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禁了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即将在5月1日解禁,重回市场.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进行局部调整,其中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确定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多年来,发泡餐具一直被认为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如今一声"解禁"令,让人不禁发出追问:发泡餐具到底该不该解禁?"白色污染"是否会卷土重来?这种解禁是否会对非发泡餐具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现状:从未退出 对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来说,发泡餐具再熟悉不过.这种以从石油中提炼的聚苯乙烯(PS)为主要原料的产品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并很快因低廉的价格和简单的生产工艺,占据国内一次性餐具的主要市场.  相似文献   

2.
白色公害在日常生活中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白色公害的污染源,除了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就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一次性餐具年使用量超过100亿只,当人们酒足饭饱后,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扔了之的时候,怕不会想到这种餐具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在其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臭氧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在刚出锅的菜肴、米饭的作用下,餐具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随垃圾焚烧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入土掩埋则需200年才能降解。为控制白色污染,国家有关部门曾先后3…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将不再禁止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使用,这一消息竟成为近期舆论的焦点,许多人对此表现出惊诧。可能有很多人与笔者一样,一是惊诧"原来一次性发泡餐具本是禁用品"。一次性发泡餐具早在1999年被列为"落后产品",属于淘汰类产品,但在这"被禁"的14年中,一次性发泡餐具一直堂而皇之在各地快餐、小摊上出现,实难想到竟会是"禁品";再就是惊诧于"解禁"的原因,14年前的"落后产品"为什么在今天反而允许生产?  相似文献   

4.
真菌制造     
白花花、轻飘飘,14年来禁而不绝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即将卷土重来——5月1日起它们将正式"回归"。消息一出引发了不少争议。在中国,一次性餐盒成本低、用量大,回收利用率低,且无法自然降解,因此曾被称为"白色污染",在全世界范围内亦声名不佳。事实上,绝大多数种类的塑料都是不可降解的人工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来塑料工业迅速发展,一次性餐具、塑料袋为亿万人提供了方便,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每天消耗一次性快蟹饭盒在50万个以上。随着农业发展,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耗量迅速增加。因此,与国外控制白色污染逐年降低一次性塑料制品耗量的状况相反,国内该类产品耗量却在高速增涨,白色污染已成北京的“一景”。树梢、电杆、电线、马路、房沿、沟边……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食品盒随处可见,大风一吹漫天飞扬,  相似文献   

6.
这是1998年7月的一天,天气炎热。在北京通县城郊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再生处理厂,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正在来回逡巡着。满载着用过的一次性快餐盒的大卡车正有秩序地驶入厂内,干净整洁的绿色车棚上印着醒目的白色大字:用您举手之劳,美化首都环境。过完磅后,车辆驶入处理车间,将刚刚回收来的发泡餐具在这里再生利用。这样的一个场合,空气中的热浪使那些沾附在餐盒上的残羹剩饭合谋隆重地散发出了刺鼻的异味,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额头上大粒的汗珠直往下滚落。  相似文献   

7.
2000年3月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在全省范围内消除白色污染的决定。决定指出:“从2000年5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在经营中使用没有标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回收标志一次性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至此标明我省为保护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资源优势,创造清洁文明的生活空间,实现生态省建设的宏伟目标正式起步。目前我省每天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中的餐具类总量约20~30万个,其中海口市约占总数的40%,一次性塑料袋约110万个,海口市约占40%。塑料拖鞋全省每年使用  相似文献   

8.
一纸"限塑令"能否限住"白色污染"?塑料袋的有偿使用能否改变人们顽固的习惯?人们目前还在观望中,但丽江"禁白"5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理白色污染的成功范本。如今在丽江,替代塑料袋的是无纺的编织袋,远远看去,大小、颜色、厚度都与塑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08,(1):54-54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0,(10)
白色污染问题近年来受到天津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1997年,天津市成立了由市容办、环保局、工商局、环卫局等部门组成的"治白"工作专门机构——"天漳市白色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并于同年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废弃一次性塑料材质制品回收利用的通告》(第1号),以回收利用为切入点,全面开展治  相似文献   

11.
曾章伟 《前沿》2013,(9):74-75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禁了又解,说明行政立法的随意性。为避免部门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防止行政机关随意立法,我国宜削夺行政机关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统一行使立法权,建立违宪审查制,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建立准入制度、强制回收制度,责令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保证商品质量、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艾琳 《人民公安》2007,(18):6-6
中消协8月30日表示,部分餐饮企业让消费者就餐时为收费餐具"埋单"的行为是巧立名目、重复收费,消费者即便使用了收费餐具,也可拒绝"埋单"。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11,(6):54-56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由台湾塑化剂食品掀起的风波,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在世人面前。记者根据举报,在广州、东莞、惠州等地调查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产业链”中。发现使用废塑料生产餐盒,有些企业还涉嫌使用荧光增白剂的事实,触目惊心。本刊选取关于“封堵塑化剂食品”与“黑餐盒”两篇报道.作为消费警示,借以呼唤法制社会中食品安全领域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14.
记者日前在采访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刘教授得知:人们在使用一次性快餐盒装热食物和开水时,其温度一般都会超过 65摄氏度,而此时,它所含有的双酚类等有毒物质就会析出,从而浸入食物。特别是在生产发泡餐具的原料中,如果有害物质浓度超标,毒害就会更大,特别是其具有的环境激素效应,可能导致男性雌性化,甚至造成生殖机能失常。另据康医师介绍,此类餐具含有的聚苯乙烯类物有强烈的刺激性,浓度高时有麻醉作用,并对中枢和神经系统有严重危害。 谁家父母不教女 14岁坐台被查获 尽管包房的门上贴着“严禁有偿陪侍服务”的提示,但有…  相似文献   

15.
治理"白色污染"必须运用经济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色污染”是长期破坏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痼疾”。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为了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应当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国政府在申办奥运会时曾向世界承诺,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科技的、知识的奥运,绿色的、生态的奥运,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奥运”。遗憾的是,北京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甚微,已经落在上海等城市的后面,与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相距更远。随着举办奥运会的时间在一天天迫近,市政府应痛下决心,把治理“白色污染”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科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消毒餐具最近在昆明闹得满城风雨,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约10%的不合格企业产品摆上餐桌——小餐具却带来大困惑,在食品卫生与经济利益的博弈之下,各地的一次性消毒餐具都面临共同的监管难题。小餐具带来大烦恼,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因为这餐具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一些大型餐厅、星级酒店等,每年都要投入15~40万元用于更新餐具,并将大量残旧破损的碗碟当垃圾扔掉。这些废弃陶瓷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而且深埋地下数千年都难以分解溶化,一直是令国家头疼的顽固垃圾。一位温州大学生从中获得灵感,独创了国内首家"餐具修复公司",专门为客户修补和翻新盘盘碗碗,每年竟能为酒店节约90%的采购开支!凭借这个环保创业项目,他在两年多时间内赢得六百多万元"绿色"财富,并帮助一些大学生和残疾人当上了老板。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箱     
《新疆人大》2014,(6):41-41
消毒餐具另收费不合法 乌鲁木齐市的薛琛咨询: 前几天,我和家人在某饭店吃饭,使用的是饭店提供的4套消毒餐具。结账时发现饭店收取了这4套餐具的8元使用费。请问,饭店是否有权收取消毒餐具的使用费?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0,(10)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视点。我刊在上期举办了环保论坛第一期——中国环境标志论坛,受到各界关注,通过论坛在政府、企业、商家、公众之间架起绿了色桥梁。这期环保论坛的主题是"如何治理白色污染,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欢迎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本论坛。  相似文献   

20.
何京 《今日民族》2003,(7):40-41
云南少数民族喜欢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天然物品做炊具或餐具,用其烹饪的食品,不仅风味独特,造型也别具一格.品尝用这些炊具制作的食品,那是一种真正体验回归自然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