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此后的十多年间,时代列车飞速前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江泽民同志以他厚实的科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我认为这些丰富和发展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认识。一、科技动力论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提高到前…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观点的基础上,于1988年进一步概括出的深刻论断。他不仅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而且也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十年来的理论与实践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真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世界各国都把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首位,并在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凸显了科技产业的发展,凸显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规模和速率。为此,如何提高科技转化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构成全世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进程是我国科技战线和经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指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我国社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发展了马克思“科技是生产力”的论点,强调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已由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兴起,更加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却遭到扭曲和篡改。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正本清源,恢复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而扫除了依靠科学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障碍,铺平了通往知识经济的道路。高新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充当生产要素和经济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知识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一生产力论对科学技术的精辟论述,对脑力劳动者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并且依靠知识分子建设知识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邓小平知识经济思想的理论核心。其蕴含的主要的新的丰富内涵是:其一是科学技术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首要的决定性战略资源;其二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具有先导性功能;其三是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指数效能,全面渗透于生产力各要素之中,在生产力总体发展中起着首要的决定作用;其四是高技术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生力,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了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新突破的指导思想。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是实现广西经济发展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一、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部人类社会史,也就是一部生产力发展史,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也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在生产力的要素中,科学技术又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人才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由于科  相似文献   

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诸多环节,既有经济体制、经济政策问题,又有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要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技术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的从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黄学玖一、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部人类社会史,也就是一部生产力发展史,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也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在生产力的要素中,科学技术又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关系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这一论断不仅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学说,而且也为我们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指明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杰出贡献。江泽民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仅坚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面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从生产力理论的高度首先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又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第二次飞跃是江泽民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正确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及其发展,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当前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有效应用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要以科技为手段、也要以农村科技进步为主要内容,重点突破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科技瓶颈,并从制度和政策上为农村科技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提出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科研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即科学技术的人化和物化问题.科教兴国的关键在于教育,科学技术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人化在劳动力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科学和技术转化的结果.根据生产力发展规律,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主体要素劳动者中,即人化为具有科学技术素养的劳动力,从而丰富了生产力的源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技术设备愈来愈多地代替人的智力,但设备的制造、调试、维护、检修以及操纵还要由劳动者来承担,不过这已不是简单的劳动者,而是复杂劳动者,显然,如果没有掌握科技的复杂劳动者,即使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也不会自动运转起来.其结果是设备搁置起来,损耗和破坏.这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要求社会各个岗位的社会成员都要努力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从而掌握更新更高的科学技术,于是,一次教育转化为终身教育,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日益成为必要.并且层次愈高的工作者愈要学习综合化的科学技术.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迅猛,成人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已超过了普通高等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效益     
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认识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新概括新发展。不仅为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实践所证实,而且它使我们党能够正确地观察和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从而形成有关科技工作、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思想,指导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辉煌时期。 从静态看,虽然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从生产力实现过程的动态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科学是知识状态,技术是知识的“物化”,二者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技术能把巨大的自然力并入大工业的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前,邓小平站在世界高山之巅,以他伟人的敏锐目光看到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预见到以智力、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的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肯定和重申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继而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知识分子的新理论、新政策,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和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下面谈几点本人学习的初浅体会: 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历史上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从18世纪后半期由英国开始的人类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其结果影响了整个世  相似文献   

19.
1978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0年之后,邓小平又响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地位的跃升,是由科学技术本身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具有的引领与主导性地位及其所占有的大份额比重决定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的内涵,也意味着这一地位的跃升.如今,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已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这正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第一次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界和学术界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重大贡献。但在研讨“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依据方面,理论界则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