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翻动读书笔记,两则外地人在浙江为官的故事重新浮现出来。一则是讲宋代范仲淹曾知越州,时间虽很短,民众很怀念他,因为他为官清白。范仲淹主张“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  相似文献   

2.
袁浩 《政策瞭望》2009,(3):56-56
近日翻阅《隋书》,里面有这样一段历史:房彦谦家中有许多祖上旧业,加上他多年为官的俸禄,财产很是富足,但他把这些财产大部分用来接济亲友。临终之际,他对儿子房玄龄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正是这笔"清白"的遗产,教育了他的子孙后代,成就了一代名相房玄龄。  相似文献   

3.
<正>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必须处理好"无我"与"有我"的关系,时刻持有"无我"的清醒清白,坚守"有我"的责任与担当。当官发财"无我",但为民造福必须"有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出来做官,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逍遥做官,一种是踏实做事。党员干部绝对不可以为了个人功名利禄、荣华宝贵而做官,而是为着更好地做事,为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  相似文献   

4.
郑仕全 《新重庆》2003,(10):37-38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此后,“为人民服务”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格言。今天,重温《为人民服务》,更觉其中有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鼓舞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踏实做人、勤勉干事、清白为官,努  相似文献   

5.
<正>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贯彻实施,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一些干部对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新常态不太适应,大发"为官不易"的感叹,更有甚者"为官不为",做"太平官""混混官"。"为官不为"者习惯于"懒庸散浮拖",虽然不像贪官那样令人深恶痛绝,但任其蔓延下去,必然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干部"为官不为"主要归因于其理想信念淡薄,党性党风不正,缺乏担当精神,"不想为";理论  相似文献   

6.
做官先做人     
做官先做人何学元山东省临邑县委书记王佑成有句名言:“做官必须先做人。”王佑成在县委书记岗位上,勤勤恳恳做人民的公仆,清廉为官,清白做人,他的“官德”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做官先做人”这句话富有哲理,发人深省。古之做人,讲究修身、立德;今之做人,要求堂...  相似文献   

7.
美色和腐败是一对孪生姐妹,这在中国贪官名册上成了定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程秀俭是个另类。他既不愿为了情人放弃做官的“原则”,又不愿为了做官而放弃婚外情。为了“清白”为官,他最终对情妇举起了屠刀  相似文献   

8.
清官,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那些廉洁公正官员的美称。清官为人称颂,正是因为他们的满身"清"气,方才流芳百世。为官从政者须以清为贵,以清为本,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把做"清  相似文献   

9.
杨曼 《前进》2016,(5):34-36
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政治清风徐来,但"为官不为"也呈现抬头、蔓延的态势。"为官不为"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在职责、权限范围内不能按照职位和职级要求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对待职责和工作表现出不作为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导致与岗位标准之间产生较大落差的结果。"为官不为"现象削弱了党的公信力,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利  相似文献   

10.
从"根正苗红"的老牌大学生到政绩显赫的地方高官,王有杰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然而,在他为官的最后10年,却因为私欲膨胀,干起了"愧对河南人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正"有生意头脑没有错,错就错在把生意头脑用在了权钱交易上。"这是一位身在牢笼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经营"权力发自内心的忏悔。常识告诉我们,公权来自于人民权利的让渡。"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这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系于官员之态度和作为。官员要按照"人民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而不是"他们自己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的要求来为官。  相似文献   

13.
"稀里糊涂的忙""收效甚微的忙""‘一本正经’的忙"是少部分官员为官"瞎忙"的三种典型表现。追根溯源,为官"瞎忙"的成因主要在于少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素养能力匮乏、过硬本领欠缺,同时也与个别地方和部门的监管机制存在短板相关。忙出人民的美好生活,忙出工作的完美成就,忙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人才是党员干部消解"瞎忙"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4.
麦加 《创造》2015,(7):66-67
<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聚焦整治为官不为,能够带动干部作风全面转变提升。"八项规定一出,干事没了好处""干事是大家的,出事是自己的,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针对当前少数干部中出现庸官懒政、为官不为苗头,云南昆明市委组织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治理为官不为,是昆明首个整治"为官不为"的制度,按规定建立昆明市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为官不易"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过,所谓"为官不易",仅仅是相对过去"为官太易"而言的;如果以为现在已是"为官不易",那未免太乐观了些。要实现真正的"为官不易",先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之所以出现"为官不易"的说法,是因为自中央2012年底出台八项规定迄今,先后有15项相关禁令面世,涵盖公务员生活的方  相似文献   

16.
权力如同"方向盘",更是一把"双刃剑"。领导干部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民观、政绩观,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始终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17.
王国忠 《创造》2016,(6):62-63
正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无论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无一例外都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从政为官当领导的人,历史上叫官吏,现在叫法比较多样化,军队里叫首长,企业里叫老板,社会上还有人叫"头",现在比较规范和正规的称谓应该是领导干部。在这些叫法中,最通行也最通俗的称谓,应该是"官员"。一、官员的由来在中国古代,成为官员,主要有这样六个途径:一是靠自己。通过自己的刻苦读书学习,参加科举,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层层过关,金榜题名,从政为官。在古人看来,读  相似文献   

18.
为官一任,是留下清白和美誉,还是留下贪迹和骂名?自古以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为官清廉,死后其子以上山背柴为生。孙叔敖留下的是美誉。相反,民国年间,路南县县长许良安贪赃枉法,在他死后群众给立了一块“遗臭碑”,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5,(5)
<正>为官不为、懒政庸政,再也不好"混日子"了。据悉,为治理懒政庸政,贵州省黔西南州从去年开始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截至今年2月已有1334名不胜任干部被召回。治理为官不为、懒政庸政,一是因为在作风建设背景下,整个社会对作风问题都十分重视;二是因为其他作风问题大为好转,为官不为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在新常态下,为官不为有了新情况新变化。为官不为、懒政庸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  相似文献   

20.
全面从严治党日渐深入,为了改善"为官不为"现象,应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引导"为官想为";完善考核评价与权责机制,鼓励"为官敢为";加强本领学习与锻炼,促进"为官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