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周恩来总理一向十分重视机关事务工作,善于发挥机关事务部门的力量,回忆1958年中共中央领导人接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京参观中央机关事务工作技术文化革命展览会代表团(以下简称各地参观团)的一段历史,我们深切感受到周总理特别关心机关后勤人。1958年为...  相似文献   

2.
设置问题情景是一种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一、设置的问题要含蓄而有启发性设置的问题含意要深,藏而不露,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时,我讲述了周恩来妙语惊中外的故事:一次,周总理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呢?”周总理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对方又问:“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员着头走…  相似文献   

3.
1970年2月13日,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决定接见出席全国棉花会议的代表。消息一传出,全体代表都沉浸在欢乐之中。这一天,我作为杨柳雪大队《棉区的一面红旗》汇报材料的撰稿人,第一个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2月13日晚7时,敬爱的周总理与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小会议厅接见了出席全国棉花会议的全体人员。首先接见的是山东的与会人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生。他是黄埔学生中年龄最长者之一(1894年生人),所以黄埔同学大凡称他为老学长。据父亲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接见他时,也称他为“大哥”,并讲:“李大哥是山东人,我记得你是军校一期毕业生,年龄最大、个头最高,是标准的山东人……”父亲每当忆起总理接见时的情景总是感慨万千。在后来的  相似文献   

5.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20多年了,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我们深切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周总理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一生。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工作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有幸在周总理身边工作20多年,受到周总理的言传身教,很多事情使我终身难忘。这里我介绍一部分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周总理的生活是很简朴的。他考虑到我们国…  相似文献   

6.
周总理再次秘密接见了马修,马修对周总理提出了“乒乓外交”的建议,周总理当即采纳。基辛格看来是尼克松访华的“开路先锋”,其实“开路先锋”是邓山理和马修。 “你的信在衣帽柜里,”莱瑟姆低声说,“我需要马上得到你的回答。请到盥洗室里去谈”。 在盥洗室分隔间里,马修打开了信封: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66岁,在党的教导、培养下,从年轻时就热心志愿服务事业,以前叫助人为乐,在青年时20多次被评为县、军区、军、师、团助人为乐标兵。1965年被选为全国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1988年,又被光荣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的逝胜,举国上下悲痛不已,世界各国纷纷来电悼念。我在悲痛之余,想起小平同志接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的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当我们得知邓小平同志要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美国记者,都为有机会见到小平同志而高兴,也深感任务重大。为了搞好这次接见的接待服务工作,我们开会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研究,一科件地具体抓落实,一定要以优质服务来接待小平同志和美国朋友,使小平同志在舒适的环境中同美国朋友交谈。1986年9月2目的北京,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中南海岸边的紫光阁.庄严肃穆。10时左右,小平同志在邓榕及工…  相似文献   

9.
“文革”中周恩来处理广西问题追忆(广东)焦红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0周年了。每当回忆起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殚精竭虑处理复杂问题的难忘情景,总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赞佩不已。从1967年11月起到1973年,我有幸多次和周总理接触,他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10.
这是童小鹏同志(时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1961年9月在庐山为我拍摄的相片,四十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因为它记载着我曾见到敬爱的周总理并聆听他谆谆教导的幸福回忆。  相似文献   

11.
难忘周副主席的教诲慕丰韵199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思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周总理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2年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作为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员,我对总理给予我的教诲终生难忘。一、初识周副主席1947年3月1...  相似文献   

12.
周总理足迹遍河北王文仝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的百年诞辰。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但他那高大的形象,慈祥的面容,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长期在河北省从事公安工作。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曾多次到河北视察,河北的城市、乡村、山区...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有人约我写篇纪念文章,一时我不知从何写起,只觉得这位民族伟人,永远是我心中不灭的丰碑。回忆把我带进了难忘的1976年1月8日,当我作为他老人家治丧委员会的一员,首批瞻仰他的遗容时,看到他静静地躺在北京医院一间简陋的平房里,我不禁热泪盈眶。一幕幕历史的镜头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周总理陪我们到毛主席那里作客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开会,我是主席团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当在会议室休息,我与周总理握手时,他微笑着说,"我们都是老乡,何必这么客气!"我是盐城人,总理是淮安人,同在苏北,可算是江苏同乡。周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机关动态》2001,(7):26-2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周年,又是我参加党六十周年的重要日子。我想起自己60年前参加新四军时做的第一件工作——参加筹办《太湖报》,特作以下回忆。1940年10月,我由共产党员杜夫带领,从上海到达苏南敌后宜兴闸口镇参加新四军。当时接见我的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副团长陈立平,他热情欢迎我到来,并问我来新四军后想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1949年6月,各民主党派均派出联络员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新政协筹备会正式成立后,我有幸作为农工党的联络秘书来到筹备会工作,从此便工作在周总理身边,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周总理的功绩彪炳春秋,令高山仰止。我这里仅就亲身经历的他关心、爱护、团结广大党外人士之事作一回忆。梁蔼然为我担错我到筹备会后,被分配做秘书处文书科科长,负责文秘、收发、文印、通讯等工作。筹备会机关充满了朝气蓬勃、忘我工作的景象。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所有工作人员都住在中南海内,不分白天黑夜,忙起来几天几夜不睡觉。每天我们要先把当晚送请周…  相似文献   

16.
李立 《两岸关系》2002,(6):40-43
我第一次采访杨斯德部长,写下了《我亲历“华航事件”谈判》一文,当我将写好的文章送请杨部长审阅时,杨部长又回忆了他亲身经历的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杨部长的回忆。 毛主席、周总理、小平同志、江总书记都非常重视对台工作,亲自抓对台工作,抓大方向,抓战  相似文献   

17.
张森奉 《传承》2008,(23):12-13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白羽历尽了千辛万苦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从此开始了他真正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8.
正周总理个人的基本色调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但绝不缺少严厉。国务院副总理及各部委办的负责人,都有些"怕"总理,同其他领袖人物相比较,甚至是"最怕周总理"。本文为周恩来秘书何树英回忆。许多老部长都曾对我说:"我们这些部长最怕跟总理汇报工作了。他记忆力太惊人,我们拿着材料念都不如他脑子记得的准确……"这话不假。我就多次见过总理随口纠正部长们汇报的各种统计数字。部长们拿着材料,总理什么也没拿;部长只管一个部门,总理却掌管全国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19.
周总理辞世以后,每逢1月8日,密云水库的移民,总是激动地向人们讲述周总理生前关心水库移民的往事,回忆他老人家从1958年到1960年六次到密云视察的情景。 1959年春,为建北京的密云水库,移民搬迁在紧张地进行,库区内五万多间房屋正在拆除。因为汛期临近,还有一部分旧房未拆完,只好推倒。移民们老弱者骑驴,青壮年步行挑担,离开了他们世代居住的田园,沿着崎岖山路,成群结队地向库区外迁移。有的投亲靠友到他乡,更多的则是从低处搬到附近的高山坡上。 1959年5月19日,周总理来到密云水库视  相似文献   

20.
提起周恩来总理,谁都知道他是江苏淮安人。我们到绍兴周恩来祖居地参观时,省政协的陈秘书长自豪地告诉我们:1976年年初,浙江省委、省军区的领导得知周总理病重,几经周折到医院去看望,周总理深情地说了一句。我是绍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