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戏剧性地陷入了困境,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应该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走出大学生就业困境措施——健全大学生实习制度,并阐述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调查显示,有66.2%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曾被拖欠、克扣工资。而且,面对这种行为,很多的大学生会为了争取将来被留用的一丝机会而放弃维权。“工资少,福利无,我们岂非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成为学生普遍困惑,一旦去劳动部门投诉维权,却遭遇拒绝,原因是学生工几乎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被认定为“非劳动关系”,自然无法享受正式劳动者所有的工资福利待遇。“为了这几百元钱,谁会劳心费力打官司?”大部分学生表示,虽然感觉企业的做法不合理,但还是不得不“忍气吞声”。本期整理的十大学生工维权案例,帮你解读学生工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3.
简历,无疑是大学生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第一手段。但是,大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个人简历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用人单位对简历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什么样的简历才是用人单位期望看到的呢?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同时,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也日渐凸现,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性别、学历等各方面的歧视,并对造成种种歧视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相关法律政策的缺陷、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不平衡以及用人单位认识上的偏见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遭遇歧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互动平台     
《观察与思考》2007,(15):4-4
<正>大学生实习"潜规则"编辑同志:你好。如今,由于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把实践经验作为招人的重要标准,为了跟企业的这种需求接轨,很多大学生甚至从大一开始就规划自己的实习生涯,但有"没人没钱没关系,光靠自己单枪匹马,真是太难了"这样感触的学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全球化”、“市场化”、“人才竞争”等一片喧闹声中,带着梦幻般的期待,紧张而又兴奋地跨入了新的世纪。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频率地谈论人才,这样高兴致地争夺人才。我国是人才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而大学毕业生成为众多用人单位争夺的热点。但目前的现象是很多大学生拿着多家用人单位接收通知待价而沽,同时又有众多大学生为赢得用人单位青睐疲于奔命。同为大学毕业生,为何有人欢喜有人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可以享有劳动者应有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大学生提供担保,也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 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向大学生提供报酬,并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8.
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工作毕业分配制不同,如今大学生就业都必须面向市场,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大学生希望找到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而用人单位也同样需要适合本单位岗位的年轻人才,因此,不少的专门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应运而生,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选人和就业的桥梁。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如何在这些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脱颖而出,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你可以从以下六个“不”着手,相信一定能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推荐给用人单位。邹杨是某电子工业学院96届的学生,去年3月份,有一场几大高校联合主…  相似文献   

9.
在校大学生郭小娜边完成论文边找工作,凭学校发给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谁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郭小娜发生交通事故无法上班,用人单位以她未领取毕业证,仍是学生,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要求确认合同无效。那么,学业毕业是大学生劳动就业的法定准入门槛吗?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世界各国的宝贵人才资源。对于我国来讲,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谐就业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更是蘑大的社会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市场需求变幻莫测,人们越来越糊涂:21世纪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众说纷纭中,刚毕业的大学生们为了给自己的就业多加几个砝码,纷纷加入了考研大军。对于这一现象,用人单位是如何看待的呢?他们理想中的人才又是什么样子? 北京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坦白地说,用人单位总是希望招来的大学生马上就能用,一般的本科生只是具备了高水平人才的最基本素质,而大多数研究生却能把某一项技术挑头做起来。所以很多企业都打出了“研究生优先”的牌子。当然,学历只是人才挑选的一项指标,对于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本科生,公司还是会先…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生热衷出国留学美国高校近年来十分重视选派大学生出国留学。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调查,1998年美国高校共有9.94万名大学生出国学习,比上年增加了11.4%,突破了历史记录,连续12年保持了增长势头。1986年,美国出国学习的大学生人数只有4万多,而近12年,尤其是1993年以来,美国大学生赴外留学人数每年以7-9%的速度增长,这一发展趋势令美国众多教育家甚感满意。美国高校之所以热衷于选派大学生出国学习,主要原因是:其一,高校加强学生全球意识,重视高教国际化。其二,企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海外学历。其三,家长对…  相似文献   

13.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他们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还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究竟是否合法有效?由于《劳动法》中并没有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实习、就业维权的规定。使得他们在诸如拖欠工资、工伤、劳动安全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一旦出现工伤、安全等人身伤害事故,用人单位立即以大学生未领毕业证,仍是学生身份,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否定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包括:一是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服务结构要搭建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平台,高校应根据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的变化不断完善大学生培养方案;二是各级政府、高校应不断完善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三是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包括:一是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服务结构要搭建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平台,高校应根据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的变化不断完善大学生培养方案;二是各级政府、高校应不断完善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三是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2年曾针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过程中,签约与违约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3%的毕业生曾遭遇用人单位毁约,而学生违约的占16.3%。造成违约、毁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诚信。  相似文献   

17.
警惕用人单位设置的就业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地方正值2010年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高峰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们,对于招聘广告、签订劳动合同、洽谈就业岗位和工资福利待遇等,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眼花缭乱,而某些用人单位却乘机在这些环节设置陷阱,令大学毕业生上当受骗。下面的几则案例或许能给急于求职的你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事实上,用人单位在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时,绝大部份用人单位未能按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本人的实际工资为基数缴费,存在明显的少报、漏报、瞒报的现象。因为,用人单位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除了职工个人账户在多缴费多划入个人账户外(仅有少量的差别),这种多缴费产生的效益对用人单位来说,意义不大。如一个统筹地区的缴费比例是:用人单位8%,职工个人是2%,职工划入个人账户是4%,当职工的月缴费基数为500元时,职工应缴纳医疗保险费为每月10元,用人单位缴费40元,职工划入个人账户是20元;当职工的缴费基数为1000元时,职工应缴费20元,用人单位缴费80元,职工划入个人账户40元。很明显,上述用人单位多缴40元,职工个人账户才增加20元。对用人单位来说不是利益最大化,这种多缴费的动机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校外兼职的劳动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兼职过程中享有劳动者应有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大学生提供担保,也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向大学生提供报酬,并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大学生有权拒绝执行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行为并不构成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承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从立法原意看,立法者对用人单位解除试用期员工的条件是比较宽松的。按理说,用人单位以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不该频发争议,即使出现争议,也不应存在败诉风险。然而,在劳动争议仲裁实施中,很多用人单位却因此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损失。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用人单位忽略了“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中“被证明”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