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楚地认识我国小康水平存在的地区差异性 ,对于建设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小康水平可以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和教育消费性支出等四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竞争从表面来看是产品的竞争 ,实质上是技术和知识的竞争 ,但是技术和知识的竞争力追根溯源又取决于教育。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教育对各国的竞争力将起着更加决定性的作用 ,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持 ,本文主要通过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来谈谈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 2 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一、公共教育支出总量的国际比较公共教育支出指政府对教育的各种投入 ,包括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在我国这一指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代替 ,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 ,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 ,校办产业、…  相似文献   

3.
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张家港市,地方财力雄厚,乡镇企业发达,各级政府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而农村教育费附加全部由乡镇企业承担,实行费改税后,这里没有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更没有危房校舍。看来,教育要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壮大。  相似文献   

4.
八年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部地区政策研究”报告 ,在分析了我国东中西的发展态势后 ,提出了“谨防中部塌陷”的观点。八年后的情况表明 ,中部地区确有某种“塌陷”态势 ,其表现 ,一是东部与中部差距急剧扩大 ,两者的GDP的差额比 ,1990年为5 1∶1,1997年扩大为26 1∶1 ;人均GDP的差额比已从4 3∶1扩大为22 5∶1;二是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支持政策已从90年代初的探索阶段进入到目前的实施阶段 ,因而使西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 ,中部已成为投资增长的“锅底”。如1998年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 2 %,比中部地区高出16 8个百分点。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情况是 :在市场经济运作方面落后于东部 ,国家资源分配方面又落后于西部。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部地区9省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国土面积是全国的29 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5 3%,经济总量(GDP)占28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在全国名列前十位的产粮省中 ,中部有4个省 ,在全国10个大产棉省中 ,中部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中部地区的原煤产量占全国的56 8%,东部沿海省市净调入的全国统配煤中 ,90 %以上来自中部。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教育中介组织是社会中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教育滞后需要教育中介组织的介入,其作用主要是可以促进西部教育决策的优化,破解西部教育资源的难题,促进西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西部民办教育发展作用的发挥等。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9,(47)
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由来已久。自5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在内地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60年代末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这些举措大大加强了内地包括中部地区的工业化的进程。但是,随着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迅速崛起,与中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差距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首先,从发展速度上看。从1949年到1979年,以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长速度,东部地区为708%,中部为628%,其速度之比为113∶1;而从1979年到1998年,东部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34%,中部地区为95%,东、中部地区年均GDP…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的瓶颈因素是人力资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来支持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从总体上看,西部经济增长的要素构成要弱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但就西部自身来看,经济增长的要素构成又有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的方面。经济增长有六大要素:资源、土地、资金、技术、环境、人才。从资源方面来看,中西部资源能源富集、发展潜力很大。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总量的72.3%,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占全国  相似文献   

8.
张军善 《民主》2012,(7):15-17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陆续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等“非均衡发展战略”,对这些区域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已见成效。但中部地区发展滞后。中原战略地位突出,自古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准确破题,找到一条快速发展之路已成为中部省份,尤其是河南亿万父老的热切期盼。中原经济区这一构想从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节奏之快、耗时之短、成效之著.  相似文献   

9.
孟天广  顾昕 《行政论坛》2012,19(3):65-71
基于199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支出水平的变化及省际分配的均等化进行考察,并应用基尼系数的分组分解探讨了地区差异对人均社会支出省际不均等及其变化的影响,发现:该阶段社会支出有均等化趋势,但仍呈现不均等的态势,且未能有效实现调节收入分配的福利效应。在地区间、地区内和跨地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存在着京津沪、东南沿海、少数民族地区、东北、西北、西南和大中部地区等七个社会支出区域聚类。均等化社会支出的短期政策主要是促使冀鲁及中部省份增加社会支出,同时,中央财政加强对西部非少数民族省份的财政转移;长期政策是中央政府实施更加公平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政策的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5,(5)
<正>加快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离不开发展教育。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在区域经济等各方面的差异,西部省份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扎根西部地区的一线教师提供学习进修机会,作为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的地方组织,民进湖南省委会连续  相似文献   

11.
12.
13.
Abstract

Although China has avoided the direct attack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t has suffered secondary consequences leading to an economic slowdown. More importantly, the plight of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has driven home the urgency of financial reforms as China shares many of the problems at the root of the crisis in Thailand, Indonesia, Malaysia, and Kore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form measures adop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ince the crisis. It analyzes the political dynamics of financial reforms in terms of state preferences and state capacities. In retrospect,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may well be seen as a turning point in reforming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financial audit model. The overall sample consists of 100 school auditors in Malaysia. Field work covered 4 stat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eninsular Malaysia, i.e., Perak, Pulau Pinang, Kedah and Perlis.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ith 41 closed ended items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This study uses quantitative method such as correlation, chi-square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test the variables. The finding confirms that the school financial audit model consists of general standard, audit work standard and reporting standard. This model can be used by various parties including private entities, state education department and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相似文献   

15.
The persisting Eurozone's crisis is a combination of a sovereign debt crisis and a banking crisis that have been trigger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is the consequence of a policy laxity for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and fiscal rules of the monetary union, which led to macroeconomic imbalances and enforced the mispricing of risks by the markets that in turn contributed to escalate the banking crisis. To addres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Eurozone's crisis, the European Union has implemented a new crisis management framework, which, however, is not immune to trials. The present paper follows a tripartite structure and begins by examining the causes of the Eurozone's crisis and draws its lessons. Second, it examines the reforms of the new crisis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highlights their key challenges. Third, in light of these lessons and challenges, a return to three ‘fundamentals’ is advocated and the case of enhancing the posi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within the area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is built to highlight how this is an optimal policy area for addressing the endemic weaknesses of the Eurozone and how this can contribute to securing a sustainable growth.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会计目标理论应该适应这一发展形势的需要.通过梳理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一般理论,考察我国当前财务会计目标设定的客观环境,提出了"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目标思路.  相似文献   

17.
《Strategic Comments》2013,19(8):1-2
Western governments have recently taken exceptiona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ir financial systems following a collapse in banking confidence. Whether these will be sufficient to quell extreme turbulence in money and stock markets is not yet clear. Predictions that the crisis will herald the end of American-style capitalism seem exaggerated. However, signs of a major economic downturn resulting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are already evident.  相似文献   

18.
皮毅 《行政论坛》2004,(4):85-86
金融监管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金融监管的效益是指自身效益、金融机构经营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针对金融监管花费了很大代价,但收效甚微的状况,提出促进金融监管成本与效益有效配置的对策建议,现实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19.
20.
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弊端.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由于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只手"的作用,再加上我国优越的政治制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使我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