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格教育的有利资源。本文旨在从人伦情怀体验、人性生命意识、人格精神魅力及人生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陶然 《人民论坛》2020,(10):135-137
在当代语境中的"诗教",既不只是汉儒所云"温柔敦厚",也不只是文艺思想领域的范畴,它以古典诗歌为载体,却以"经世致用"为旨归;它深植于中华传统思维,却能接轨于现代文化需求.因此,从多个层面认识诗教的当代文化建构功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本源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主要诗歌流派 ,新月派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把诗歌创作视为生命的极富诗才的一代诗人 ,朱湘的诗也是极具艺术美的。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其创作具有中国古典诗的意境美、含蓄美 ,也体现在他对外国多种诗体进行了有益尝试 ,使诗歌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朱湘不仅是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者 ,同时也以自己的大胆吸收和尝试 ,开创了现代诗歌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孙书平 《青年论坛》2008,(6):125-129
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与“古典”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凭祥市针对新时期党员教育的特性和发展需要,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党员教育在线直播平台,这是广西首个在互联网上正式投入使用的党员教育直播平台。采取"远教网+党建网""两网联姻"的方式,凭祥市克服技术瓶颈,搭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入互联网的平台,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上传到"凭祥党建网"。  相似文献   

6.
论杜国清爱情诗中意象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旅美诗人杜国清的爱情诗在积极借鉴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同时,也努力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养料,尤其在意象的运用上,更是独树一帜,取得了不凡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单个意象的选择、意象群的组合和意象征的运用,从而使他的作品诗意浓郁、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是中西美学思想相结合的典范,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7.
谭德晶  ;高颖君 《求索》2008,(3):185-187
戴望舒的诗作有一种古典美的精魂气质,其在诗境营构、意象选择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秋”、“青色”、“夜”的意象,以及女性、花草及“飞升”意象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戴望舒在向“现代”寻求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传统的某种倾心与复归。  相似文献   

8.
王光利 《求索》2011,(9):187-189
英美意象主义诗歌与中国诗歌在二十世纪初的互动对双方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在意象呈现方式上的契合,意象派诗歌主动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营养与变革的驱动力。同时,中国诗歌受意象派运动的影响,冲破了旧诗格律与体式的藩篱,获得诗体的大解放,迎来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诞生。本文分析了中西诗歌互动的渊源,总结了中西诗歌互动过程中的得与失,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汉祥(江苏):《时事资料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数据”栏目内容翔实、信息量大。美中不足的是内容分散在几个版面上,阅读时不太方便。建议将内容集中在完整的版面上。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和散文是最古老也最主要的两种文学体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不断地互相吸收艺术营养,从而产生各式各样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作品。我国古典散文诗,就是诗歌和和散文联姻而产生的宁馨儿。它有散文不拘格律自由舒展之“形”,更有诗歌精炼含蓄情深意远之“神”。它是文的诗化,诗之变体,在本质上属于抒情诗。  相似文献   

11.
怎样使学生既了解时事形势,又不增加其负担?我在教学中采用接力时事的方法,效果较好。接力时事就是以同桌两人为小组,每组每次准备两条时事材料写在班报的时事栏上。从第一组开始,隔一天接上一组,不得间断,依次轮流到全班。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时事记录本,把别人组织的时事记下来。这样,每个学生仅用两条时事材料就换来了一大本时事材料。到了一定时候再搞个时事接力赛,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王雅平 《求索》2012,(12):143-145
30年代的现代诗派是一个传统习气浸染很深、古典诗词修养很深的群体,他们在借用西方现代派诗歌火种的同时,以更大的力量回身向后,在传统文化的河床上寻找民族的文化记忆。卞之琳是这个诗派的缩影,他的诗歌有着浓郁的古风,表现为传统文化意象的借用与构建,有序回环的运思方式,"零度写作"的含蓄及中国式的精致简约等等。这些,也是现代派诗人共同的审美向度和旨归。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创作中张枣独自经营着属于自己的诗歌园地.在其作品中,大量的源自古典诗歌的意象、结构及其所营造的传统古典意蕴频频出现,构筑了属于张枣诗歌独有的文化场域和古典场景.这种古典特征与张枣的先锋气质巧妙结合,使得张枣诗歌具备了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先锋诗歌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4.
张思京 《湖湘论坛》2012,(2):95-100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国文学之源和民族文化瑰宝,走过了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的痛苦演变。其历史地位早有定论,其前途命运值得关注与期待。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必要重新认识古典诗歌的现实意义,重新审视古典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和一位青年朋友谈起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他认为,《孙子兵法》对现代商业经营和企业管理有指导作用,应该弘扬;但古代的诗歌词曲,对现代社会毫无用处,现代青年不应花费时间去念古诗,更不必加以弘扬。我们不同意他的看法,强调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现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应当大加弘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争辩,他终于认同了我们的意见。可是,我们觉得,这位朋友的看法,可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青年的观点,所以,有必要将我们在争论中所谈的意见及所举例证,整理成文,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热烈、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诗用典是新诗创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古典诗歌主要运用本国典故不同,西方典故在新诗中大量出现。运用本国典故也许具备文化传承和诗歌修辞手段的功能,运用外国典故则由于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给新诗带来了在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上的新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7.
鲍昌宝 《思想战线》2001,27(4):70-74
穆旦所关注的现代文明的文化危机与救赎企图和<圣经>的基本语境是相通的,<圣经>话语对穆旦诗歌精神结构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上帝在穆旦诗歌中具有特殊的内涵与功能.其诗歌揭示了现代生活中因神的放逐带来的精神贫困及受难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在英美诗坛上展示了其独特魅力,丰富而饱满的“意象”使庞德等众多诗人为之倾倒,然而“意象”的接受过程中却发生了异化现象。本文主要从“意象”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英美意象主义诗人在接受和借鉴中国古典诗歌时所遇到的多重羁绊,这正是意象派借鉴中国古诗意象形似而神不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追求文字精粹、允许语言超常、强调词语新颖、重视声音和谐等是中华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探讨和理解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对于深入欣赏古典诗歌作品、创作新的诗歌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19世纪获得高度推崇和广泛传播的哲学学说是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精神转折的继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完成。上述学说更鲜明的典范是18——19世纪的德国哲学,即德国古典哲学。这种哲学产生并逐渐确立了理性崇拜。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哲学家那里发展的结果是深信理性是改造人类生活的主要、最好的工具。科学认识被认为是这种理性的最鲜明的形式。对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沿着两个方向,形成非古典主义的两大潮流,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