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厥汗国兴衰略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突厥是个尚武的民族,其政治权力建基于各部落的军事实力,汗国内可汗与贵族、部落与部落间存在着权力和利益的分立与制衡,这种权力的分散是汗国部落联合体特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尽管突厥汗国兴衰的原因众多,但过度依赖军事征服的政治文化对它的勃兴与败亡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这一政治文化传统对后世土耳其民族特性的形成也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哈萨克斯坦,除了哈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外,伴随着哈民族文化复兴的进程,哈族内部三玉兹间的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并影响到哈萨克斯坦社会政治的稳定。哈萨克部族间的矛盾既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其内容也具有现实性,大、中、小三玉兹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了加强民族凝聚力和维护国家稳定,哈萨克斯坦政府的各项决策必须考虑哈萨克各部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免引发三玉兹间矛盾的激化。  相似文献   

3.
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民族带有较深的部落文化烙印。历史上,它在阿富汗的政治、经济、社会及军事生活中一向占据主导地位。深入剖析普什图部落体系对深刻理解阿富汗的社会特性意义重大。普什图民族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部落化群体”。④部落是普什图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单位。普什图部落是由父系血缘联系的松散联合体逐步演变成的、由宗族集团组成的社会、政治实体。普什图人的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部落体系,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及社会功能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哈萨克政治中的精英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脉络为线索,对哈萨克精英的形成过程、组成方式等进行分析,并探讨哈萨克社会转型与精英变迁之间的关系.在哈萨克汗国成立至今的五百多年间,哈萨克社会经历了两轮根本性的政治和社会转型,即苏维埃时期的社会主义化与独立后的资本主义化.而哈萨克精英则在此转型过程当中经历了三轮演变、两轮危机与...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宪法和《语言法》规定哈萨克语为国语.在哈萨克斯坦一些人中围绕国语之争一直未停止,突出表现为语言问题政治化.近年来,这一问题又有新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内部权力之争.争论的实质是:把哈萨克斯坦建成一个"哈萨克民族的"单一民族国家",还是承认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语言问题政治化集中反映了哈萨克斯坦国内某些人封闭、狭隘的哈萨克民族主义排他的要求,这种做法和要求并不符合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利益,因此不大会为哈萨克斯坦政府所认可,也很难得到广泛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新疆天山、阿尔泰山一带的哈萨克族,是以放牧为主业的少数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始终保留着古老游牧民族的特色,特别是与“马”有着不解之缘。转场生活在马背上度过 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生活的特点,哈萨克牧民每年都要依照季节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7.
也门部落暴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原因引起的也门部落暴力事件非常普遍,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而且阻碍也门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部落暴力是也门由来已久的一种部落现象,贫困、政治因素、社会矛盾、部落保护习俗,以及武器泛滥等是引发部落暴力的重要原因.解决也门部落暴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摆脱贫困;建立合法的政治参与渠道和法律途径、促进传统同现代制度的协调;同时加大打击恐怖主义和控制武器泛滥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文化是阿拉伯民族关于政治生活的心理学。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文化只是阿拉伯文化流变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特殊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阿拉伯地区政治生态先后经历了民族国家构建、伊斯兰复兴运动以及最近席卷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在此期间诸多政治思潮、宗教主义与文化观念融入到阿拉伯国家,深入到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构成阿拉伯国家政治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由于阿拉伯世界特殊的宗教地域特色,导致其政治文化不可避免地具有阿拉伯民族性与伊斯兰宗教性,二者的此消彼长则是阿拉伯政治文化最鲜明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苏瑛  任华 《现代国际关系》2024,(2):23-41+138
也门胡塞武装的产生和发展不只是什叶派的栽德派在政治社会生活中边缘化时寻求复兴的直接结果,更折射出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国家世俗化与政治伊斯兰运动、国家加强控制力与部落自治传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伴随胡塞武装强势夺权,其对国家重构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既改变了也门逊尼派主导政治权力的格局,还进一步削弱合法政府的控制力,在更大程度上主导着国家重构和地区安全形势。但是,也门国家政治重构将会持续一个较长时期,即便是胡塞武装与总统委员会作出实现也门内部长久和平的承诺后,也门政治和解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轻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以后面临着十分严重的人口危机,其主要表现为主体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到一半;大量居民因各种原因迁离哈萨克斯坦;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鼓励国外的哈萨克人迁回哈萨克斯坦居住;采取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提高本国公民、特别是哈萨克族居民人口出生率;推行民族和睦政策,等等.同10年前相比,哈萨克斯坦的人口状况与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民族问题即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其实质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往往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民族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杜军 《南亚研究季刊》2022,(2):19-34+156-157
阿富汗的政治演变与部落社会密不可分。部落缔造出了阿富汗近代首个以普什图族为代表的部落制国家,同时开启了阿富汗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不论是君主制、共和制,还是塔利班时代,均可看到部落体制对阿富汗社会变迁和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部落与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者常常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虽然长期遭遇战乱,阿富汗的部落至今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本世纪初,阿富汗在内外力量的主导下开启了国家重建和民族和解进程,部落因素仍不可忽视。随着阿富汗局势的演变,受部落影响的塔利班实现了自我变革以及再度崛起,与此同时,部落也留下了深刻的塔利班烙印。历史反复证明族群与部落是阿富汗社会的核心纽带。塔利班再度执政后凝聚民族共识、构建统一和谐稳定的阿富汗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廖丹 《东南亚纵横》2002,(10):33-36
新加坡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社会。与其他国家相比 ,新加坡社会的文化基础更具有多元性。本文试从新加坡社会的儒家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和多元民族思想三个方面分析新加坡社会的政治价值观。一、儒家思想华人在新加坡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英国人登陆新加坡之前 ,就已经有华人在新加坡定居。在莱佛士宣布新加坡为自由港之后 ,华人更是大量地涌入 ,逐渐成为新加坡第一大种族。据统计 ,到1995年止 ,在新加坡310万人口中 ,华人有240万人 ,占了将近77.5 %。新加坡的华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长期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4.
缅甸民族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舞蹈艺术,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阿迎舞是缅甸一种独特的民间说唱舞蹈,也是缅甸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从它兴起到衰落的过程,可以深刻感受到保护传统阿迎舞的必要性。保护缅甸传统舞蹈艺术对保存缅甸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略论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对民主实践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聪 《西亚非洲》2006,1(7):16-22
伊斯兰政治,既根植于伊斯兰教,又伴随于历史演进之中,是穆斯林关于政治态度、信仰、情感等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伊斯兰式的“部落民+臣民”文化构成了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属性。“敬主———忠君———秩序”是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由此而形成“穆民———臣民———顺民”的大众政治品格,它对中东国家民主化进程起着阻碍作用。与此同时,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舒拉”、“公议”、“创制”等内容对于中东国家民主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挖掘、整理和诠释这些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不仅为民主实践提供切实有力的依据,也为中东国家实现民主的“本地化”提供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学刘鸿武教授主持撰写的学术专著《从部族社会到民族国家———尼日利亚国家发展史纲》 (云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版 ) ,是中国学者对非洲历史文化与当代政治发展问题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在选题和研究方法上都很有新意 ,是一部宏观博识、史论交融、创见迭出、颇具学术分量的佳作。一民族一体化问题是非洲政治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书择取这一选题是很有学术眼光的。 如何完成由分割的传统社会向现代统一民族国家的过渡 ,是关系到当代非洲国家现代化的成败 ,影响非洲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文化、宗教、语言、习…  相似文献   

17.
《西亚非洲》2012,(5):3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特殊的文化现象,亦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慧深邃的内核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生活等方面。就非洲中东地区而言,传统宗教在非洲大陆根深蒂固,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发端于中东地区,并逐渐扩散到包括非洲大陆的世界各地。长期以来,宗教的影响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层面体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同中亚国家的新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于洪君中亚5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领土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生活着100多个民族5000多万人口。复杂多样的民族构成和异彩纷呈的宗教文化,使该地区不仅成了东西方文明的...  相似文献   

19.
漫步在也门共和国重要城市亚丁街头 ,常常可以看到穿着不同服装 ,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那么 ,谁是这里的传统民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并不困难 ,因为也门传统民族的特征就体现在他们的衣着上。在也门的城市和乡村里 ,人们很容易看到上穿西装、皮夹克 ,佩腰刀 ,下穿一条裙子、脚趿一双拖鞋的男子。不用说 ,这男子一定是也门传统民族中的一员 ,因为佩腰刀、穿裙子是他们典型的装束。历史上 ,也门的社会结构以部落为主 ,全国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由于也门地处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沙漠地带 ,终年气候干燥 ,缺乏水源 ,一些部落为了生存 ,…  相似文献   

20.
论20世纪中东国家的民族构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兴 《西亚非洲》2006,48(9):12-18
从民族构建的角度看,伊斯兰传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近代,土耳其等国进行了初步的现代化改革,传统的伊斯兰制度出现裂缝。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东多数民族国家的疆界基本确立,而各国的社会变迁为国家政权提供了政治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民族构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层面;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国际层面。战后中东国家的民族构建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各国依然带有传统伊斯兰体制的痕迹,其民族构建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中东的民族构建之路仍然漫长而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