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来规范,而事业单位在用工管理上则主要由人事行政法规来规范,二者虽然在重大政策上一致,但在一些具体规范上有所不同。《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改变了这种现状,对事业单位的用工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尤其在规范劳动用工和队伍建设方面,事业单位都面临着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09,(2):26-26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上作了检查《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建议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报告注意到了当前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报告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单位,  相似文献   

3.
2009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平稳渐好,厦门市不少企业的订单回升较快,用工需求迅速增长,企业用工紧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厦门市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全市用工500人以上的企业调研中发现,2009年4月以来厦门市用工缺口明显扩大,6月份后这种情况更加突出,人力资源市场上出现招工难、留人难的现象,不少企业因员工不足不敢接订单,影响了企业和本地经济的发展。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已引起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要求各级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劳动用工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法规的目趋完善,社会、企业和劳动者自身对劳动用工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也日见成熟。但如果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淡薄,对风险控制不当,仍然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和经济损失。所以,把控劳动用工管理过程中的危险点,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及恰当的风险防范方法,避免和减少纠纷的发生,对企业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虽然随着企业用工管理的逐渐规范。以及规章制度体系和工作程序的不断完善,劳动争议案件的增长率已明显低于去年,但就案件绝对数量来说仍处于高位。据有关数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劳动争议部门受理的劳动争议案已高达四万余件。对于那些因规章制度不完善、工作程序不严谨而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来说,怎样正确看待劳动争议,如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如何降低劳动争议带来的法律成本支出,如何在争议中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建立劳动争议预警线等等,是当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舸 《中国妇运》2008,(6):47-47
河南省平舆县“四根支柱”搭建农村妇女务工致富平台。劳动部门当“媒人”。县劳动部门按照“用工量大、作业灵活”的标准对县内企业认真筛选的基础上,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协助企业制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并采取下发文件、进村入户发放传单和在当地新闻媒体播发广告等形式,积极向广大妇女传递企业用工信息。职业学校送技能。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在劳动用工领域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如何防范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已成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企业常见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1、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引起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铁路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铁路多经企业内部劳动用工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是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个别岗位的实际需要,使外雇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化队伍和专门人才逐步增多;另一方面是职工队伍老龄化和补员不足,导致一线岗位缺员严重,出现外雇非全日制用工和劳务派遣工及返聘持有特殊上岗证的退休人员的现象日趋增多;加之本身原有固定工和集体所有制用工混岗情况较为普遍,使得一些单位的劳动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用工制度,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为了节约用工成本,不少企业纷纷采取了外包措施,就是将企业的部分用工发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完成,自己不再直接招工操作。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包厨厨师被炒以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状告发包企业”的案件。双方之间到底是承包关系,还是劳动关系?这二者关系又如何区别、鉴定?  相似文献   

10.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社会用工逐步规范.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劳动争议短时间内显现出来。民政系统内也出现了因用工不规范而引发的劳动纠纷.特别是福利院.精神病医院、养老院等民政直属单位在执行8小时工作制问题上与外聘员工产生了分歧与矛盾.有些甚至进入了劳动仲裁程序。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不会大幅增加企业成本?会不会导致用工僵化?会不会影响投资环境、影响就业?这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对这些疑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孙宝树于4月7日接受记者专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企业用工更为谨慎。而劳务派遣作为一种规避劳动法律风险、降低人力成本的法定用工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的青睐。如今在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蔓延下,企业纷纷采取了降低成本、压缩编制的战略,劳务派遣则更是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本刊以前对劳务派遣做过多次探讨,但在新的形势下,劳务派遣的存在价值有什么变化?劳务派遣公司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对于不合格的被派遣员工如何界定和处理?对于因公负伤或患病的被派遣员工如何对待?本期“甲方乙方”栏目专家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帮助用人单位合法规范地使用劳务派遣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09,(3):56-56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劳动就业和返乡务工人员转移就业,满足漳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要,漳平市劳动保障局于1月30~31日举办2009年全市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通过发放调查表、印制宣传单、张贴海报、悬挂布条、手机短信、三轮车车体广告、电视新闻、用工信息发布等宣传广告,营造了良好的招用工氛园,构筑了企业和务工人员双向选择平台,拉开了“春风行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詹华 《人民政坛》2008,(7):30-31
劳务派遣,在我国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作为派遣机构的劳务公司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双方签订劳动合同。而后劳务公司将劳动者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劳动者在实际用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下工作的一种灵活用工形式。同国外相比较。目前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法律制度尚不成熟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7,(14):5-5
最近,我区出台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重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在以劳动合同签订、履行为主要内容,涵盖企业全部用工的市、县(区)两级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办理用工备案的企业为18657家,涉及员工295685人。制定系列文件,规范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方法步骤。福州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关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月1日起,《郑州市劳动用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这是河南省出台的首部劳动用工条例。《条例》将成为保护郑州市劳动者权益的一道法律保障,也将成为郑州市劳动用工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出台条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近年,郑州市以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为抓手,以加强中小企业及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为重点,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为  相似文献   

18.
2014年2月7日,由邵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承办的邵武市2014年春季企业用工招聘会在古城路人力资源市场一条街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实施半年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对保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规范我国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福建省军区所属事业单位的临时用工,尤其是军队实行社会化保障后,许多后勤保障岗位招聘录用地方的人员,同样面临依法规范用工的需要,因此,在推行实施过程中,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福建省军区发挥人民军队迎难而上的勇敢作风,本着立足军营,贴近职工的理念,不等不靠,不规避隐瞒问题和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解决了原有职工久拖未决的问题,还与新近录用的员工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签约率达到98%,很好地确保了法规在军营顺利的实行。  相似文献   

20.
就用工形式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确立了三种合法形式,即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其中的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