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历史过程。但是其理论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马克思思想"化"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创新的历史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中国"化"马克思思想的过程,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化"为我们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吸收、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硕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继承和发展、坚持和创新的统一过程,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就是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之中、被主体加以结合的对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一个是理论客体,一个是实际客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指导思想而不是一般理论、是次生态而不是原生态、是以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以追求理论完整性为中心;中国具体实际是一个包括了民族特点、文化传统、国情状况等在内的总体性系统,对于这些客体要素的把握程度是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主客体之间、两类客体之间的互动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标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特点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马克思主义化,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史,实事求是的科学史,与时俱进的创新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联系当前思想理论的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思想障碍;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现实基础;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动态的把握和认识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国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反之,则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国情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理论创新过程,有其内在逻辑法则。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准确认识中国的独特国情是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深刻揭示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其逻辑内容;立足群众实践,集中全党智慧是完成这一过程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和发展,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交锋的过程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近代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所不能化解的问题,能够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历史任务,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的历史必然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陈露 《法制与经济》2008,(22):118-119,121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和发展,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交锋的过程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近代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所不能化解的问题,能够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历史任务,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的历史必然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现代化发展史的经验教训,敏锐的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成规,重新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是中国共产党艰难探索的结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从改革开放到"三个代表"再到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完美相结合,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加以具体运用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关节点” ,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和实践相结合的新阶段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真正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笔者认为 ,研究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活动很有必要。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准备。这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使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得以从狭小的天地中走出来 ,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大量编译马列原著 ,出版报刊杂志 ,…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永无止境的发展和创新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必须坚持创新。坚持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握四个方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中简要的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胡永才 《法制与社会》2011,(16):279-280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变特征和理论内涵特征分析,总结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在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创新思想理论,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多位一体化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优秀理论品格与中国的社会变迁及由此产生的现实需求结合的过程,也是多种因素发挥作用的磨合过程,其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相互契合的因子以及马克思主义者与理论研究者所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过程中能够吸取东方思想的智慧,获得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丘岗  许鲁洲 《法制与社会》2010,(17):275-27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现代化始终是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走向胜利的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光辉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代化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把握这些能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代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延安整风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具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延安整风加强了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基础;冲破了长期以来存在与党内的教条主义的束缚,实现了思想大解放;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事业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