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在落马的贪官中,厅级以及省部级一把手较多,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带“长”现象。尤其是宣传领域、组织人事领域、执法监督领域贪官频频落马,继云南原省委宣传部长落马后,原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原成都市委宣传部长高勇又先后被查处;曾任过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长的韩桂芝、原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徐国健被“双规”;原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丁鑫发涉嫌受贿、原广东高院院长麦崇楷被查处、原湖南省高院院长吴振汉被“双规”……纵观近几年被查处的腐败大案,腐败分子具有共同点:放弃世界观改造,私欲膨胀,被金钱美女击中,走向腐败堕落;腐败行为大都发生在担任党政一把手期间;受贿金额巨大,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甚至过亿元。2003年,平均每月查处一名省部级大员,每天有7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落马。2004年,仅1—7月份就有109名厅局级以上高官被查处。在此,奉劝那些心存侥幸的贪官们: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山西落马官员一个接一个,成为“重灾区”,其中省部级官员7人,2011年选出的13名省委常委中。如今只剩下9人。这只是全国“落马”官员中的一部分。记者统计,十八大后被中纪委直接调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48人。  相似文献   

3.
1995年1—11月,我国有2153名县处级以上官员因犯有贪污贿赂罪行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6.8%,是历年来最多的。其中厅局级官员128人,还有2人为省部级官员。 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消息称,1995年前11个月,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山西政坛"矿难"接二连三,已相继有7位在职省级领导落马,足见中央反腐力度,也说明依托于煤炭之上的红与黑难以长久,也不该持久。统计显示,截至白云落马,全国已有48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其中副国级以上的有三名。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云是目前唯一的女性。落马高官涉及19个省份,其中山西最多,达到了7人,江西、四川等省也是腐败重灾区。  相似文献   

5.
政策信息     
叶汉雄 《政策》2003,(10):60-61
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5年将培训一遍 中组部进一步明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目标:从2003年起,利用5年时间,将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遍培训一遍。这是中央组织部近日召开的全国干部教育培圳工作座谈会提供的信息。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向。每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省部级干部500人左右、地厅级干部8800人左右、县处级干部10万人左右。县处级  相似文献   

6.
数字系     
《民主与法制》2014,(24):6-6
40个 自2009年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试行官员财产公示起,全国各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的试点已近40个。 31人 截至7月14日,十八大以来落马的41名副省部级以上高官,已有31人被公布处理结果。 23人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41名副省部级以上高官中,有23人曾被举报,其中9例为网络举报。  相似文献   

7.
文峰 《创造》2014,(9):73-73
正这种"坊间口碑"虽然只有寥寥几字,但从事后看来,却往往是部分官员落马前的腐败信号。近年来,一些"落马官员"或多或少都在当地有着这样那样的绰号。如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被称为"季挖挖",四川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被称为"李拆城",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被叫"拆迁大佐"等。(9月8日《海南特区报》)反腐风暴高潮迭起,"打虎拍蝇"的成绩早已刷新了反腐纪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贪腐官员的绰号也随着他们的落马走向舆论前台,  相似文献   

8.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王全杰代表提交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该改为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议。几乎与此同时,以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为首的一批老干部也上书中央,呼吁尽快制定《县处级以上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公布法》。这一系列事件,使得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再次引发了公众关注。  相似文献   

9.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10):5-5
“注水官博”泛滥成灾 近期,两名落马贪官的高学历引发舆论质疑。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本是文科背景,却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仅5个月即成为教授。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的学术镀金之旅包括苏州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其“法学博士”身份疑窦丛生,其博士论文被指抄袭和请人代笔。统计称,十八大以来落马的60多名副厅级以上官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至少有12人。  相似文献   

10.
数字系     
《民主与法制》2014,(23):6-6
12人截至7月下旬,十八大以来遭调查的38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中,政协系统占12人。521人截至7月26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已点名通报521名落马官员,波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铁腕治吏的一年。共有13名省部级高官因腐败受到查处,2600多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12.
微观天下     
《当代广西》2014,(13):5-5
正中纪委"最一月","老虎"接连落马5月20日-6月20日,全国共有67起案件、71人被调查处理,创下中纪委多个"最一月"的纪录。其中中央直属企业有7人被通报,创下过去一个月内单起案例被查人数纪录。而最引人注目的是6月1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苏荣接受调查,创下今年以来落马官员职务最高纪录。6月19日,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两名副省部级官员相继接受组织调查,可谓"一分钟连打二虎"。  相似文献   

13.
问责制--深化党政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责制的出现与作用 2003年春天,全国有近千名官员(包括原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内)因防治非典"工作不力"而被罢官去职.2004年春天,又出现了一大批包括省部级干部在内的200多名官员,在重大的安全事故和责任事件中,因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而受到查处与追究.这一来势凶猛的"问责风暴",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严肃查处追究失职官员责任的果断行为,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开了中国官员问责制的先河".难怪群众和媒体惊呼,这是从上而下刮起的一场"问责风暴".  相似文献   

14.
从3月15日全国两会结束到20日,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一汽董事长徐建一、中石油总经理廖永远、福建省副省长徐钢相继落马。中央6天打4虎,力度之大,非比寻常。纵观已经落马的大老虎,很多都被坊间认为是"能吏"。而这6天打的4只老虎,更是"能吏"中的代表人物。贪腐官员中不乏"干臣""能吏",这是当下社会值得关注的官场现象。一边是功成名就的履职业绩,一边却是以权谋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进入尾声,但官员落马还在前腐后继:11月6日,从中央纪委传来消息,吉林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田学仁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田学仁是不是本年度最后一个落马的官员,不值得公众费思量讨论。接近田案的人员透露,田案不是一个单纯的腐败个案,而是一起腐败串案。廖觉超、罗荫国、周以忠、杨红卫、张万  相似文献   

16.
詹勇 《北京观察》2014,(5):30-30
正进入四月末,青海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并被免职。算上此前遭遇两次实名举报而被查的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等人,今年以来,已经有八名省部级干部落马,平均一个月两名。更大层面的统计是,今年至少已有300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被查。这些数字的背后,一方面彰显了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强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可以说,当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全国落马的省部级官员近30名,落马的厅局级官员不计其数。中央的反腐决心,远远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尤其是腐败官员们的预期,普通老百姓为之拍手称好。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许多官员开始抱怨:收入低了、好处少了、工作没劲了;同时,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积极性也低了。如何看待反腐、八项规定和为官之道,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为官要从思想上设个警报器,从行为上扎紧篱笆墙,不光时时记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还要再有点不可逾越的家规自律,要在自己身边建立防腐层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透露,2008年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这一数字相比较前些年有较大提高。官员涉嫌犯罪年龄和职务趋小、数额趋大等等新动向,引起许多代表委员热议和担忧,其实这也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媒体起底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曝出他"武爷"的外号。"武爷"称呼,十分江湖,霸气侧漏。其实,很多落马官员都有绰号。比"武爷"更霸气的有,比"武爷"更江湖气的也有。有记者粗略盘点了一下落马官员的绰号,五花八门,涵盖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为人处世及贪腐特点等。而这些奇葩绰号里,有不少是民众曾经一起叫过甚至参与起名的,譬如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被称为"刘疯子";江西  相似文献   

20.
王军福 《前沿》2012,(4):116-118
近年来,有关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新闻不断传出,逐渐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强烈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有18名官员“非正常死亡”,2010年和2011年各有11名以上官员“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官员的级别有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甚至省部级。范围从党委、政府到金融、教育、税务、公安,覆盖各个领域。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方式以跳楼自杀为最多,此外,还包括上吊、卧轨、撞墙、割腕等。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是时下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归纳分析了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特点、类型和原因,探讨了怎样看待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的问题,并总结了几点教训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