大的集体经济,从产权关系、经营管理方式、利益分配等生产关系性质上看,仍然维持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与此相对应,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仍延续着传统的农村管理体制,有的城中村虽然已经挂上了社区居委会的牌子,但其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型市场主体,体现了集体资产归全体成员所有而收益归成员个人所有的双重性,因而大幅促进了我国农民其中主要是都市圈中的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在欠发达农村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通过发挥兼具集体主义精神与市场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企业家的作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既有助于其部分成员携资进城,又有助于其留在农村的成员实现人均资源拥有量倍增,并有助于其在农业工商业化过程中通过集约化经营,增强自身的纽带作用与规模效应、提高自身的市场主体地位与市场议价能力、降低其对接城市资本下乡的市场风险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5.
集体产权是传统农村社区治理运行的重要经济基础。在实践运行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与村治制度交织在一起,村社一体、政经合一,资地不分、资产统合,户产一体、利益捆绑。在开放、流动社会中,具有封闭、排外、束缚特征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构筑出了外在开放、内在封闭的乡村经济社会结构,这正是导致当代农村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深化改革,重构新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走出当代农村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乡社会自由流动,构造新型城乡关系,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城乡社会融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问题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的一种常态化典型现象,其研究正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转变,即转向对城中村社区居民诉求的关注。当前城中村社区居民的利益出现了分化,根据是否为"户籍人口"以及"嵌入性"程度指标,可以形成"村民-谋利型""村精英-经纪型""移民-谋生型"和"漂流族-落脚型"四种不同的利益类型。城中村治理实质上就是协调与整合不同群体利益的过程。有效的城中村治理需要识别、尊重和满足不同类型群体的利益需求。以S村为例,基于不同群体的利益格局,要通过城中村治理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合理需要,保障全体居民的环境公共利益,弥合不同群体的福利差距,从而促进新型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与城中村社区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机制与治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面对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农村家庭经营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和治理结构是决定一种组织的性质和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要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治理结构。要创新产权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利益目标整合、风险保障以及宏观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率的产权必须权能完整,土地产权制度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经济低效率和现代化进程缓慢,原因是土地集体所有和集体劳动对生产力的束缚.经过三十年及新一轮以土地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农民业已获得所承包土地的包括占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和流转权在内的所有者权能,以农民个人土地产权为基础的土地产权制度巴基本建立.土地产权制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与社会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阵痛中的嬗变——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转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现象是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改善"城中村"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改变"城中村"的物质环境面貌,各地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推进"城中村"转制。但转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问题,违章建筑的产权问题,物质环境改造问题,就业和社保问题,基层管理体制的协调问题等。要缓解和解决这些矛盾,政府需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引导"城中村"城市化进程;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和谐社区;对违章建筑制定适当补偿标准或承认部分临时建筑的合法产权,保障转制居民利益;促进就业和建立转制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帮助转制居民安居乐业;着眼代际转化,促进"城中村"居民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9,(6):108-114
在"棚改"中,扶贫的国家叙事与城市叙事介入个人和集体空间,"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诱致城中村改造呈现改造主体外部化、改造目标公共化、改造知识去地方化、改造结果士绅化等空间生产困境,大多数城中村常住人口居住处境改善程度有限。基于可持续人居目标,批判和导正空间异化的现实逻辑,政府应将空间正义作为价值导向,以房屋使用价值回归为焦点,通过包容性和整体性空间治理,促进城中村改造主体的多元合作共治、过程的包容开放、成果和收益的普惠共享,实现对弱势利益相关者的特别关注,构建空间再生产图景,实现既有企业家城市治理逻辑的突破与空间治理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