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从美国毕业回到台湾的硕士生,参加华视新闻部首次的“记者招考”。他在最后一刻报名,被排在最后一号。  相似文献   

2.
薛帅 《台声》2018,(14)
正"这么多年来,参加多次两岸‘情系’活动,这次是感触最深、感慨最多、收获最大的一次。故乡扬州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台湾华视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周蓉生难掩激动,"扬州是我母亲出生和接受教育的地方。于我这般年纪,能在此遇到失散已久的亲人,心情难以用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曾有魏、蜀、吴鼎立抗衡之态势.观诸今日台湾三家电视台,也是三分天下,互不相让.自去年以来,三台战云愈浓,为在每晚8点档的黄金时段里争夺观众,无不绞尽脑汁,各施奇功绝招,纷纷上档精心制作的电视剧,以期创下收视佳绩,赢得盟主宝座.华视《包青天》功成身退《欢喜楼》欢喜上档华视去年卯足全力,隆重推出百集连续剧《包青天》,果然一炮打响,整整一年里红得发紫,真是打遍天下无敌  相似文献   

4.
王摘 《今日广西》2010,(13):33-35
作为台湾华视最著名的女主持人陈月卿,曾近距离对话张学良、戈尔巴乔夫、撒切尔夫人,还曾冒险到金三角去采访过大毒枭坤沙,并被要求留下来做“压塞夫人”。今年50岁的她,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之后,仍能笑得如此美丽和自信。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0)
<正>访问朱国珍当天,她着桃红色轻便装,气质甜美亲和,像个初入社会的新鲜人,很难想象,在上世纪90年代每天深夜12点,全台湾有100万人守候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她主播的台湾"中华电视公司"(简称华视)的夜间新闻。而此刻,她依旧光鲜亮丽。初入华视尽显才华刚刚成为大学新人的夏天,朱国珍走在热闹的台北市东区,被星探发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最近接受了台湾“华视”记者采访,回答了记者的问题。以下是唐树备谈话主要内容摘录。 关于港台交往问题 唐树备说,钱其琛副总理1995年6月代表国务院宣布了关于处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港台媒体习惯上称之为“钱七条”。我理解,“钱七条”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发展港台两地现有的各  相似文献   

7.
何琪瑜 《台声》2004,(10):67-67
身居曝光率最高的影视娱乐圈中心,葛福鸿却低调得接近神秘。 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在美国读传播的葛福鸿,在电视圈资历超过二十年,1979就进华视做节目。一位资深影剧记者形容,当时电视台做节目的人以男性为主,都是“牛鬼神蛇”,很少专业背景。葛福鸿一开始就是个异数。  相似文献   

8.
4月的宝岛台湾,山青水碧,春光盈盈。然而,从4月9日到22目的10多天的时间内,众多影视迷和新闻记者的眼光却被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牢牢吸引着,他们赞叹、惊喜、欢呼着,沉浸在巨大的兴奋之中。湖南经济电视台《还珠格格》剧组赴台交流团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岛内广大民众的心。十年携手又续前缘湖南经济电视台与台湾治人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合拍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目播出以来,在海峡两岸引起巨大轰动。据统计,该剧在大陆31个省市播出,几乎都创下了当年最高收视率。台湾“中视”1998年4月播出《还珠格格》仅仅8集,就一举打败在华视播出、…  相似文献   

9.
真实吴小莉     
吴小莉:著名电视主持人,出生台湾,大学毕业后在华视担任记者、新闻主播,后加盟香港凤凰卫视,先后主持《柯受良飞越黄河》、《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小莉看时事》等多个风格迥异的节目。  相似文献   

10.
1977年10月,我踏进了妇联的门槛,寒来暑往,一瞬间25年过去了。这25年,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论在乡镇妇联还是在县妇联,我都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工作,这是我默默奉献的25年,无怨无悔的25年。  相似文献   

11.
赵辉  张磊 《台声》2010,(1):54-57
<正> 李国修,祖籍山东莱阳,出生于台湾,成长在西门町。有着"台湾莫里哀"称号的他,18岁时加入世新大学话剧社,因兴趣而投入剧场演出及创作。自1980年参演耕莘实验剧团(兰陵剧团的前身)作品《荷珠新配》而倍受关注。此后参加华视"综艺100"的演出,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进而于1985年。参与赖声川表演工作坊的创团演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6年,31岁的李国修创办"屏风表演班",不但身兼编剧、导演,也经常参与舞台剧的演出。如今成立23年的屏风表演班"作品近40余部,包括《三人行不行》系列、《《莎姆雷特》、《西出阳关》、《京戏启示录》、《女儿红》、《六义帮》等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从1994年到2003年,我先后在欧洲当了9年大使,先在荷兰,后在日内瓦,最后到了法国。9年中,我接触了国内到访的许多代表团。在与他们的接触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在同一些人的接触当中,也发觉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天天,本名梁鸿斌,这位台湾著名作词人曾任台湾《大成报》采访中心副主任,有过长达15年的影剧记者经历;他还曾为台湾台视、华视、台北之音等媒体主持过乐评节目;他也曾做过唱片企划人。最后,天天转型专门从事歌词创作,10余年来为诸多知名歌手,如孙燕姿、蔡依林、张惠妹、郭富城等作词,其转型后的首部作品《绿光》,经孙燕姿演绎,红透了大陆和港澳台。初见天天是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中。年逾50的天天看上去显得非常年轻,他身材高大、态度谦卑,举手投足间处处透露出一股细腻气质。得知他从前天晚上一直忙到今早才小憩了一会儿就来见我们,道谢、  相似文献   

14.
说到自学,我是有切身体会的。1984午9月,当我念完高二时,因家庭困难只好休学在家。在休学的两年里,我没有闲着,在家不断地补习。1987年9月,随着家境的好转,我又重新走进了课堂,上了高三。但不幸的是,我虽然尽了全力,但在1988年7月的高考中还是落了榜。可我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1988年的安徽省金融和政法系统招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于当年8月和12月被天长市建设银行和公安局录取。最终,我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到了公安局,我好多东西都不懂。为了适应工作,我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5.
我很幸运,也很光荣,在我国步入加快政治文明建设的新世纪新阶段,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到2008年,在参加人大的工作与活动期间,我经历了“知我人大、爱我人大、为我人大”的过程。回顾当人大代表的五年,对我来说,既是加强学习的五年,加紧工作的五年,更是对人大工作与代表履职从理论到实践加深认识的五年。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96年我有幸师从陈桂明老师,至今已有15个年头。在我人生至关重要的15年中,陈老师既是对我授业解惑的恩师,也是给我无限启迪的人生导师。15年来,陈老师传授给我无数的法学知识和人生经验,让我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7.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18.
我叫黄敏敏,来自福建,今年20周岁。从一出生,我学任何东西都比别人慢。上小学时.我每次学试都是在20分以下.在学校里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2005年我转到福州市育智学校,筇二年福州市开智学校的庄老师发现我有网球方面的天赋后,开始培养我。我用心刻苦地学习,在2006年第四届全国特奥会上,取得了一枚金牌,随后在上海第十二届世界特奥会,我取得了两牧银牌。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98年加入民革的,至今11年了。在这11年里,我连续担任了4届政协委员。政协这个大舞台,不仅放大了我的人生价值,而且,使我面前的这条金光大道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20.
我参加工作整整30年了,这是一个令人感慨的数字。而更令我感慨的是这30年有22年是在全国妇联度过的,这些年来,无论是在秘书处,还是在离退休干部局,我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为妇联的领导服务。全国妇联在称呼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德高望众的领导称大姐。我为大姐们服务,也从她们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回忆在妇联工作的时光,众多大姐的身影在我脑海里涌现,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散落在我的记忆里,我很想用一根丝线把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