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核心思想是总体性的辩证法。他提出这一思想主要是针对马克思逝世之后出现并日益发展的非价值化的辩证法观念。卢卡奇认为,在这种辩证思维中看不到人的概念,从而使得辩证法失去了革命性、批判性的人文特征。而在他看来,只有在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意义上才能够正确理解辩证法的含义,所以人必须成为辩证法的核心,辩证法必须是关于人与其对象之间的实践性运作,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这也就是卢卡奇所谓的总体性辩证法的基本含义。卢卡奇认为,他所提出的总体性的辩证法也是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具体运用过的思想方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经济关系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关系,并在整体中考察局部。卢卡奇说,“《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就在于恢复了总体性范畴的中心地位,这一范畴曾被渗透在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之中,然而却被机会主义者用科学主义代替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第25页,重庆,1989年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中,卢卡奇是提出物化思想的第一人。物化思想是卢卡奇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提出的,他的理论源于马克思的理论思想,他用黑格尔的总体性辩证法解读了自己的物化思想,这一点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虽然国内外对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有着褒贬不一的态度,但是他开创了西方马克思的先河,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我们将通过对物化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物化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早期异化观的比较分析是理解马克思与卢卡奇哲学思想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质点.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创立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物化思想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二者有着许多相似性,但在理论起点、概念表述和消灭途径等方面又存在着相异之处.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从理论内涵上深入把握,以便厘清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青年卢卡奇思想的集中体现。全书围绕着"革命的辩证法",即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个主旨,逻辑地展开了"总体性"、"物性化"、"阶级意识"等论题。在卢卡奇看来,要实践,首先需要抓住理论的本质(即总体性的原则),形成科学的认识方法;在此基础上,无产阶级才能产生正确的阶级意识,确定切实可行的斗争策略;最后,通过"向内"生活和"向外"活动的合理化,无产阶级建立起坚强有力的组织,使理论和实践"获得具体性和现实性"。通过这一系列要素和环节,理论和实践最终实现了统一。只有按照这一逻辑进路,才能全面理解该书的内容,准确把握青年卢卡奇思想的本真。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对资本主义自然科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自然科学通过抽象"纯"事实只能认识虚伪的假象,而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分工将导致物化现象。卢卡奇揭示了自然科学的"科学"之伪,并提出只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整体的具体统一,才能正确地认清社会历史的本质,因而才是真正"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总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表达的主要思想之一,具有独创性.尽管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有其局限性,但是他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整体优于部分的观点,以及无产阶级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等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党的建设是直接关系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时代课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客观需要、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题中之义分别构成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基于总体性辩证法和阶级意识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启发我们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本质内涵在于实现党员作为“感性个体”上升到“组织存在”,在于实现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在更高水平相统一,在于为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统一提供组织保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意识步骤。进而言之,卢卡奇的组织理论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策略思考,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员个体与党组织的辩证统一、组织问题与策略问题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辩证统一、党的建设与党的任务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阐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而不是恩格斯所谓的"自然辩证法"。卢卡奇认为:首先,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总体性的认识方式,不是恩格斯的以三大规律为核心的"科学"总结;其次,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主体—客体辩证法,而恩格斯在这点上根本没有涉及;最后,马克思辩证法的落脚点应该是革命实践,恩格斯的理解仍然处在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建构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构成了理论立足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从生产关系批判延伸到生产力批判,这虽然推进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深度,但物化理论本身却面临着两大困境:即当社会及其意识结构完全被物化时,阶级意识何以形成?即使形成了阶级意识又何以能够获得变革现实的基础?卢卡奇的深层理论难题直接影响到了后来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被誉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他的《历史与阶级》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物化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哲学研究者们很高的重视。卢卡奇引用了很多马克思、马克斯.韦伯以及西美尔等人的观点来论述他的物化理论。这种物化在当代社会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