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宏观上看,中国和西方政治发展路径虽然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政治生活的文明化过程。然而,政治生活的文明化显然不只是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进化,还必须是政治社会和政治观念的进步。如果从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政治发展不仅需要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革,而且  相似文献   

2.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实质是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即走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本文认为,此种政治发展观并不适用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实际。而“广义政治论”的提出,既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政治建设历程,不难发现,有四对重要关系贯穿其中,即探寻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注重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追求民主和稳定的动态平衡以及统筹民主和发展的相互协调。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持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提供坚强支撑,就必须全面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建设历程,深刻洞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设定了中国自近代以来各种思想理论、政治力量、社会运动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命运,规定了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发展经历了民族自决、人民认同和人民参与三个阶段。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探索,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体现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道路,或者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的民主政治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它对于中国民主发展的重大意义,丝毫不亚于“三权分立”对于西方民主、美国民主的重要性。中国民主政治就是在这三者的统一中运行的。了解这种“三位一体”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式民主的关键。中国的民主政治还要继续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要通过持续和稳健的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必要的、重要的,但要遵循三条原则:确有必要,经过实验,逐步推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阻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 ,政治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民主化与法治化。然而 ,我们国家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 ,能否突破这些障碍成为政治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关键问题。本文即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初步分析 ,以形成对政治体制改革阻力结构的基本认识。本文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存在着路径依赖性、文化阻碍、后发展特征的束缚等阻力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要走民主政治之路,前一件事取得了成功,后一件事却没有完成。民主政治要全面实行和推进,主要在于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执政者和执政党的民主实践意愿和决心,一个是经济市场化作为民主政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这两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欠缺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走向民主政治的进程中,执政者及执政党与市场化经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发展都不是均衡的,形成民主政治发展的五种走向模式。当代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应实行第五种模式,即在先推进经济市场化的情况下,适时跟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治民主化。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要依靠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现在应首先着手启动县级以下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在世界政治格局剧烈振荡变幻的复杂环境中,发展历程虽然曲折,但几十年高速发展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有独具的政治优势。这些政治优势主要表现为:始终以科学理论指导执政,不断认识和追求真理,主动把握和利用规律造福人民;执政党与执政权紧密结合,从中央到地方全部执政,实现了执政党的完整执政;培育了优质执政资源,实现了执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建构了独特的执政监督体系,保持了执政为民的本质;创建了协商民主和"一国两治"等政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边和平 《学理论》2010,(7):178-18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考察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轨迹及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积淀了党的政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构建了深化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遵循。70年来,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演变遵循了逐步确立"统领""首位"地位,始终贯穿于党的指导思想中,不断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演变逻辑。在新时代,深化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坚定政治信仰为前提,强化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以加强政治领导为核心,贯彻政治路线,站稳政治立场;以提升政治能力为关键,突出政治属性,夯实政治根基;以净化政治生态为基础,严明政治纪律,涵养政治文化;以构建政治保障为任务,明确政治责任,健全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轨道由曲折而逐步走向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国民党的旧法统,开始引导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走上法制的轨道。但是后来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而使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偏离了法制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了拨乱反正,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法制的轨道下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法制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回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轨道,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备,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会更健康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走向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政治发展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政治发展战略,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照抄照搬别国的政治模式,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以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政治认同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是实现和推动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对维持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众的政治认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基于物质和情感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始终处于动态状态,围绕"基本认同"上下波动。总体来看,我国民众的政治认同主要围绕物质利益的获得与受保护情况、社会政治生活的有序与否、情感与尊重的满足情况以及未来期望能否逐步实现等四个基本向度展开。利益失衡、情感上的落差以及政治权力异化是导致民众政治认同不稳定的主要诱因。培植民众政治认同就要从民众利益的实现与保障、民众情感的维系与加强以及政治权力的规范行使等三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对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一个国家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后,选择什么样的实现路径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现路径的新贡献是: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促进二者良性互动;坚持以基层民主推进整体民主,保障人民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坚持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和平建设的年代,政府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管好"钱袋子",福利国家是所有国家的必然选择,然而,预算的缺位或财政的腐败,引发我们思考到底如何更有效的配置公共财政资源。这也正是我国预算政治所面临的历史使命,使"税收国家"走向"预算国家",从"前预算时代"走向"预算时代",使预算政治走向规范化和正常化,人大预算监督、公民预算监督和一个有能力且负责任的透明政府是保证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政治民主化的提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体现了这样的认识:推动政治权威的转变、促成干部制度的改革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重构各政治主体的权力和权利关系是政治民主化的关键;以党内民主化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路径选择;制度、法律建设是政治民主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税收制度作为政府与社会经济利益分割的制度安排,能逐步改变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决策与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税收收入比重影响着政府行为的自主性,财税制度变革是政府治理模式演变的制度诱因,税制结构及其性质制约着政府职能行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税制改革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49~1979年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与之对应的是简化的税制与全能型政府;1980~1994年的"分权让利"时期,与之对应的是财政包干制下的税制与经济建设型政府;1994年以后的"分税制"改革时期,与之对应的是分税制与增长型政府。当前,以服务型政府转型为契机推进税制改革,需要确立立足于市场经济的税收理念,提高税收的财政主体地位,围绕地方税体系完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极具创见的制度设计,包括:进一步完善"两会"制度、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健全监督机制和实现依法治国等,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鉴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要遵循借鉴别国经验与立足本国国情相统一、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相统一、稳健发展与积极推进相统一以及存量完善与增量补充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陶一桃  程静 《理论探讨》2020,(5):103-109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在这种"黑天鹅"事件下,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和制度结构均发生深刻变化,税制改革成为协调资源分配、调节利益关系、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新时代的税制改革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变迁、数字经济崛起和老龄化加速的挑战,深化税制改革需要破除税制结构不合理、税制国际竞争力优势缺乏的困境。税制改革优化路径在于提高全民税收道德水平,加快直接税改革;降低可贸易品税负,完善供给侧税制改革;构建数字经济税收规则,改善税收征管制度;加强"一带一路"税务合作,提升我国税收制度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的政治效应和政治意义,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从表象看似乎在于"经济",但本质上却在于政治。作为"在政治上获中央授权改革的先行试验区",深圳经济特区不但引领和推动着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若隐若现地成为渐进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火力侦察点"。  相似文献   

20.
政治秩序要求政治系统保持高度的稳定性.政治主体只有通过政治秩序的构建来保障发展的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通过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政治秩序的运转机制;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实现政治体系全面有效运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权力与权利的有效运转等方面的措施是推进现代型政治秩序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