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对待二战历史问题方面德国经历了与日本完全不同的过程。两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鲜明反差的原因,不仅应该在战胜国对德、日两国的占领政策及两国战后的政治发展中,也应该在二战受害国对德、日两国的态度中寻找。如果日本不彻底改变它在二战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它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及其与中国和东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中关系与菲律宾-东盟关系 今天我的讲话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菲中关系的现状及菲律宾和东盟的关系,目的是向诸位解释菲律宾现时在这些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并希望诸位对菲律宾的对外政策和优先处理的事项有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女佣事件的前因后果施雪琴最近,菲律宾与新加坡外交陷入新的危机。3月22日、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宣布召回菲驻新加坡大使,并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关系,新加坡也召回了驻菲大使,总理吴作栋推迟了计划于4月10至12日对菲律宾的访问。菲新关系为何突然紧张?导...  相似文献   

4.
美国、日本都与菲律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仔细比较起来,这两国与菲律宾的关系又大不相同。下面试将这两个国家与菲律宾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比较,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国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这期间的中日文化交流与两国政治学系发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战后中日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的发展概况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日本一直没有承认新中国,追随美国政府推行敌视新中国的诋毁新中国的政策,致使中日两国不仅没能结束战争状态,连两国间的文化交流都中断了。为了促进中日相互了解,尽快改善两国关系,建国以来,在周恩来的亲自领导下,《人民日报》不断发文向日本人民宣传中国政府的对日方针政策:“力求于尽可能的短期内,缔结共同的对日和约,以便早日结束对日战争状态,使日本人民早日获得民主与和平。”同时还向两国人民介绍相互的风土人情、社会政治。北京广播电台也开始了对日广播。在日本,  相似文献   

6.
史勤 《东南亚研究》2022,(4):110-128
二战后,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对象。1954年日缅经济合作开创了战后日本对外双边经济合作之先河。日本和缅甸创造性地签订了附有经济合作条款的战争赔偿协议,并确定以共同兴办合资企业作为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经济合作条款的落实过程中,日缅两国遭遇一系列政治、经济与技术问题的困扰。最终,1962年上台的缅甸奈温政府放弃了合资企业项目。缅甸投资环境问题、日本不成熟的官民合作模式、战争赔偿协议的内在矛盾以及缺乏互信的日缅关系等诸多不利因素共同导致日缅经济合作的失败。日缅经济合作的挫折不仅反映战后日缅关系发展之曲折,而且体现出早期日本与东南亚经济合作步履维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战后,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曾发生过两次大的转折,即1955年菲律宾政府全面督察华文学校和1973年菲政府颁布华校菲化律。以这两次转折为界,战后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945——1955年;1956——1973年;1973年——现在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2011年初的这场千年一遇的日本大地震使日本面临战后最大危机,在强震、特大海啸和严重核泄漏组合而成的天灾人祸中,日本国民表现出高素质、克制和隐忍精神,但日本政府和企业的应对举措也让日本的国际和国家形象大打折扣,日本面临产业、能源和外交等诸多政策的转折。灾难使中日两国去年撞船事件以来一直紧张的关系得到舒缓,中日战略合作迎...  相似文献   

9.
1945年,因日本占领和美菲政局的影响,菲律宾掀起一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民族化运动。这一运动既影响到菲律宾的华侨零售业者,也波及到除美国外的其他外国商人。此时,美国正准备应对菲律宾的独立,菲律宾的极端民族化趋势令美国政府担心将来自身在菲利益受损。在菲律宾即将独立的敏感时刻,中国外交官员和侨领积极与美国政府交涉,终于通过美国的干预暂时缓解局面。这场未果的经济民族化运动,折射出1945年的亚太局势、美菲关系和菲律宾的政坛纷争。  相似文献   

10.
肖刚 《德国研究》2001,16(3):14-19
联合国外交是战后日本和德国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后两国均先后提出谋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文从国家认同、联盟关系、军事结构等角度对日本和德国的联合国外交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其特点、相似之处及差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菲经贸合作虽然受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起伏变化的波及,但总体仍保持曲折向前的发展态势。在此过程中,两国经贸关系形成了以下特点:总体敏感但不脆弱,货物贸易互补性较强但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双边投资偏低且波动较大,中国在菲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增长明显但起伏较大,旅游业日益升温但存在不平衡性等。推动中菲经贸关系发展的有利基础包括: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菲律宾在东盟内的竞争劣势,中国相对日美两国在对菲经贸中体现的竞争优势等。同时,中菲南海争端、两国间冲突的经贸政策则成为不利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中菲应积极应对经贸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两国经贸合作扫清障碍;通过渔业和油气领域的合作增加南海相关海域的稳定性,减少南海争端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干扰;提升两国互信程度以巩固经贸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11年菲律宾经济、政治与外交形势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的菲律宾,经济总体表现不如预期;在国内政治方面,政府三权之间冲突不断引发宪政危机。此外,政府与国内分裂势力之间的谈判进展也不顺利,和解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外交方面,对外关系处于急剧变动时期,菲中关系喜忧参半,菲美、菲日关系急剧升温。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和印度实行西方式民主制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江 《当代亚太》2002,(4):33-40
菲律宾和印度是亚洲实行西方式民主制度时间较长、也比较典型的两个国家.本文通过分析两国在外力影响、政治文化、历史传统和社会宗教等方面的共性,揭示出菲印两国实行西方式民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举办以黎刹命名的、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文化交流项目,来平衡或抑制菲律宾越来越"负面化"的对华认知,并借此丰富中菲关系的内涵,厚植菲律宾对华关系的民意基础,为中菲关系的稳健发展添砖加瓦。201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菲之前和访菲期间,高度称赞黎刹对于丰富双边关系内涵的价值,这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菲两国对于黎刹的共同记忆。菲律宾对中国的认知和判断是菲律宾对华关系的民意基础,这个民意基础"底子薄",更受到南海等问题的持续干扰。相比于任何其它双边议题都难以回避争议性这一事实,对于黎刹的记忆和纪念近乎"零瑕疵",堪称中菲双边唯一的共同话题,因而具备平衡并抑制菲律宾"负面化"对华认知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八”选举后菲律宾主要对外关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沈红芳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的乙抄民斗联盟党在1995年5月8日的参议院中期选举中获胜,对菲律宾主要对外关系产生较大影响。菲美关系结束了自马科斯中后期以来长达约20年的“离心”现象,步入迅速全面的修复时期...  相似文献   

16.
香港沦为殖民地后,美国在港活动愈趋频繁。时至美西战争前夕,美国驻香港总领事的委任及其活动为美国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援;在港英当局奥援下,美国方面对菲律宾香港委员会开展舆论、情报及司法等斗争,并思考战后如何利用华人开发菲岛;为策应香港部署,广州、上海、新加坡与马尼拉等地美国领事与香港展开合作,加速并吞菲律宾。上述行动构成美国在东南亚扩张的重要环节,香港成为美国在远东扩张之战略要点,是菲岛以外不见硝烟的"战场"。  相似文献   

17.
在菲律宾对外政策中,对美国和对东盟的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这其中,美国对菲律宾东盟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考察了菲律宾建国以来,在其制定和实施对东南亚(东盟成立前)/东盟政策时,美国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同时期的菲美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战后菲中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60年代中期之前为冷淡和僵持阶段;马科斯执政时期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并有所发展;1986年以后,菲律宾注重对华经济外交,但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分歧。在第一个时期,菲律宾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与泰国当时的外交路线相似,即受制于冷战的形势和亲美反共的总战略。在积极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保护,把对美关系作为菲律宾对外政策支柱的同时,菲律宾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朝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等问题上积极支持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在处理双边事务方面,菲律宾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移民…  相似文献   

19.
德、日对二战侵略历史的态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日同为二战侵略的罪魁祸首,但两国对待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本文着重介绍战后德国如何清算历史和战胜过去,以为仍在错误思维中徘徊的日本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中菲“美济礁”争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济礁”问题是中国和菲律宾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因素 ,今年 5月 2 5日菲律宾军舰在美济礁附近海域撞沉中国渔船以后 ,两国关系骤然紧张。本文通过大量的事实 ,论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菲律宾对美济礁提出领土要求的过程 ;2 .从国际法的角度阐述美济礁主权归属我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3 .分析菲律宾在美济礁争端上所采用的外交策略 ;4 .中菲两国对美济礁问题的态度。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菲律宾政府在美济礁问题上挑起事端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行为 ,只有维护美济礁及其附近海域的稳定才符合中菲两国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