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正街商贸旅游区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是城市的依托,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着五百年商埠历史的汉正街,蕴含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底蕴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汉正街市场是《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立的四片旧城风貌区之一,也是武汉市滨江开发改造的重要区域。开发建设汉正街商贸旅游区,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彰显文化特色,将汉正街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繁荣的现代商贸相结合,搞好汉正街商贸旅游区的文化定位。一、汉正街的历史文化特征汉正街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南岸,因古汉口之正街而得名。历史上的汉正街曾经是中国内陆的中心市场,对促进16世纪以来本地区乃至中国中南部商品经…  相似文献   

2.
张岱梨 《长江论坛》2000,(4):43-45,51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汉正街产生的“经济现象”、“文化现象”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汉正街市场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是武汉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目前,汉正街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更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机。口区领导带领有关部门,深入汉正街市场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要抓住发展机遇,发挥汉正街品牌优势,加快实现汉正街二次创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汉正街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 )现状和优势   汉正街市场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1979年至 1985年为…  相似文献   

3.
吴双墩 《学习与实践》2008,(11):162-168
汉正街市场自1979年开办以来,一直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起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汉正街的历史文化传统回顾、汉正街市场与其他"典型模式"比较、汉正街市场四个发展阶段特征概括以及市场发展内在规律分析,揭示汉正街市场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以汉口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城市RBD是汉正街业态发展转型的关键,汉正街发展游憩产业必须从深层次上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异质特性,突出汉正街文化核心价值。本文以城市体闲商务区(RBD)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阐述并据此提出提升汉正街RBD综合功能的主要路径,以及建设汉正街城市RBD对武汉城市品牌塑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运枢纽区位优势形成了历史上武汉转输——中转贸易的商贸优势。历史上的武汉是座码头城市,流行的是码头文化。在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圈的今天,武汉要形成开放型的大码头格局,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必须联合区域城市,形成强大的城市共同体。要发扬武汉大码头文化"善变"和开放的文化精神,摒除"内陆"意识,再一次促使武汉码头的功能转型,使武汉真正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进而建设成开放性国际型城市。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产生以来就被打上多元表征的印记,因为与文化有关的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都是多元的。从远古到今天,由于实践的多样、生活的多彩、交往的多元等,造成文化边界、文化内涵和文化叙事不断地变化,人们对文化含义的认识也在社会实践中曲折延宕。反映文化静态表征、动态表征、能量表征、差异表征的"创造说"、"本质说"、"交往说"、"人化说",都是试图揭示文化内涵的叙事形式,这些说法是一定层面上和一定视角下的学术见地,为我们研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7.
要弘扬汉正街文化,让汉正街的“街魂”永存,就应当突破过去“单纯办商贸市场”的思维框框,“跳出商贸做商贸”,从构建汉正街现代商贸文化新格局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汉正街的旅游文化设施,充分挖掘汉正街的历史文化蕴涵,保存并修复历史遗存,营造大量的旅游休闲和文化娱乐的空间,使得汉正街从目前的行路难、店铺多、街道窄、娱乐空间少、休闲场地少、配套设施差的格局中突破出来,变商贸密集区为商贸旅游休闲区。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入世”将加剧国内外企业和新兴业态同台竞争的新形势下,内地中心城市的市场结构如何变化,对其市场建设将有何影响 ?汉正街市场建设发展的未来目标如何定位 ?本文试从剖析汉正街市场的由来、特色和生命力切入命题,提出一些似乎保守,但求务实的看法。    一、汉正街市场的由来和发展 十五世纪中叶汉江改道经龟山北麓汇入长江以后,以两江交汇和两湖平原为依托的汉口镇一直是我国中部地区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集散中心,汉正街则是这座商业重镇的中心市场和水陆码头。 1861年汉口开埠以后,近代…  相似文献   

9.
张贞 《理论月刊》2008,(2):104-107
中国逐渐进入"以消费促进生产"的社会形态,"日常生活"的地位和重要性随之提高,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具体来说,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格局主要由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组成.这三种文化形态的本质内涵和相互关系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英文化认为日常生活是应该被否定、被超越的对象;主流文化出于政治目的总是倾向于在意识形态层面对日常生活进行隐秘性的组合拼贴:大众文化则充分肯定日常生活的本体性地位和意义.从"日常生活"角度分析、评价并建设三种文化形态,是构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曾说过:"上等公司管理靠文化,中等公司靠的是制度,下等公司靠的是亲友义气。"所以,铁路企业要想步入上等公司行列,在管理上必须凭借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企业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车间文化正是站段的各车间在遵循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探索实践适合各自发展需求的个体文化。一、深刻认识加强车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董玉梅 《世纪行》2009,(3):31-34
说码头,必然要说水:说码头文化.自然便离不开因码头而产生的生活习俗与个性特征;说武汉码头,当然也就得说汉水、长江了。汉水曾经被汉口人称“小河”,可就是这条小河,造就了一个四大商业名镇.就是这条小河诞生的商业文化与物质文明.让西方国家也垂涎三尺.他们在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后.便迫不及待地把汉口作为了通商口岸的目标之一。由是,汉口有了租界。武汉的码头文化由此又有了更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车延高 《政策》2000,(4):30-30
1999年,蜚声中外的汉正街市场销售额达160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远非以上数字所能概括。目前,汉正街市场从事商品经营的人员就有7万多人,如果将他们每年获得的利润累计后,再与税收权加,实际利税额远不只这些。如果再把因市场发展而伴生的加工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综合收入累加起来,汉正街在安置就业、富裕一方百姓、促进城乡贸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化的红色性质、内涵、外延和效果正在引起思想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杭州湾文化"概念的问世可以解释和诠释现代中国红色文化的奥秘和奥妙。但对"杭州湾文化"概念及其内涵至今还缺乏一种系统和全面及其精准的学术表达。现代中国红色文化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种子"与"杭州湾文化"的"文化土壤"和"文化氛围"结合的产物。但"杭州湾文化"一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和整体的概念被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注意。这与陆地思维还在主宰中国人的思想有关。"杭州湾文化"不仅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文化,而且也是中国最现实最有力的文化。人类至今经过7000年发展的几乎各种文明形态都在这个区域进行过沉淀,并且至今还在散发一种新型的、现代的、创新的文化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以杭州湾为中心和核心并且围绕杭州湾所形成的"杭州湾文化"的内涵和机理进行系统挖掘、有机梳理、整体表述和综合发力。  相似文献   

14.
言岚 《前沿》2010,(6):140-142,150
醴陵方言谚语体现了"以农为本,崇尚农耕"的农耕文化精神,是"重义轻利,贵和尚中"的儒家文化的反映,是"强悍刚烈,倔强霸蛮"的湖湘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鲜明体现了地方民间文化心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尹慧 《前沿》2010,(17):133-135
从文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文化不仅影响着人格的表达方式,而且文化决定占主导的、具有典型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结构。草原文化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概念和文化观念,铸就了游牧民族单纯质朴和诚实守信、勇敢强悍和自强不息、热情好客和开拓进取等人格心理特征。随着草原文化多元性格局的出现,草原文化中蕴含的人格特征也出现了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保留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人格特征;另一方面是促进传统人格特征的整合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悠悠千年大运河之首,煌煌百里长安街东端,这里是通州。通州是久负盛誉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美称。运河文化源远流长,三教庙、燃灯佛塔、大光楼等众多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17.
在武汉对市场经济情有独钟的人,一定会对汉正街有特殊的情感。与20多年前相比,汉正街变了:硬件设施和环境改善了,系列的旅游项目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建筑群有了,业态也变了,甚至作为经营的主体人也摆脱了贫困。再过10年、20年,我们来汉正街的时候,如果我们感觉到面目全非了,都不认识汉正街了,那么汉正街就只具有地名上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18.
目前汉正街两侧建筑景观没有有机地秉承当年的文脉,而是过高地追求经济价值。再就是交通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汉正街发展将近25年了,但是.至今人们逛街时还会不时有各种车辆横穿乱插,这种现象令人费解,也必须杜绝,对汉正街交通进行有机规划势在必行。另外商铺的景观设计也需要改造。汉正街商铺体现的是民间商业模式,几乎没有布局性、构成式的设计,更谈不上现代商业设计,相当多的商业空间只有门面,没有环境,更没有景观。实际上现在的城市已经进入了网络城市时代,我们改造汉正街应该想到它是整个武汉市城市网络,乃至世界城市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它体现的应该是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13,(12):65-66
<正>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和发展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郧西县大力开发天河七夕文化,推动"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品牌名县"转型跨越,实现文化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郧西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天河七夕文化被列入全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郧西在十堰市"一核多支点"的战略布局中,被赋予建设"文化旅游强县"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20.
国洪河 《世纪行》2007,(12):32-33
古老的汉正街作为汉口的“城市之根”、“商业之魂”、“文化之源”,其独特的禀赋、繁荣的商贸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交融.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凝聚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汉正文化。她既是城市的灵魂和内涵。也是城市的品格和形象,更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